「故事就要開始了」,作者介紹欄說,希望打動孩子們的心房。
似乎這是一本適合各年齡層的書。
光是封面就很適合當藏書票,藏書票的主題-書,很濃郁而美麗。
民俗,親子,奉養,社會變遷,網路時代,實體書店與社區,傳統書店與二手書店的存在意義與奮鬥,師生,…..學校與圖書館。
優秀的兒童讀物本身就是唯美的文學。
打動了兒童,大人的童心也會跟著被觸發。
兒童讀物的寫作,這是很困難的。
達到老少都喜愛,那更是。
【三不拜草堂詩鈔】作者張一渠先生,名錫類,浙江省餘姚縣遜馬橋人,杭州法政學堂攻讀。
愛好詩歌文藝,擅長書畫。
公務員十年。
上海泰東書局聘請,擔任經理。
民國二十年春天,辭職;獨力創設兒童書局。
當時不重視兒童讀物。
課本都是選自典籍中簡短的來改編。
兒童書局則是開先例。
民國二十一年周作人作家,說:
{張一渠君是我在本省第五中學教書時候的同學。
那時是民國二年至六年,六年春季我來北京,以後沒有回去過,其時張君早已畢業出去了。
十九年冬忽然接到張君來信,說現在上海創辦兒童書局,專出兒童一切用書,叫我給他幫忙。這事是我很願意做的,因為供給兒童讀物是現今很切要的工作,我也曾想染指過的,但是教書的職業實在是忙似閑,口頭答應了好久,手裏老是沒有成績,老實說,實在還未起手。
看看二十年便將完了,覺得這樣遷延終不是事,便決心來先編一小冊子聊以塞責,待過了年再計划別的工作。寫信告訴張君,他也答應了,結果是這一冊兒童文學小論。
....
我所寫的這些文章裏缺點很多,這理由是很簡單明顯的,要研究討論兒童文學的問題,必須關於人類學民俗學兒童學等有相當的修養,而我於此差不多是一個白丁,鄉土語稱作白木的就是,怎麽能行呢…..
這幾篇文章雖然淺薄,但是根據人類學派的學說來看神話的意義,根據兒童心理學來講童話的應用,這個方向總是不錯的,在現今的兒童文學界還不無用處。
中國是個奇怪的國度,主張不定,反覆循環,在提倡兒童本位的文學之後會有讀經-把某派經典裝進兒歌童謠裏去的運動發生,這與私塾讀《大學》《中庸》有什麽區別。所以我相信這冊小書即在現今也還有他的用處,我敢真誠地供獻給真實地顧慮兒童的福利之父師們。
這是我彙刊此書的主要目的,至於敝帚自珍,以及應酬張君索稿的雅意,那實在還是其次了。}
(頁228,冊五,周作人全集,藍燈文化)
「故事就要開始了」,說,
「每本書都在找尋懂得欣賞它的讀者。」
的確是,每個人喜愛的領域不同,一本被懂得的書,對愛它的人便是比黃金和房地產來得珍貴。
吳新榮作家的日記,昭和13年(1938年)9月8日說:
{當黃金變紙幣時,我先到藤川書店買下前日預約的台灣全誌八冊。我雖然無黃金和田地留給子孫,但也有文化的遺產。縱使一切的物質遺產都沒有的話,我還有遺產留給他們,那就是我的意志。因為我的意志已永久活於他們的血液之中。}吳新榮日記,張良澤主編,頁72)
小主角是傳統書店兼二手書店的店主小女兒,小學生,也是唯一的員工。
當小主角歆歆同學投稿地方報紙,承蒙刊登後,一位好久不見的大舅公,特地打電話來,說:
{看到你的故事,讓我好思念以前住在村子裏的種種往事。你盡量寫,舅公會等著看。}
1940年,黃氏鳳姿同學,發表{寫《七娘媽生》時}說:
{四年級(小學)的第二學期,某夜突然想起有作文作業,那天正好是多至,我剛搓過湯圓,於是就用〈湯圓》這個題目寫作文交給老師(池田敏雄作家)老師說寫得很有趣,所以幫我投稿到西川滿先生主辦的《臺灣
風土記》雜誌。
有一就有二,接下來,第三學期開始時,又寫一
〈臺灣麻糬〉的作文投稿 《臺日》。
後來,老師對我說:
「試試看,把臺彎的習俗寫成作文,然後裝訂成一本書吧!」
我也覺得很好玩,就努力寫,然後一篇—篇交給老師。一回到
家就寫作業,寫完作業,馬上去阿祖房間,聽他講故事和習俗。阿
祖的聲音很小聲,又口齒不清,聽力不好的我常常聽不懂他到底在
說什麼?所以一再問同樣的問題,問到三次以上,已經上了年紀,
脾氣不好的阿祖,最後就會不耐煩地說:
「都說那麼多次了,還是不懂,我不管了!」
所以每次聽阿祖說話時,我都豎起耳朵仔細聽,或找人陪我一
起去聽,然後把聽到的內容寫成作文。有時很快就寫好了,可是通
常都寫到晚上十一、二點。於是中途先去睡一覺,半夜再起來寫。
遇到國語(日語)中沒有的難寫的漢字,去問阿祖時,阿祖寫字很草,讓
我很傷腦筋。而且,阿祖的朋友,常來找阿祖聊往事的阿伯,也常
說阿祖的字寫錯了。那時,沒有辦法,只好去問隔壁的阿公。外面
一片漆黑,冷風呼呼吹著,我還是強忍心中的害怕出門。因爲已經
是深夜了,樓梯上面的出口蓋了起來,所以顯得更暗。好像一不小
心就會踩個空滾下去似的,所以我一步一步很小心地爬上去。問完
問題,一回到家就馬上把假名換成漢字騰寫。
某天晚上,曾經因為太睏了,就趴在桌上睡,一覺睡到天亮。
如果聽到什麼聲音,就會嚇得趕快把媽媽搖醒。有時,媽媽會一整
夜沒睡陪我寫。爲了我,媽媽也很辛苦。有時凍得手都快裂開了
根本握不住鉛筆。就這樣寫了三個月,到3月底總算大致寫好了。
現在,我還是會半夜起來看書,這種習慣大概是那時留下來的。
後來,我每天都在教室裡留到很晚,請老師幫我看作文。不理
想的地方重寫,然後後再膽寫。因此,很多朋友也都留到很晚,幫
忙謄寫。然後老師幫忙裝訂,鳳蘭也熱心地幫我畫很多張她拿手的
插畫。老師和西川老師商量到三更半夜夜,把書名取爲《七娘媽
生》。然後拜託立石(立石鐵臣作家)老師在封面畫上美麗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在封
底畫鵲橋。封面的「七娘媽生」和封底的
都是我寫的。
終於可以開始排印時,是我唸五年級的冬天。星期日和老師
起去大稻埕的印刷廠看,西川老師也去子。他是很熱忱的人,只要
字有一點損傷或不清楚,就馬上叫他們換掉或重印。光是印刷就這
麼大費周章,
一絲不苟,我覺得很驚訝。不久,2月初印刷完成,
老師親自折疊書頁,先製作一本送給我。這是最早印成鉛字的書,
我心中高興極了。等了一下子,漂亮的桃花本就全部完成了
(原刊《臺灣藝術》1:5,1940年7月9日
松尾直太郎校訂)(頁26。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三冊)
洪佳如作家:
{1989年生,東華大學華文文學所創作組碩士,
目前就讀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班,於
臺東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中文關讀與寫作、
兒童文學與文化,經營「故事就要開始了」二手書店,從事教學、文學工作、兒少小說、童
話撰寫。
著有《带带今天不下蛋》、《小時候,小石猴,
臺灣獼猴的故事》、《7月7月鬼門關》
希望自己筆下的放事能打動孩子們的心房,相
信這個世界還有勇敢去愛的可能。}(2024年3月出版,bod一版。作者洪佳如。秀威)
2024年4月17日。「2024年3月出版-故事就要開始」讀後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