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林衡道學者說,1920年,日本政府才對部分台灣人開放讀小學校,而不是只能讀公學校,但是一班不能超過兩個,為的是保持日本文化的純粹性。林衡道兄弟姊妹,辜振甫,許常惠等等是這措施的第一批。(林衡道先生訪談錄。訪問:卓遵宏,林秋敏;紀錄林秋敏。國史館印行。)
即便是到了晚期,對台灣人就讀小學校,還是很多限制。
晨星出版社出版的【葉榮鐘日記】,葉榮鐘先生在1939年的日記裡說:為了讓女兒葉蓁蓁考上建成小學校,在幼稚園就開始了應考的補習。

三月,【共學考查】時考場參與的臺灣人父母兄弟大約有五,六百人之多。【人物考試】時,葉先生與女兒一起接受詢問。最後一道問題是【日本國中最偉大的人物是誰】,葉蓁蓁小姐答不出來,當著葉先生,視學矯飾地說【忘記了嗎?回去後問你的爸爸,謝謝】。這回建成小學的考試,包括身體檢查總共花了葉榮鐘與女兒三個小時。

隔了幾天,市政府職員,警察與校長分成三回來做【共學志願調查】,最後,葉蓁蓁小姐也考上了。【志願者】三百名,許可了一百六十五名,其他小朋友都被刷掉了。要考上是很不容易的。(晨星出版社出版,【葉榮鐘日記】)

林衡道說:
這兩個名額是限定國語家庭出身,自己家庭不是國語家庭,就要寄養在日本人家裡。
林衡道的兄弟姊妹,就被恩田千穎管教。
恩田是林衡道的父親林熊祥先生聘請的。
林熊祥特別在新起街(今內江街)租一棟二層樓起的日式花園房子,將四個兄弟姊妹交給恩田。
花園洋房雖然沒有掛起招牌,但是電話簿登記的是「林熊祥家塾」。
林衡道認為這教育是畸形的教育,兄弟姊妹在日後一直到這本回憶錄出版時,見面聊天,都會說是住在「高等孤兒院」。
林熊祥私塾搬了三次,第一次新起町,第二次御成町(華陰街與中山北路一段附近),第三次大正町五條通(中山北路一段十三號)。(頁八二)
住在林熊祥私塾時,每天傍晚,恩田老師就讓家裡的老女傭女士帶他們出去,不讓他們自己出去。
老女傭通常會帶到新起市場。
林衡道一千字左右,描述難忘的紅樓舊事。
林衡道說:
新起市場距離老師家兩三分鐘的路程。
紅磚興建的八角樓。
也就是今天的紅樓。
大正九年(1920)新起街已經改名新起町。
市場仍舊叫做新起街市場,又在西門外,所以有人喚做西門市場。
是當時室內以日本人為顧客的高級市場。
西門內的京町(博愛路),榮町(衡陽路),本町(重慶南路)都是清一色日本大商家。
大商家的主婦,女傭,早晨都到新起街市場買菜。
西門外的新起町,築地町(成都路底)也有日本小商人和台灣人民雜居,也都是固定顧客。
大官,豪門的主婦是不會上菜市場買菜,而是市場小販恭敬的帶著貨物到府上由她們選購。
選購好,小販拿毛筆把帳記在和紙上,買主確認後,月底一起結帳。
記帳的簿子稱為「通帳」。
自然比市場買賣貴了四,五成。
但這也是闊太太擺架子,貪懶所付出的代價。
結果恩江所師母有樣學樣,不過,有時候還是到市場去買。
大正十年左右的新起街市場,樓下銷售魚,肉,水果。
日本人認為赤鯛,黑鯛,松鯛是美食,也愛龍蝦。
冬天搶著買烏魚子,作為送禮的禮物。
日本人喜歡吃鹹菜,鹹菜類銷路最好,鹹鮭魚,日本魚丸等等。
水果中,高價的是椪柑,低價的有香蕉。
市場樓上,除了食品,還有布料,雜貨,糖果,點心,玩具等等。
玩具有手槍,望遠鏡,還有武士圖繪的紙牌,都是日本廉價物品。
日本酒,啤酒,汽水,冰品飲料,裝有玻璃珠的彈珠小汽水,最受小孩子喜愛。
每一個攤位業績都很好,日常所需,過年,過節的祭祀與送禮物品也供應。
日治最後幾年,日軍侵略中國,日用物資全歸政府管理配給,市場成了無用的廢物,關門大吉。
{台灣光復後,新起街市場改為紅樓戲院至今。(出版時)
站在新起街市場的門外,舉目望去,隔著縱貫鐵路對面屹立著農咖啡色的三層樓大廈,那就是台灣總督府所辦的臺灣日日新聞社,光復以後改為新生戲院,現在已拆除。}
{日治時期,名儒章太炎曾經受聘來台北,擔任日日新聞社的漢文版記者,由於他所寫的社論常常諷刺日本當局,終於被迫離開臺灣而去。此一史事,知道的人並不多。}(頁100。林衡道先生訪談錄。訪問:卓遵宏,林秋敏;紀錄林秋敏。國史館印行。)

2024年3月1日筆記。台北市萬華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藝術書。非常感謝臉書好友讓書。【林衡道先生訪談錄】的讀後筆記

   

  

             
arrow
arrow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