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45年前的日本時代,台灣最多的讀者與作品【阿Q之弟-徐坤

1945年前的日本時代,台灣最多的讀者與作品【阿Q之弟-徐坤

1945年前的日本時代,台灣最多的讀者與作品【阿Q之弟-徐坤

1945年前的日本時代,台灣最多的讀者與作品【阿Q之弟-徐坤

1945年前的日本時代,台灣最多的讀者與作品【阿Q之弟-徐坤

1945年前的日本時代,台灣最多的讀者與作品【阿Q之弟-徐坤

1945年前的日本時代,台灣最多的讀者與作品【阿Q之弟-徐坤

383839797_7613237258700652_6052526115204711229_n - 複製.jpg

382987012_7613236655367379_3066050526312211532_n - 複製.jpg

 

1945年前的日本時代,台灣最多的讀者是筆名阿Q之弟的徐坤泉作家,最暢銷的是他的【可愛的仇人】,而不是西川滿,楊逵,賴和等等作家和他們的作品。
這本可愛的仇人台灣新民報連載和大成映畫出單行本時,是由雞籠生作家插畫。
雞籠生在1936年單行本的出版,還代邀請了曹秋圃先生題簽;霧峰林獻堂先生,福州薩鎮冰上將,以及漢學家羅秀惠舉人題字;愛讀者丁誦清女士作序。
1937年4月,台灣總督府禁止新聞雜誌使用中文,不是罷黜中文,獨尊日文而已,而是只能使用日文。而這本【可愛的仇人】是中文寫成的,剛好在紅線日期的之前沒多久。
很特別的是,風月報第66期1938年6月,張文環說他很抱歉,身體還沒復原,翻譯得慢了,要請大家耐心等待和原諒。
除了為了趕快讓不懂中文的閱讀者以日文來閱讀,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
{張文環:
可愛的仇人譯者的話:
記得是剛病好的幾天,劉捷君叫我到島都來翻譯可愛的仇人。在兩個月前我便開始工作了,誰知道,我那病後的身體,使我不能和往時那樣順序地執筆翻譯,所以所以時時要擱筆靜養幾分鐘或幾小時,這是我身體上的作怪,並不是我生性怠慢,因此那預定出版的期間就不能實現了,這是譯者的不是,希望諸愛讀先生有以原諒。今後當用精神努力下去,趕到本月末,真的和諸君見面,請諸君再待幾時。
大成映畫公司募集主題歌一則,本來是前月15日發表,後因寄來的原稿不多,和公司的事務,所以不能如期揭載,請投稿諸君原諒,若決定發表的時日,當即再行通知。順此聲明。
風月報第66期1938年6月,陳敏台譯。}
(頁15,張文環全集卷六隨筆一)

【關於張文環翻譯的可愛的仇人】作者野間信幸學者說:
{1937年4月,台灣總督府下令新聞雜誌禁止使用中文,於是進入了強制使用日文的狀態,正是所謂漢文欄的廢止。此一措置是由於中日關係的緊張,為強化台灣的皇民化運動,而採行的政策之一。張文環翻譯本書,若沒有當時此一社會背景存在,必然是無法成立的。許炎亭在前揭的譯序的最後,曾做了以下的總結:{在皇民化運動更加一層推展,從所謂國民國語普及時代,邁向國語常用時代的今日,同氏的作品經由斯界造詣甚深的張文環氏,領先本島出版界,自中文譯為日文,奉獻給寂寞的本島出版界,確實是意義深遠令人不勝歡心的事情。}就足以顯見許炎亭所謂寂寞的本島出版界,指的即是廢止漢文欄後幾乎陷入沉默狀態的台灣文學界。期間可愛的仇人一書的翻譯出版實在是不多見的一個例外,在此也看出張文還著想翻譯該書所具備的意義。}(頁72,卷八,張文環全集)
【可愛的仇人】在1934年完成於菲律賓,1935年春天抱回台灣,1935年發表在台灣新民報。
內容有提到社會現象,比如部分警察大人的可惡,台灣人在廈門的惡行,日本軍部支持台灣浪人進行福建獨立的運動,....日本人在台灣開店者的剝削與開口賣【清國奴】。
清國奴是草賤的芒花草,日本時代的作品或是耆老回憶,總是常看或聽到它。
而作者敘述的社會種種,也常是日本時代作家與文獻上不陌生的。
1939年巫永福作家27歲。在醉月樓與台中市警察署若林特務,台中憲兵隊山下憲兵,右翼生產黨中田台中市議會議員同席歡迎台北竹內國防議長,竹內在講話時侮辱台灣人,被巫永福頂嘴,竹內開罵巫永福是清國奴。引起巫永福拿起酒瓶打鬥,隔天巫永福還到台中法院檢察局,台中州警察部揚言要打竹內,使得竹內不敢再到台中來。(174頁,巫永福全集小說1)
巫永福的反抗是很稀有的,不是台灣人不反抗,而是拳頭不夠大,這本小說裡的主人翁,只能默默地,可能是阿q式地說,自己是亞細亞民族。
新民報的連載,居然沒有被喝令中斷而消失。
【臺灣文藝】雜誌,劉捷作家,1934年說,1934年同樣是新民報,<島上的孩子們〉,林理基作者,(父親的話在第二十回觸犯當局的禁忌,中斷)。
薩鎮冰上將很受到尊敬。
同時期的冰心作家說,薩鎮冰海軍上將是她一生最崇拜的人。
薩鎮冰也有題對聯在金瓜石勸濟堂主殿最重要的位置。
過了幾年,日本人以裡通祖國罪嫌,大浪潮地掀起大型叛國罪的思想案,黃仁祥等等勸濟堂,金瓜石頭人與無辜百百姓被大逮捕,刑求,拘禁。整個事件被稱為瑞芳五二七思想事件,數千人被調問,數十人死於酷刑或是美軍轟炸。
林衡道學者說,作者徐坤泉者,就是臺灣人的悲哀的最典型的人物。作者除了坐中華民國和日本的牢,也成了日本的戰犯,被前進指揮所關了一年半。
薩鎮冰上將似乎給了勸濟堂以及可愛的仇人某種的巧合。
林衡道說:
{日治時代的文藝作家中,應該特別地提起的是許坤泉,他是澎湖人,在台灣民報以及台灣新民報連載白話長篇言情小說以筆名為阿Q之弟,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是可愛的仇人當前法國有一派文藝社會學認為讀者多得的作家才是值得重視的,如果用這種觀點來看徐坤泉應該是當年在台灣擁有最多讀者的作家,其他作家如楊逵賴和的讀者都沒有比他多。日本官方對許坤泉的中文言情小說很不高興,在中日戰爭前加以迫害,所以他逃亡到中國大陸,在湖南長沙擔任永安堂虎標萬金油的經理,頗有建樹。但是中國政府懷疑他是日本間諜,就將他逮捕。永安堂幫他保釋,遣回台灣到。了台灣以後他又被日本憲兵以中國間諜的罪名逮捕,下獄後來不得已才以替日本軍隊做事為交換條件而獲得釋放。台灣光復以後他又被中國政府以戰犯的名義逮捕判刑一年半。我認為如徐坤泉者,就是臺灣人的悲哀的最典型的人物。(頁216。林衡道先生訪談錄)

以下是可愛的仇人:

1,
{阿姐,我起初到廈門的時候,人地生疏,舉目無親,所以有幾位朋友,但是他們所做的生意,可以說是免本的,只怕五短銃,不怕無飯食,有的走路內山招軍買馬,有的在市上開賭場菸館,雖然是領事館十分分嚴重警戒,無如生活所迫,發財心急,明知是慘無人道之所為阻礙日華親善的舉動,他們還是走險而為…現此時廈門的舞女女,女給,妓女,一切的罪惡機關都是台灣人包辦的,其中雖然也有善良正業的份子可是聊聊如晨星,.....}(上冊,頁一九八)
2,
{.....我是個台灣人,現時所做的工作是在一個內地人的店內,他們待我是極其可惡的,他們自稱為大和民族,罵我為【清國奴】,這樣的商人,比之於我們中學校的先生們,誠有天淵之別,在此日華親善,內台親善之秋,他們是破壞親善的惡份子的,..…不過我也卻不以為意,只可憐他們心胸的侷促而已,因為我不承認自己是他們所罵的清國奴,我是亞細亞民族的一分子.....(上册,頁297)
3,
{秋琴的弟弟天春由中國回來了,他還未結婚,依然在經過著流浪的生涯,雖然有許多的朋友要出資給他做事,他卻不願意承受人家的好意,他的意志在於做官,年來往來奔走廣東,福建之間,他在作著福建獨立的夢,真的,他的圖謀略有成績,聽說某軍部秘密任他為事,時與福建廣東的要人應酬,打通國際間的軍事情報,由此外觀,他誠然是個自暴自棄的廢物,......。(頁417,下冊)
4,
{內地的警察界和完全和台灣不同啊!大部分都十分親切,同是內地人,為什麼這裡的警察,會這樣的和藹可親呢?我們台灣的警察,時常時時都露出【橫肉臉】,對百姓很無理呢?台灣的警察真是可怕呀!東京的警察會隨便打人嗎?會叫人跪下嗎?手足交加嗎?我記得我幼時的時候我的母親也曾被一個警官打過的....(下冊頁429)
5,
{東京是學生的世界,大學而至小學,男女學生不下數十萬,公立私立,到處林立,專門為學生而經營的商業者一不下數萬人,尤其是質鋪,宿屋,食堂更多,,中國的留學生也很多,其中台灣,朝鮮的留學生最為多數,在東京的留學生可分為三種大階段,第一階級是娛樂幕虛名,資本家的子弟,人們叫他為【暢舍子】以金錢運動學校.......,第二階級是富而不嬌,為學而學學的子弟....讀書不忘娛樂.....,第三階級,則是有些窮苦有志的學生......。}(頁 415下冊)
(阿Q之弟,可愛的仇人,前衛)
6,
{我們日本人,假若在內地失了久年的業,生活發生困難,最後的出路,就是相招到台灣去,三五年後便發財回來,甚麼恩給,養老金…..我真的愛到台灣去呀…}(頁四九七下冊)

7,
{台灣大眾文學緒論:下村作次郎,黃英哲。
許坤泉於1907年生於澎湖,阿Q之弟是他的筆名。幼年隨家人移居高雄旗津,曾經在宿儒陳錫如創設的留鴻軒,旗津吟社,研讀漢學詩文多年,後來遊學海外,先後在廈門英華書院,香港拔粹書院,上海聖約翰大學就讀,1954年去世。戰前曾經擔任台灣新民報
學藝欄編輯,風月報(大約在1936年7月左右創刊,1941年7月改名南方,1943年8月停刊)主筆,是一位知名記者。他的作品是台灣大眾文學代表作,尤其可愛的仇人,還經過張文還翻譯為日文,在1938年8月由台灣大成映畫公司出版,可見到他受歡迎的程度,是戰前,台灣唯一的長銷書,永遠被愛讀著}

8,{可愛的仇人共有160回,每回有插畫一幅,在台灣新民報連載半年之久,一篇既出讀者莫不以先覩為快。現在作者應了讀者們再三的要求,將它編為單行本,因篇幅關係,特將插畫改少,擇其主要著,叫我重畫十圖,他描寫得淋淋盡致,文筆既暢又達,實無插畫之必要。現為美上加美,精益求精起見,我除擔任插畫以外,並幫忙他代求名人題簽作序:如書道大家曹秋圃先生題簽;霧峰林獻堂先生,福州薩鎮冰上將,以及漢學家羅秀惠舉人題字;愛讀者丁誦清女士作序。1936年春雞籠生。}

以下另記:

1,
{從前年到現在為止,臺灣文學的主力和舞臺可以稱得 上是《臺
灣新民報》。
這和朝鮮的朝鮮人所經醟的報紙最鼓吹朝鮮文擧,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要介紹從昭和7年(1932)4月 《新民報》成爲日報開始,到
現在爲止的和漢文藝作品
昭和7年間(A.漢文 •B.和文)
小說•詩
A〈二馬〉
- 老舍(作者是中國人,一百二十三回的長篇) B.
<島上的孩子們〉
林理基(父親的話在第二十回觸犯當局的禁
忌,中斷)B.(初夏的禮讚〉
郭永潭〔原文如此,可能爲郭水潭
之誤〕(詩)A.‹海外見間錄〉——雞籠生(他是名隨筆家,5月7
日起與讀者見面)B.(送報伕〉一
-楊逵 A.<牛郎織女的故事〉
-夢華(童話)B.(命運難違〉一—林輝焜(全文連載一百七十六回,
將出版單行本)A.(浪跡〉
一非非(長篇放浪記)B.(畸戀〉一
KKK
評論 •雜記
B.(文學的階級意義〉
清池生 B.〈文學與社會生活〉….}

(頁126。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一册
臺灣文學鳥瞰
作者:劉捷作家
譯者:凃翠花。原刊 《臺灣文藝》工:1,1934年 11月 5日
三澤真美惠校訂)

2024年3月4日筆記。高雄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藝術書。非常感謝臉書好友讓書。【可愛的仇人】的讀後筆記

1945年前的日本時代,台灣最多的讀者與作品【阿Q之弟-徐坤

 

1945年前的日本時代,台灣最多的讀者與作品【阿Q之弟-徐坤

1945年前的日本時代,台灣最多的讀者與作品【阿Q之弟-徐坤

1945年前的日本時代,台灣最多的讀者與作品【阿Q之弟-徐坤

1945年前的日本時代,台灣最多的讀者與作品【阿Q之弟-徐坤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樂伯二手書店 的頭像
    樂伯二手書店

    負責人親自每天全台灣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藝術書學術書0958571502樂伯二手書店(立立二手書店)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