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葉石濤作家說,「フォルモサ」(福爾摩沙)雜誌是由東京臺灣藝術研究會發行,蘇維熊編全三號,1933年7月15日創刊,1934年6月15日停刊。(台灣文學史綱,葉石濤,文學界雜誌:243)

蘇維熊詩人不僅寫詩,評論而且對臺灣歌謠,....民諺下了很大的功夫。
諺語就跟歌謠一樣是會再生的,舊的也會依著時代的演進,而有新的詮釋。
張文環作家在「爬在地上的人」,針對了一首諺語,說那是新出現的。
吳新榮作家1938年2月14日記,記載了一句新諺語:
{慘得無佛可燒香
恨到廢燈最後日】
這是指日本政府強制推行神佛升天,寺廟整理運動,掃除民家舊宗教信仰,換來的卻是新的迷信(原註:編者按,改信日本大麻神祉。)
同年2月21日也說到有三首古諺語,有了新的意義。
{有路無厝}:為了市區改正而拆房子建造馬路,房子被拆了,卻沒有房子可以住。
{無牛使馬}:耕牛被徵收去當軍用糧食,獎勵必要時借用軍馬。
{屎桶開花},強制人民打破燒掉使用的屎桶,另建廁所。有益衛生的,但是問題重重。(經費)

耕牛被徵收去當軍用糧食的情景,就出現在「爬在地上的人」(滾地郎)小說裡。

蘇維熊詩人發表在「民俗臺灣」第二卷第十二號通卷第十八號的「從俚語看臺灣男女關係】,其中一段說,
關於婚姻的不理想。
女性觀點:
{歹尪累某,破旗累鼓。}
{好鐵不打菜刀,嫁著歹尪不如無。}
男性角度則有:
{娶著好某更好祖,娶著歹某一世生艱苦
刈著呆稻望後冬,娶著呆某一世人}
蘇維熊詩人還說,雖然有時夫妻不吵架還很難維持下去,也成為見怪不怪的常
事,但硬要去講和仲裁卻又顯得奇怪。
{老公婆,床頭打,床尾和}
{尪某相打常事,古的人奇事}
夫妻之間彼此應該保留多少秘密,可說見仁見智。但真的會
到了榻榻米都換了三次(原註:指很長的時間)都還搞不清對方心裡想
什麼嗎?
{睏破三領蓆,。
心肝也掠沒著}
夫妻感情好自不待言,若是枕邊人過世了,即便感情不那麼好,多少還是會難過的。(蘇維熊文集。李文卿,王敬翔兩位學者合譯
頁88)

1931年,蘇維熊詩人的「試論臺灣歌謠」說:

{漢民族就算有什麼創作,也一向都沒有足夠的架勢,針對某一方面的文化現象做綜合性與理論性的研究整理。和煤礦一樣,
精神文化的金礦也是在外國人挖掘出來之後,才很騖訝我們竟然
有這種寶貝。臺灣歌謠也不例外。從大正時期開始,早就有一些
內地人(日本人)注意到富有異國情調的臺灣歌謠,發表了他們的蒐集,或
者多少加上批評和整理。可是臺灣人自己卻是在這幾年前,才知
道要開始做這方面的工作。醒民先生在昭和6年(1931)元旦
《臺灣新民報》 上發表了一篇小評論,題目是〈整理歌謠的一個
提議〉,叙述蒐集臺灣歌謠的必要性。我很樂意在這裡引!…. (涂翠花譯。同上)

張文環作家在「爬在地上的人」(陳千武詩人譯名)長篇小說有一段話說:
{後藤新平長官的臺灣舊慣調查,當然是為了台灣殖民地政策所做的資料,不過其內容連俚諺也調查得很清楚,是很好的文獻。可以說台灣的殖民地政策,確實撞破台灣的盲點。}
這本小說,廖清秀作家翻譯成「滾地郎」

小說裏大量引用台灣俚諺「死皇帝不如活乞丐」,
「眼前的一斗,勝過遠方的一石。」
「乾柴魚也不能放貓眼前太久」

…..
「雖然是乞丐,要過河的時候行李卻太多」(頁104。張文環全集卷五,陳萬益,陳千武翻譯)

日本時代初期,日本人與總督府的確出版了許多台灣諺語,歌謠的研究,含金量高,而且厚重。
比如:
1,
1914年,臺灣總督府學務部編印【臺灣俚諺集覽】一大冊,菊判型,連索引總共八百三十三頁。
2,
1917年,平澤丁東著,【臺灣歌謠與名故事】,四六判型,四百一十頁,台北旻文館
3,
1917年,吉田野人,岩本秋心著,四六判型,【臺灣俚諺粹吟】三百七十八頁,台北發行。(頁128台灣省通志卷五教育志冊二)

蘇維熊是英國文學的學者,但是,早1933年福爾摩莎號創刊號,他刊出了台灣白話漢文詩-啞口詩人(讀做臺灣白話):
1
我不得已塞死了多少的詩魂

望汝詩神千萬寬恕吞忍

我不是無聽著汝的絕叫

我的筆並不是表現汝没得著

2
我有目睭通看有耳孔通聽

萬項我知什麼是邪是正

大家勿嘲笑不幸啞口的詩人

汝須可憐我有嘴而不得出聲

3
假使我那來念戀愛或合離

兄弟必也要發怒唾棄!

假使我那來高叫艱難辛苦

敢會犯了別人的禁忌!
(原文漢文)
(《福爾摩沙》創刊號,1933年7月15日)
《福爾摩沙》創刊號,1933年7月15日)蘇維熊文集,作者,蘇維熊。主編,蘇明陽、李文卿,發行所國立臺灣大學)

福爾摩莎號第二期,蘇維熊詩人發表了日文現代詩-
「貓頭鷹的生活型態」:

喔!喔!貓頭鷹啼叫著
那的確是一種生活方式

牠寂寞的細小眼睛閃出的光芒
可見到看破與諷刺的色彩

白天的世界對這烏中哲人而言
似乎太過於虛華!

有如絕望之人徘徊在荒野中
貓頭鷹覺得在幽暗的夜才感到自在

我知道同樣在春秋戰國這個亂世
誕生了孔子與老子
喔!喔!在月夜的森林中
貓頭鷹寂寞地呼叫著同類的靈魂
(同上註。李文卿譯,《福爾摩沙》 第二號1933年12月30日)

「蘇維熊文集」說:
「維熊公:
公為守鈿公三男,1917年入學於新竹第—所學校,1924年就
學於臺北第一中學(原註:現今之建國中學),1928年入學於臺北高等
學校(今之師大),旋於1931年考取東京帝國大學,主修文學部
英文學科。….
公留日期間,即富民族思想,積極參與福爾摩沙的社團,迭
有大作付梓,一則鼓吹新文學運動,一則文以載道,宣揚民族思
想,輒
受日本公安警察側目,故帝大畢業時,雖即取得中等學校英語科教員任用資格,但欲謀取一教席而不可得,均肇因日警作
梗及為難。恐其於課堂上,傳播愛國民族恩想,先生忠貞愛國情燥,可見一斑。
公獻身教育不成,乃轉而從商,1937至1946年間,任職於張
東隆商事株式會社,在商館仍不忘勤學自修。至臺灣光復,終於
有償宿願,任教臺灣大學外文系。深感學而后知不足,於1952年
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研究,學藝更形精進。公治學嚴謹,博學多
聞,在臺大主授英詩及莎士比亞,傅道解惑尤其熱心,門生課堂
之作,常赴家中請教,桃李春風,可見一斑。
公修身齊家,婚姻美滿,德配張娥女士生於1913年2月28
日,係出大稻埕名門,德貌兼備,才藝雙全,相夫教子,先后畢
業於臺北中山女高及日本女子大學,伉儷相莊,親朋稱羨。公平
居無多嗜好,唯多讀書,手不釋卷,鑽研不懈,輒至深夜。…..《英詩韻律學》巨著,士林推重,但病體
終轉為肝炎,體氣衰蝎,1968年3月溘然長逝,享年60歲。}

杜聰明學者的女兒杜淑純學者說,1953年左右,有一段時間到台大旁聽外文系蘇維熊教授的詩學課程,幫助自己英文能力提升。(頁276。)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的誕生,發起人之一的巫永福作家說:

1,
{1932年20歲。.....張文環與夫人定兼芙美子住在附近的元丁乃拜訪提議創刊雜誌....,經介紹又與蘇維熊,王白淵,吳坤煌認識。
而十一月十三日為創刊雜誌於神保町中華第一樓餐廳召開會議,出席者有魏上春,張文環,吳坤煌,柯賢湖,吳鴻秋,林添進與我....,從此日警特務常上門監視盤問。(巫永福全集,冊九頁一六0 )
2,
(1932年20歲.....十一月十五日在我本鄉西片町宿舍召開第二次準備會議,出席者魏上春,張文環,吳坤煌,柯賢潮,莊光榮,陳兆柏,黃波堂與我。魏上春,柯賢湖,吳鴻秋主張再建左傾的文化聯盟;張文環,吳坤煌,陳兆柏,莊光榮與我主張合法組織臺灣藝術研究會並創刊純文藝雜誌【福爾摩沙】。(巫永福全集,冊九頁一六二 )

3,
(1932年20歲.....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我本鄉西片町宿舍召開第三次準備會議。決定成立臺灣藝術研究會並決定各部責任者:
一,演劇部張文環,吳坤煌,黃波堂。
二,音樂部另定。
三,文藝部巫永福,陳兆柏。
四,文化部魏上春,柯賢湖。
為勸誘一般留學生多加入及募款方便,綱領明定為民族藝術研究機構。(巫永福全集,冊九頁一六二 )

4,
{1933年二十一歲.....七月,獲得日本人平野書房主人贊助下發行【福爾摩沙】雜誌。蘇維熊創刊宣言,張文環,巫永福,吳坤煌參加推稿,募稿及募款張文環,施學習,蘇維熊負責。巫永福【首與體】發表於創刊號,十二月第二號發表兩首詩與劇本【紅綠賊】,與江文也討論詩的問題。}(巫永福全集,冊九頁一六四 )

福爾摩沙的創刊辭,作者是署名編輯部。蘇維熊文集以及巫永福在書裡披露是蘇維熊詩人。

【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一冊】本篇譯者涂翠花學者,翻譯創刊詞的內容;

{值此文藝雜誌 《福爾摩沙》創刊之際,我們想要談談創辦的宗
旨,以鼓勵同志們奮發向上。回顧歷史,古今東西,各方面有意義
的新運動通常都是由青年發起的。因為他們的良心就是那麼勇於正
視事實,而另一方面,他們也擁有旺盛的意志力和體力貫徹他們的
信仰。
臺灣有固有的文化和文藝嗎?現在有嗎?常有人發出這樣的疑
間。
三百年前,從福建、廣東遷移到臺灣的一群漢民族,當然是中
國南方文化創造者的子孫。臺灣人擁有優秀的文化遺產,可是現在
台灣人的文化和文藝如何呢?被問起這個問題時,哪一個臺灣人能
不面紅耳赤?傳統繪畫式微了,漢詩也墮落了,甚至成為應酬的手
段。追求完全自由的政治與經濟生活當然是最重要的大事,可是我
們更渴望有藝術生活。現在,我們必須振興萎糜的臺灣文藝。
臺灣在地理上面臨熱帶特有的大自然,而在政治方面和人種方
面,則有從中國領土編入我國殖民地的特殊事態。「高砂族」、臺
灣人、內地人就這樣混居一地。
這些生存在幾千年的文化遺產,和現有的種種特殊事態中的人
們,爲什麼一直到今天都還不能孕育出獨特的文藝呢 ?眞是太不可
思議了。並不是我們的前輩沒有閒暇和才能,而是沒有足夠的勇氣
和團結的力量。才疏學淺的我們有鑑於此,現在自己站出來做先
驅。在消極面,決定要整理、研究向來聲勢微弱的文藝作品,和現
在膾炙人口的民間歌謠及傳說等鄉土藝術;在積極面,則決心付出
我們所有的精神,創作眞正的臺灣純文藝。
各位臺灣青年!爲了使自己的生活更自由更豐富,我們青年必
須親手發起文藝運動。過去無依無靠的同志,現在應該振作起來加
入我們,大家互相合作,努力向前邁進。過去的臺灣就好比外觀華
美,而內藏枯骨爛肉的 「白色墳墓」。今後,我們必須藉著我們所
創作的文藝的力量,創造眞正的「美麗島」。
(原刊 《福爾摩沙》1,1933年7月15日。三澤員美惠校訂。頁52 •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一冊)
新竹北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老書。2024年4月20日。非常感謝臉書好友愛書人的讓書。【蘇維熊】讀後筆記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民俗臺灣 第二卷第十二號 通卷第十八號昭和十七年十二月五日發行。
有宮本延人,黃連發等學者的文章。

1,
黃連發學者在這期【關山姑】收錄了一首歌:
三歲姑四歲姉
請姑來坐椅
座卜定座卜聖
鋏刀花粉鏡
這是姑仔的本命
(高雄周潮州街)

西川滿作家的【血染銃樓】,【關三姑】在這篇以鹿港為背景的小說。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西川滿說,關三姑是一種神靈附身的法術,從冥府招來死去的親人靈魂來問話。穿黑色長衫,瘠瘦的老婦人,便是要施展法術的紅姨。紅姨拿起竹漿製造的黃色粗紙,從蠟燭上點火,在眼前上下揮動;從口袋抽出1米長的強韌木棉絲,用針穿入絲的兩端,念著咒語,把一隻針刺在祭壇上的神主神,另一隻插在自己的頭髮上,嚴肅地坐在竹質椅子上,不久紅姨的身軀開始震動,死者的靈魂通過木棉絲,傳達到老婆子的軀體去了;紅姨發出莫名的嘶啞聲,頭部忽而垂下,然後閉著眼睛,慢慢把頭抬起來.....。
然而,這則小說,西川滿作家說,紅姨是被女主人彩娥收買,用來陷害千鶴。(頁78。西川滿小說集。二。陳千武譯。春暉。)



張良澤編譯[吳新榮全集]的「帶雙妻」的日漢翻譯:
{自先妻別世後不久,母親想像想像的樣子說:{{在你幼小的時候,曾經請相面仙來看看你的命運,當時他斷說你是帶雙妻的。}}
母親又說:{{當時你還是孩子,所以不以為意,現在想起來也是你的命運。}}
這樣的話不久又傳到岳母的耳內。
這位老人家迷信地責備我說,{{怎麼不提前不說這回事,應該有什麼補救呀!}}
普通在本地人的中間有一種迷信說:即使帶雙妻的人沒有娶二人以上,他的妻子一定要早死。對此對策只有二種方法,一就是娶【柴頭仔】(未婚女的神主),二就是另娶姨太太。
因為有這樣迷信,所以喜歡娶姨太太的人,常常買收相命先生來說服他的髮妻。
怕死的人,自然愛惜自己的生命,就積極地物色女子來做她丈夫的姨太太。
可是由他自己物色的姨太太,仍難逃婦女的嫉妒心,結局就像自己做了自己的悲劇,這是常有的事。}

每個行業總是有一些比率不按專業行規來辦事的。
在台灣或世界,高階人士與相命仙被金錢利益給籠絡,不是七月台灣下雪一樣的稀奇。

2,
這期,宮本延人學者是針對廣東竈祭的照片來說明。
攝影師是松山虔三學者。
宮本延人學者在這期最終頁有【原始民族の文化】,東都書籍株式會社出版的廣告,直稱是臺灣總督府調查官。
宮本延人說,灶神是【司戶之神】,有特定的祭拜位置,供品,時間,祭具等等。
這些照片,由宮本延人學者進行解說,可以說,最恰當不過了。
台南訪客中,歷史上,最風光的,宮本延人教授應當是其中之一吧?
劉枝萬教授說,日本時代中日戰爭發生後(1937)皇民化運動,台灣總督府規定了每月每戶參拜神社,由政府發放木牌發到地方的保正,命令各戶各自帶著木牌帶往神社膜拜並置放,大人不願意去,就讓小孩子去做個樣子。也命令,正廳的神像取下,換上【大麻】祭祀。引起台灣人強烈抗拒。接著,推行【寺廟整理運動】
【寺廟神の昇天-新領土の宗教對策-臺灣寺廟整理覺書】,昭和17年(1943)新竹州中壢郡郡守宮崎直勝著,立石鐵臣裝幀。東都書籍株式會社臺北支店出,書裏頭有一首口號說:
昨日寺廟神
今日神社神
郡民歡送迎
皆是同一神(頁109)
歡送迎?
吳濁流作家說,當時的中壢郡守提倡廢止寺廟,並且寫了一本書叫【神門昇天】。台灣的御用紳士立刻倡和,響應這種局勢。關西街(新竹州)也響應,命令青年團員把土地公的祠廟破壞。我擔任的團,受命破壞郊外一所土地公祠。於是我和青年們準備了紙錢,恭恭敬敬地把原委向土地公說明,並且祈請暫時到鎮上的{大和宮}(太和宮?)避難。燃了紙錢後,把土地公的神體奉置在大和宮的神桌上,然後青年們就把土地祠全部毀除。(台灣連翹。吳濁流。草根)
劉枝萬說,為毀减臺灣人的宗教信仰,總督府還發動【寺廟整理運動】,日本是有佛教無道教的國家 ,所以除了純粹的佛教寺院外,其餘廟宇齋堂均在被整理之列,此【興佛滅道】的舉措,在世界殖民史上相當罕見。
寺廟整理方針一出,當時臺北州中壢郡的郡守宮崎直勝,寫了一本小書《寺廟神の昇天:臺灣寺廟整理覺書》(1942),提出寺廟整理原則,為寺廟整理運動敲邊鼓。
他認為臺灣的神明已經回到中國原鄉而不存在於臺灣,因此臺灣人祭拜的神像只是一尊木頭,並無神靈,這些神像已經没有用處,所以要火化,使其升天。因此,寺廟升天運動在北部的桃園、新竹一帶比較激烈。
與北部相較,南部的寺廟整理運動較為緩和。最著名的是臺南大天后宮拆除事件,臺南大天后宮的廟產豐厚,戰時臺南州政府為了尋覓財源,決定廢除大天后宮,標售廟產充抵社會事業費用,地方民眾力爭保存,遂引發官民衝突,當時此種因宗教問題而產生官民對時的情事,時有所聞。
寺廟整理運動不僅引起臺灣人極大反感 ,就連許多日本人以及日本在臺的佛教宗派也強烈反對,一時輿論嘩然。總督府擔心在戰時惹出不必要的紛爭,只得通飭各地方官,不可強行廢除寺廟,毁神滅佛,刺激民心,整理之風才趨緩和。之後,宮本延人 (1901~1987》以總督府任命之宗教調查官的身分,前往各地協調溝通,傅達總督府近日擬定的方針。當他來到臺南,有人向他說了大天后宮拆除的間题,他前往與臺南州知事溝通,拆除即被撤銷,
臺南媽祖廟因此保留下來。宮本先生的義舉深被地方感念,據他親口叙述,戰後有次再到臺南,居民從車站開始沿街打鼓,熱情歡迎他的到來。(頁125,學海悠遊劉樹枝萬先生訪談錄,國史館)
宮本延人 (1901.28-1988,7,12)
日本長野縣人 。1928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
學史學科。1940年任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
部講師,兼臺灣總督府調查官、戰後初年
被臺灣大學留用為教授•1949年返日後,
歷任東海大學教授,名譽教授。其有關臺灣民俗,臺灣人類學的著作有臺灣の民族
文化〉(與瀨川孝吉、馬淵東一合著)
〈日本統治時代臺灣寺廟整理間
題)
(臺灣原住民族:回想•私の民族
學調查)等•吳文星「現化物
故者事典」1988~1990)• 1993(頁637。臺灣歷史辭典,許學姬)

本期重點如下:

第2卷第12號,

楊雲萍詩:裏巷黃昏
封面:立石鐵臣的【竈】版畫。
森於菟卷頭語;
植松正【臺灣犯罪現象の概觀】、
和田格:鹿港住民の瓜子食による門齒變形に就いて
立石新吉:山の獸
蘇維熊:俚諺に現れた臺灣の男女
川原瑞源:鄉土食生活隨想
國分直一,沈鐘〉、楊雲萍,裏巷黃昏,、
長谷川美惠:祖母の死をめぐつて
黃鳳姿:艋舺の少女
吳尊賢:童謠抄
松山虔三攝影廣東の竈祭り、宮本延人解說
金關丈夫:茶鑵、
黃連發:虎穴、關三姑
書評:
鹽見薰:滿州國各民族的創作選集
庄司久孝:滿州風土
吉見まつよ:服裝解說
吉村敏:
古樂器圖誌
民俗採訪前往新竹州中壢街採訪:
庄司久孝:新竹州中壢街
大久保誠一:製茶工廠
台北市內湖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老書。2024年4月4日。非常感謝臉書好友愛書人的讓書。【宮本延人】讀後筆記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1933年福爾摩沙雜誌與編輯蘇維熊詩人。宮本延人,西川滿,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