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金瓜石地質公園前身是大金瓜露頭。
曾經是高聳的岩嶂,屢屢出現在照片,圖畫,文學,遊記以及文獻裡。
威武,奇特,突出,蒼涼帶有悲壯。
溥心畬先生至少兩次在民國四十六年與五十年兩次夜宿金瓜石招待所(太子賓館),寫下幾首詩,有一首說【重遊金瓜石】:
巘絕金瓜峻 山光千嶂合
海氣八閩回 曉月依林盡
春潮入峽來 柴門舊行跡
處處長莓苔(請詳閱:溥心畬詩文集,溥心畬傳,王家誠著,九歌)
巘絕金瓜峻 山光千嶂合
海氣八閩回 曉月依林盡
春潮入峽來 柴門舊行跡
處處長莓苔(請詳閱:溥心畬詩文集,溥心畬傳,王家誠著,九歌)
巘絕金瓜峻 ,指的會是大家瓜露頭岩嶂呢?
1978年陸續被剷平。
1972年9月日本與台灣斷交之後,中影的英烈千秋開始籌拍。
張自忠將軍的最終戰場的場景,就是在大金瓜露頭。
司馬芬(王斌)先生說,柯俊雄五度稱帝(1983年之前),其中以英烈千秋與八百戰士最具代表性。
英烈千秋獲得印尼亞展影帝獎。
片中扮演抗日名將張自忠將軍,有空前洗鍊的演出,觀眾都說演活了一代名將。
中影公司總機理梅長齡也是以這兩部片子以及筧橋英烈傳,梅花,汪洋中的一條船,最為成功與轟動。(頁204,中國電影五十年。皇鼎文化出版社)
安淑萍,王長生著的【蔣介石誄辭說屑】一書中,說,蔣介石是中國有史以來,撰寫誄辭最多的人, 一生中為中外一千餘人撰寫過誄辭。
根據服務蔣介石父子四十三年翁元先生的回憶,蔣介石對盛大節慶,訓詞文稿,輓聯都是親自起草,一字不苟。
以輓聯來說,面對上千個三教九流的不同出身,經歷,德行,成就都要濃縮在四個字裡面。
【英烈千秋】,輓胡漢民的【正滄海橫流】,不少輓詞被後世廣泛引用,前者成為台灣電影的片名,後者被郭沫若借用到歌頌毛澤東【滿江紅】詩詞中,世上多數人都不知道,出處正是蔣介石。
蔣介石輕生重死,在誄辭方面是很注重的,也會不計前嫌的。
劉桂五是東北軍騎兵師長,被稱為【捉蔣英雄】,西安事變時,指揮捉拿蔣介石。一九三八年綏遠固陽縣與日軍激戰中壯烈殉國,蔣介石送了二十四字輓聯祭悼。(安淑萍,王長生,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蔣介石誄辭說屑,民國一百年九月二十六日出版二刷)
張自忠將軍,1940年5月16日戰死。28日靈櫬抵達重慶。蔣委員長親臨儲奇門迎靈,並且親自書寫【英烈千秋】輓匾。(英烈千秋。正中書局:48)
陳威廉先生指出,大金瓜由石英安山岩組成,因礦床生成時,礦漿中的矽酸與周圍岩石成份換質,變成堅硬矽化岩塊,抵抗風化侵触,屹立山頂。
1977年以前,這裡是曾是金瓜石的地標,遠從基隆八斗子海濱就可以看到尖尖的大岩石,矗立在群山的中央,是我(陳威廉)最
喜歡而且最常攀登的地方。這裡有不用照
明就可通行的礦坑、可丢石塊聽清脆回音
的豎井與絕壁•
1973年丁善璽導演,柯
俊雄主演的電影
“英烈千秋 “在這裡拍攝
張自忠將軍被日軍圍攻自殺的場面,背景
還包括茶壺山。
1978年地底礦源枯竭,
台金當局決定露天開採品位較低的地面磺
石,這座雄偉壯觀的大金瓜被剷平了,非常的可惜。目前這個地點成為金瓜石地
質公園。(懷念的故鄉金瓜石)
林朝棨學者指出金瓜石鑛山,清朝光緒年間本山礦床露頭(俗稱大金瓜)就已經有數個礦坑進行開採黃金。
日本佔據台灣之後,1897年鑛權被劃歸為侵台日軍的御用商人田中組(田中長兵衛),並且在該年度10 月開採,分別陸續在本山開鑿本山一坑,本山二坑,本山三坑,本山四坑,同時在本允許收費放租給台灣人淘砂金。,金瓜石礦山有五十位領牌採砂金。
這四座坑口海拔高度:
本山一平巷( 平巷即是坑, 本山一坑)(拔海五六〇・五公尺)
二平巷(五二八公尺) ,
三平巷(四七九公尺)
四平巷(四〇四公尺)等礦坑。(1950年,臺灣之金,台灣銀行季刊第三卷第二期)
1945 年日本投降,嚴家淦先生擔任交通處長兼任「日產處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這份兼職,是一項極為繁重的任務,因為,戰後接收的日人公私財產很多,數目龐大,內容龐雜,處理起來非常棘手。當時,為了可以儘快復工,根據嚴家淦訂定的原則, 日產處理委員會將規模較大的資企業,撥歸公營;對於普通企業,則以標售、議價、出租等方式,鼓勵民營。
日鑛所屬金瓜石鑛山成立金銅鑛務局,再之後由臺灣金屬鑛業公司接手。(發行人:呂芳上主 編:陳立文 訪問記錄:歐素瑛,林正慧 黃翔瑜 許秀孟,美術設計:邱元昌,嚴家淦總統行誼訪談錄, 國史館,頁39)
1945 年日本投降前,金瓜石鑛山輾轉由日鑛(日本鑛業株式會社)臺灣支社擁有,設有金瓜石鑛山事務所,礦場部分則分別爲本山露頭、四坑、五坑、六坑、七坑、八坑、九坑、十坑、金東坑、金西坑以及 長仁三坑等單位。本山一坑,二坑,三坑已經不見記載。 主因是金包( 富礦脈) 已經被採盡而廢坑。( 臺灣鑛業會報209 期。頁170,臺灣採金七百年史,唐羽)
金銅鑛務局成立的最初三年,金瓜石鑛山的生產目標,由於當時金價之看好而仍以金銀爲主,鑛石之採掘分爲本山露天礦場、四平巷( 本山四坑)、五平巷、六平巷、七平巷部分。( 頁184, 同前註)
1946 年,本山露天礦場所產鑛砂,即以人工將鑛車推至左邊上坡上,直接推入連結金東坑與四平巷鑛坪之纜車 (原註:inclined-plane。應即是耆老們所稱的英庫拉應的日語發音),由纜車運下斜坡捲揚道(長二二八公尺、高差一〇五公尺),降至四坑坪,會同四平巷運出之鑛砂,傾進四坑粗選廠, 轉由複線安全式架空索道,運至水湳洞選廠。
1978年(民國六十七年)五月間,着手於本山鑛床與樹梅坪鑛床之露頭部分,使用重機器以露天掘進方式,擷取歷年棄置未採的本礦脈兩邊高矽品位金礦砂,有價礦送往選廠利用浮選製鍊,沒有含金的矽砂;因其含矽達八六%以上,可爲煉鋼、煉銅的溶劑,而賣給中鋼公司爲煉鋼溶劑,以及部分 做為自家鍊銅之用。( 頁175, 同前註)
前幾年曾經有這榮幸請教本山露頭礦體的承包商士紳。
他指點,那幾年黃金價格沒有像民國67 年的低迷,承包商與臺金公司都有賺到錢。
本山露天礦場每個月提煉出二十公斤。
露天開採比挖坑道取鑛土節省很多, 挖土機,堆土機敲敲打打載上卡車給臺金公司水湳洞場煉製就可以,曬太陽,頂風雨,是粗活工,就宛然你們到府收書人,看到跟黃金一樣的書就不怕爬樓梯與扛書;每公噸礦土含金量超過二公克就算是富礦脈,本山露天礦場可以達到三公克,一般來說,坑內採礦必須達到每公噸有五公克黃金才划算;同時安山岩又是很好的建材,也可以讓臺金公司賣得好價錢,並且幫助十大建設;一個監督,三兩個爆破工,幾台卡車, 幾個人在幾年間生產了很多黃金,為國家賺取了不少外匯。
士紳的指點,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筆記過了,就不再贅述。
本山礦體很美,但也非常危險。千萬別攀爬懸崖或是進入礦坑坑口內,敬請小心墜落; 峭壁廣而陡直,很容易岩石崩解,請不要久留。敬請注意安全。
本山露天礦場總共發現至少有八座坑口,其中最上層的坑口高大,懷疑是昔日主要坑道的縱切後的殘餘。更東方的本山四坑金東坑告示牌說一,二,三坑口都已被剷除。這座大坑口讓我很感興趣或許就是金瓜石鑛山的前主坑口之一。
本山礦體與樹梅礦體相同,民國67(1978)開展第二春,前者預計從+570 公尺鏟平到+470 公尺,合計高度有100公尺,長度有330公尺,寬度有18公尺。
黃金博物館入口處右轉直上一公里抵達金瓜石地質公園,途中經過黑肉坪和豎井( 吊井),再三百公尺來到本山露天礦場。汽車可以從102 號道路開進來到小型停車場。
這汽車路應當也是本山露天礦場運輸而闢建的吧?
1980年,金瓜石礦山第一採礦場劉煥一主任在臺灣鑛業雜誌對於樹梅礦體與本山礦體,有詳細介紹。文字充滿感情與希望。
以下是本山露天礦體( 本山露天頭,本山露天開採礦場)的部份摘要:
1:露天開採除可大量生產,利用機械採鑛,減 少人工,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外,另一主要的目的 爲可使低品位之鑛砂得以開發,增加新資源,使 鑛體復活。
在此鑛源難求之狀況下,實為探鑛業 的一支興奮劑,金瓜石鑛體之特性為鑛體成南北 走向,傾斜近乎垂直,鑛體寬度不大,所以表土 剝離工作較困難,佈置十分不易。
臺金公司現在(1980) 所開採的鑛體計有本山露頭及樹梅露頭兩處金鑛 ,因為採鑛成本降低,所以由原來至少需5g/T ( 即每公噸礦土製鍊出五公克黃金)以上才能開採之情形,降低到只要含有 2g/T便 可開採,
臺金公司露天採鑛另一特色為採用部分外包開採,利用公司之特有技術,加上外來的勞 動力與設備,以達到產量與品質之控制,彌補公司勞動力與機械設備之不足,如此可利用現存之 少數人力與物力繼續從事採鑛,實為公司經營上 的另一大革新。
1. 鑛體特性: 本山與樹梅鑛床其鑛體走向均為南北向,
傾斜均近乎垂直(80°~90°)
2,本山鑛體露出地表較多,成凸出,最高有露出50公尺者,平均約20公尺,露出鑛脈最 高處(亦即所謂金瓜)等海拔+570公尺, 在此金瓜以下,其間原有部分高品位之金鑛 脈均已由坑內開採殆盡,舊巷道舊吊井交錯縱橫,處處可見,此為極盛時,
開採金瓜所留下來的痕跡,常使我們回憶起每一個巷道 吊井之往事,現在所見可開採之鑛體平均品 位有2.6g/T以上,若品質再加以控制可達 3g/T左右。
3,本山露頭:依南北走向露出之鑛體坡度較大,高低不一且山脚下有四坑坑口之建築物,及五坑坑口、鑛廠辦公室等重要設施 ,東西向之鑛體寬18公尺左右而其兩側 表土則較平緩,且有小山丘出現,所以表 土剝離在淺部向不致於發生問題,但若採掘稍深部需較大工程。
4,道路開拓:因金瓜石附近地形起伏不一之連峯峻嶺 ,運輸道路不能採用距離較短之直線,而必 須按照地形繞山脈爬行,該目前用現有之 102號縣道,較近鑛體位置自行開關運輸道 上山,由本山露頭至選廠碎鑛工場距離7.2 公里由樹梅露頭即達9公里左右。
5,工作場佈置:本山鑛體:為顧及鑛脈寬度,表土及山下 建築、住家等,所以開採高度規劃為由海拔高度470M以上到570M這一段鑛體,合計高度有100公尺,長度有330公尺,寬 度有18公尺,平均品位約2.6g/T,6
6,依照 露天礦場採掘面高度及傾斜度安全標準規 定,決定以垂直20公尺為一工作階段,
所 以全部有5個階段( 原註:海拔+470M,+490 M,+510M,+530M,+550M) 工作 秩序為先採完 +550M 以上之鑛石 ( 原註:因 +550M以上大多為露出部分,其高低不 一,甚不規則,表土亦少),同時佈置530M以下之道路。
7,本山露頭:現( 民國69 年)正開採 +550M以上鑛體及 進行 +530M工作階段之佈置。現有監工 一名駐場監督,風鑽工3名負責鑿孔,爆 破,開採鑛體,鑽機用TY-24 型濕式, 氣腿式,鑽頭用40M/M一字形,鑽桿用 10′,橫向鑿孔壓風機用可移動式柴油壓 風機,炸藥用擎天神60%硝胺炸藥,用導 火索引爆,炸下鑛體大小以直徑小於35公 分為原則。裝運部分則由外包負責,使用鏟裝機,及卡車3台,把鑛運到選廠碎鑛 工場。
(6)鑛量:露頭開採方面規定為10,000T/月。
( 頁39,劉煥一「金瓜石金銅鑛開採現況與展望」載「臺灣鑛業」季刊三十三卷二期六十九年六月。)
換句話說,在1978年起,本山一坑,本山二坑,本山三坑被夷平。
或許因此,陳威廉先生的最愛岩嶂與坑口,自此成為回憶。英烈千秋的張自忠將軍殉國場景,也成為我們緬懷本山露天礦場大金瓜岩嶂的影片之一。
大金瓜也以淒美的方式,為台灣掙得它最後一筆外匯。
(2024年1月10日樂伯筆記)
大金瓜在左側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