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臺灣學的先驅伊能嘉矩說,1900年7月30 日的午前,僱用一隻漢人的小船到仙洞參觀。地名仙洞,是由於火山運動( 通說是海蝕洞)所引起的巨洞,不但是一個山水奇觀,也是地質學上一個好標本。古來一直是漢人往北部尋幽訪勝時,必定要到的地方,洞內外刻著遊客留下的大量詩文,題字,部分對歷史考據有價值。
例如 : 光緒戊寅(1878)重九前五,隨吳春帆中丞剿加禮苑等社兇番 ,三日平之 。浙東潘慶辰 ,胡培滋 ,汪喬年,粵東陳代盛, 楚南周德至 ,浙西嚴樹棠, 皖北林之泉 ,山左趙中雋 ,江右劉憲 ,傅德柯 ,李麟瑞 ,福州施魯濱,同遊基隆仙洞 勒此以誌鴻爪
(361 頁,台灣踏查日記,遠流。題字內容部分比對原著後複製自,http://xn--m-jx8as6vvv5bdphc0x.xuite.net/ › apex.cheng › blog,謹此致謝)
這段文字是花蓮加禮宛平埔族與竹篙社(竹窩宛;沙奇萊亞阿美族等南勢五社)的抵禦外侮侵略的血淚史。
(駱香林,1953,p64;沙奇萊亞阿美族自述;阿美族歷史李景崇,廖守臣,師大書苑,p39;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p647 )
賴和先生說過,台灣的原始地主是原住民(賴和全集)。
不管是西班牙人,荷蘭人,中國人...或是日本人,在一百多年前應當都是臺灣原住民的外國人。被侵略了,不能反抗嗎?還要冠上凶番兩字。當然那或許是當年時空,不過,乞丐趕廟公,和,霸凌是存在於每個時代的。
日本詩人宮澤賢治的一首詩,無論被說甚麼:
無論被說甚麼
我就是樹枝上充滿了
亮晶晶的水珠
冰冷的水滴
以及透明雨滴的
年輕山茱萸樹
( 詩集宮澤賢治,不要輸給風雨,顧錦芬編譯,商周出版, p251)
台灣花蓮宜蘭也有茱萸科的青莢葉,很是美麗而且活血化淤。 歷史就讓史學家評斷。
不只是所謂的漢人,也有許多外國人在日本佔據臺灣的1895年之前來過仙洞。
1885年英國茶商陶德到了仙洞,他說,在港灣入口西側,近大海溝處,有一內供神佛的岩洞,老廟祝常年看受守,期盼香客施捨香油錢,內有四個洞穴,髒溼而滑溜。有人說此洞可通往淡水,真是無稽之談。好吧,受夠了仙洞,讓我們繞過外港灣,不久即可抵達一個大漁村( 可能是外木山漁港 ), 月色明亮下,萬人堆和海邊奇岩,伴著海水沖刷,真是氣象萬千。繞回港灣西側,散布一些小漁村和煤礦場。
(159 頁,北台封鎖記。原民文化,陳政三翻譯,)
仙洞地區的確有煤,有漁村,驚艷的奇岩在附近,雖然歷經日本和中華民國的填海造港,景觀改變。仙洞內彷彿走進從前,當然不滑濕,而且整齊清潔;而仙洞外的社區更是有典雅精緻的二樓起古洋樓和傳統的早期平房 散落在現代建築裡。佛手洞也在二十公尺旁。站在白米甕砲臺看海更是可以驗證陶德先生所言不假。
仙洞地區至少有個基隆第一是被推定的,那就是基隆第一藝文篇這本書所介紹的 " 本市第一所書房- 仙洞綠竹齋書房。清代官學之外的私學,俗稱為書房。綠竹齋書房是1908年在仙洞設立。是基隆最早跟日本當局登記。創辦人黃朝侯先生。位置在仙洞一二八番地。
(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編印,陳青松,)
除此之外, 陳青松先生還說,仙洞巖是基隆市古碑文最多的地方。十多處岩壁,從清末到日治。最早的是清同治13年1874的夏獻綸仙洞遊誌和海外洞天之題匾。而古典散文則是合肥張士瑜1887年的仙洞景記。
不知道,臺灣還有甚麼洞能有那麽多清末以來的碑碣題字?
1866年同治五年,雞籠八景,李逢時,宜蘭頭城人。 仙洞鳴泉 :
偶爾離塵入洞天
玲瓏石竅滴靈泉
山深別有煙霞去
不必飛昇人亦仙
( 泰階詩稿頁一00。36 頁基隆古典文學史,陳青松編著,)
林朝崧(1875-1915)的基隆仙洞,無悶草堂詩存(龍文出版社)等等臺灣與外地文學家留下了無數的詩文在他們的遊記裡。
日據時代的日本詩人,永井完久的仙洞雜詠 :
獨立仙洞涯,觸目景不俗。
山圍海如囊,水清人似玉。
漁樵得免饑,江湖亦無辱。
日舂白米甕,點出千里燭。( 同上註)
(非常感謝愛書人。2020 年9 月13 日星期日。基隆市中山區仙洞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日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