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位理學博士劉盛烈先生,1931曾經到【九份礦山】東側,金瓜石的新山,他們家包辦的「採金局」,住了兩,三個月。心得是九份的天是三角的。(劉盛烈回憶錄,林忠勝編著,前衛出版社,2005年4月,責任編輯:吳忠耕,內文編排:郭美鑾)(樂伯舊筆記:九份的天是三角的?)
俗語說【斷人財路如殺父母】,為了爭取礦區工作機會,好養家,至今,流傳昔日礦區的種種,除了合作,也有彼此的爭鬥,這在當時的全世界礦區都一樣吧?
余逢時先生被【臺灣鑛業史】列為【日據時代本省籍鑛業界人士】的重要人物之一,【臺灣炭業組合】發起人之一。
該組合是【臺灣區煤礦業同業公會】的前身,1931年組合理事,九份顏家的顏國年,共同與同源炭礦余逢時與汐止礦業名人周在思等卅九人參加發起人會議。
理監事以及評議員都是臺灣煤礦業的菁英,比如說,1945年日本戰敗時,西川滿作家的父親西川純,具有理事身分,其他十位包括九份顏家的顏欽賢先生,以及劉明....與山本義信等等先生
「余錫泉先生訪問紀錄」敘述了他的父親余逢時先生的煤礦事業。余逢時畢業於當時的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十八歲通過普通文官資格考試,回家鄉的泰山公學校教書。大約教了三年多,不滿日本人,與日本憲兵吵架而無法再任教。後來朋友介紹他到辜家。當時辜振甫正就讀台北樺山小學,時
常被老師修理,家人認爲身為少爺何必受一位老師的欺負,於是叫他不要再去學校了。
剛好余逢時的一位朋友向辜家說,余逢時才情不錯,可以擔任辜振甫先生的家庭教師。當時辜振甫的父親辜顯榮先生看出余逢時是一位能做事的人,廿七、八歲時,就升他爲台北大和行的總管家。
年紀輕、抱負大,擔任大和行總管家,仍覺得這份工
作僅是賺死薪水,一心只想創業。辜顯榮一再慰留,並
承諾分股,仍然執意自己去打拼。
選擇去開採煤礦。據余錫泉所知,當時台灣礦業還蠻興盛
的,如李建興的大榮煤礦,顏雲年家在九份的金礦。開礦在當時是比較符合那時代的產業,如同現今的高科技產業。
投資兩個礦場,一個月内兩個礦場都出了事。平溪區十
分寮有一個同源炭礦,礦坑崩場下來,壓死七個人,其中有一位孕婦
因此造成了七屍八命的慘劇。當時還没有勞工保險,因而賠償不少錢。
另一礦是海山煤碳,去當地開煤礦時、偕同一些他以前的學生,
像謝文程(後來曾擔任台北縣長)等人一起去,在當地彷彿是一個泰山
幫。想找工作的人經常夥同起來去找余逢時開礦,(類似承包)因而影響當地工人
的就業情況,後來竟造成工人與工人之間的爭門。還要殺死余逢時、謝
文程及林憨狗先生(新莊國民學校的老師)。恰巧那時前兩位末到
礦區,毫髮無傷,但林憨狗卻被砍斷腳筋,造成日後的跛腳,而不再擔任教師,改行當代書。初次創業,結果卻是時運不濟,
兩個月間事業全毀了。
後來,余逢時的朋友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大和行
期間認識的,大和行與日本的政界及財界都有來往,植田得知余逢時事業遇到瓶頸,建議到滿洲去。
到了滿洲參加滿洲軍,掛少將軍階,擔任第二軍(吉林軍)的參謀長,軍長是程國瑞,參與「剿匪」,完成後,回到新京擔任經濟部工礦司的參事官,長官是岸信介,直接司長是椎名悅三郎。
余逢時在滿州國經濟部當官,申請礦區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就用了新京醫大就讀的余錫權的名義,申請了三個鑛,分別是金,銀,煤等種礦區,位置在連山岡的萬兩河,瀋陽往安東的路上,靠近朝鮮,但僅僅申請礦權而已,並沒有實際經營。(頁28,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砑究所口述歷史叢書79,日治時期在滿洲的台灣人。
訪問:許雪姬
紀錄,許雪姬鄭鳳凰王美雪 蔡說麗)
2023年11月14日筆記。台北市大同區大稻埕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行經大和行舊址。非常感謝愛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