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端午節即將到來,許多國民紛紛將返鄉的高鐵或是台鐵的票給退了。讓人好尊敬。疫情跟戰時是同性質的,總是導致死傷,生活大亂,經濟困難。更慘的是病毒不需要準星,沒事不外出,待在家裡是最好的防禦方法之一。疫情與戰爭期間就別提如何過年節了,能存活就算是萬幸。民國31年除夕夜,抗戰期間,錢鍾書先生在上海所寫的{辛巳除夕}詩,{不容燈火盡情明\禁绝千家爆竹聲。}( 頁82,槐聚詩存, 錢鍾書默存稿,楊絳,時報)大概也是這款心境與處境吧?這只是我胡猜,待考
 
今天是六月六日星期日,中央流行疫情中心發布不幸死亡36位,新增334。累計死亡260,確診例11298例。很驚悚。指揮中心同時感謝美國宣布75萬疫苗支援我國。
 
疫苗不再只是一個商品,而是攸關各國現此時與未來可以存活人類的戰略物資。好希望台灣也可以完成自己的疫苗。這讓我想起侯硐火車站前的產煤裕國那四個大字。在五十年前的台灣街頭,常會看到反共抗俄,增產報國等等文字圖繪在建築物上。那時,煤,是主要燃料,也是國家之所重。民國73年發生煤山煤礦,海山煤礦和海山一坑煤礦等悲慘災變,導致數百位礦工傷亡,煤礦就逐漸收坑。而這些煤礦礦坑口的類似標語也陸續抹滅。或許,疫苗就是當時的煤,未來的護國神山之一。
 
清朝末年,日據時代到民國70年代。台灣的煤礦業發達。許多藝文家投入或是繼承煤礦業。比如說倪蔣懷畫家的瑞芳二坑懷山煤礦,西川滿的昭和炭礦,.....林摶秋導演的三峽大豹煤礦等等。前兩者已經在樂伯二手書店有幾篇拙記了,就不再贅言。大豹煤礦的林摶秋先生的生平,石婉舜學者在{林摶秋}這本書中詳細介紹。書中說,林摶秋的父親是艱苦出身。童年時揹著木盒賣枝仔冰。15歲進入日本人經營的拆船公司工作,逐漸受到倚重。拆船公司結束營業後,在鶯歌區成立{謙記}從事焦炭買賣因而奠定事業基礎,並且開辦新北市三峽區大豹山區的煤礦。他的兒子林摶秋出生於鶯歌,是桃園第一公學校,新竹中學校,日本大學附設高等學校,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
 
根據石學者的著作,簡單列表一下林摶秋先生部分大事記:
 
1942年(民國31年,23歲)在{紅磨坊新宿座}發表舞台劇處女座{奧山社}。{東京新聞}稱他是{台灣本島人最初之劇作家。}。
 
1943年(24歲)1月8日{陣頭指揮)被禁演,遭受警方拘留一晚並調問;同年1月17日為雙葉會導演{阿里山}(簡國賢先生編劇)於桃園而認識呂赫若,松居陶樓等先生。呂赫若在日記裡和在興南日報發表劇評(阿里山-雙葉會的公演);松居陶樓在昭和18年{演劇年鑑}{臺灣的演劇}專章等等頌揚這場公演。
同年1月19日劇作{水平坑}在{紅磨坊新宿座}首演;
同年4月28日在{台灣文學}夏季號發表劇作{高砂館};
同年9月2-8日為{厚生演劇會}編導{閹雞}等四劇。{閹雞}是張文環先生的代表作。在王井泉先生的{山水亭}裡,呂赫若,林摶秋,陳逸松,....張文環等人在聚會中憤怒於{文化的志願兵},{皇民奉公會}等等的議題。鼓譟著喊出演台灣人自己的戲,把台灣好的壞的都演出來。在張文環對林摶秋的張望下,林摶秋接下編劇的任務。這齣戲,獲得瀧田貞治,王昶雄....中村生等藝文人士的好評。
 
1971年52歲,父親林添富過世。
 
1998年79歲林摶秋腦溢血引發心臟衰竭而病逝。
 
這裡關注的不是戲劇。而是增產報國。1943年1月8日林摶秋被拘留一夜和{陣頭指揮}被禁演是因為妨害這四個字。
 
這齣戲的靈感,林摶秋說:
 
{「有一回我看報紙,說是守衛皇宮的禁衛師團頒布新規定,要求下士官與士兵每週一天交換職守, 讓彼此有機會了解各自的辛苦,藉這樣來調整工作關係。要知道禁衛師團裡都是有學問的人比較多, 才會想出那種主意。我看到這則新聞,看啊看,就想說把它放到『社會』上做也是可以。於是就寫了那齣戲。」}經過一夜的拘留,負責審訊的員警告訴他:「眼前政府正鼓勵勞工盡忠報國,如果大家都要求腳色互換,豈不是會造成社會動亂!」 無端被拘留的原因終於水落石出。
 
書中還說,同年1月17日{阿里山}公演之後,臺灣戲劇主關機關希望他留在台灣。他的爸爸林添富向來敢於對抗日本政府。當過地方協議員的他,甚至抗拒{改姓名}的暗示,還向家人說,{我祖公本來就姓林,為什麼傳到我要改姓名。馬鹿野郎!漢人就是漢人,沒在欠吃他那半斤豬肉。}他很難過兒子大學畢業去演戲。台灣人有句俗語說:{父母沒啥勢,生子去做戲。}誤以為是台灣總督府命令兒子演戲,林添富按捺不住,跑到臺灣總督府,殺到皇民奉公會中央本部的辦公廳理論。說:{你們說是做炭礦要緊,還是作戲要緊?嘎?沒有炭礦你們說戰艦走得動嗎?}事後,母親阿柔女士說,人家對他爸爸很客氣地開剖,等林爸爸消氣後才搬出奉公精神那一套。林爸爸數年間鬱鬱寡歡,跟朋友談起兒子不勝悲哀。
 
書裡提到,民國36年二二八事件之後,呂赫若加入台灣共產黨,輾轉在汐止山區被毒蛇咬死,簡國賢則在{清鄉}行動被捕槍決。林摶秋28歲,結束了劇場青春。轉進到父親三峽的大豹煤礦工作。直到1956年重出文藝江湖和投入設立玉峰電影。他在鶯歌鎮的湖山片廠占地十餘甲,1957年開工比中影還大。交通卻不便利,運輸還是跟煤礦脫不了關係。自鶯歌鎮上搭載運炭礦的五分車,以人力拖行到目的地,需要半小時。1968或69年,大豹礦坑發生火燒坑意外,林添富也將近80歲,於是結束謙記與煤礦事業,將礦權轉讓。
 
石學者指出林添富先生身為煤礦人的願景說:
{「大豹煤礦」位於今日的三峽一帶山區,在當時 是全臺數一數二的大礦場。林添富早年將整座礦山的煤層規劃為上中下三等份,擬分三階段開採:上層自己來,中層給林摶秋,下層則留待孫輩。}
 
這本書裡有一幅{戰爭宣傳海報}日期是昭和17年12月8日。一位應該是煤礦工人吧?正舉著尖嘴鋤挖掘。只有六個大字。增產增產增產。(以上引自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林摶秋,石婉舜。2003年7月)
 
在這幾年到府收購二手書經常會碰到礦工,職員,礦主,礦權人,官員或是相關行業者或是家屬。他們常會提到煤礦對國家和社會的貢獻。楊逵,陳映真,....七等生等等作家也都專文描寫過礦工們的辛勞。洪瑞麟,....蔣瑞坑等等畫家也將礦工入畫。李芳蘭作家在{春天的太陽}小說中是以新北市瑞芳區為背景。它也是臺灣煤礦重鎮之一。礦工們因為抽籤抽中承購{礦工之家}的歡欣為引線。那是一百戶有庭院的新居。故事中也有渡海來台退役後的榮民,他們是在瑞芳礦坑從事坑內採煤。文章提到很多次反攻大陸,蔣總統萬歲,反攻復國,結尾說:
 
{春天的太陽,富熱而柔和,有一種吸力,使萬物萌芽而生發!正像徵我們的認統有感召性,富熟而柔和的吸力。人們被這種「力」陶冶得奮發有爲,努力振作。被這種「力」的鼓舞,而有正義的奮鬥與抗暴!一如春天的太陽,付萬物以生機,孕育着成長的幼芽,使能抵禦狂風、雪雨………。總統的卓越睿智,和百折不撓的反共精神,一如海上燈塔;照亮,引領被壓迫、被奴役的人們掙脫共產暴政的枷鎖,羣起反抗,邁回自由和平之途!}
 
十足真實反映當年。有段話那時正是青壯的老兵們討論到煤礦的重要。
 
{「最近接到香港寄來的信,在上海申新紗廠作了十多年工人的七叔,於兩年前被紅衛兵打死了, 還有我的哥哥………」嗓音哽咽得說不下去,許煥國也哭了。
「哭!有什麼用?我們要硬朗起來,殺死敵人,報仇,雪恨!」一位退役下來的武裝同志,剛參 加礦場生活不久,仍然殺氣騰騰。
「真的,我們應該找尋報仇之道!」許煥國擦乾眼淚,恨恨的下決心。 「開礦,就是最好的報仇復國之道,還找什麼?」王育才振振有詞地吼。 「只靠雙手開礦,無槍,無刀,能反攻,殺敵?」小林慢條斯理的問。
「傻瓜!我們出產的煤,可以燒鍋爐熔鐵,鍊鋼;銳鐵是武器的原料。總之;一切工業的動力, 都需要煤!」他一口氣說了許多道理,太興奮了,歇了一會兒:「一切用勞動而增加的產物,都是建 國復國的必需品。不用上陣打仗,我們已藉將士的手,報了仇,殺死了敵人,這叫做分工合作。」}( 頁62, 喜相逢,華欣文化事業)
 
民國四十到六十年代社會上就是這樣的氛圍,倒不是鼓勵我們要殺死誰,我們的共同敵人是肺炎。疫情期間不好外出,疫情結束後大豹煤礦改天趁著到府收購二手書再走一走,和尋找文獻。記得三峽鎮志,....台灣鑛業史等等書籍都有介紹三峽煤礦區和大豹煤礦。林添富先生曾經是臺灣區煤礦同業公會的創會理事,當時的理事長是猴硐大粗坑 振山礦業的劉明先生。理事有顏欽賢,李建興,顏德潤,...顏滄海等等瑞芳區出身的礦業家。不知道李芳蘭作家所說的{礦工之家}有沒有與他們有淵源?待考了。(臺煤特刊,頁301。)
 
民國55年出版的{臺灣煤礦之資源}說到{三峽-大溪煤田中的第二煤帶稱為大豹煤帶,與第一煤帶在雞罩山相連。此煤帶之地層走向東北 構成此向斜之西北翼。此傾沒向斜名雞罩山向斜,軸向東北,向西南傾沒。大豹煤帶長約三公里,亦含本煤層、下煤層、及最下煤層三可採煤層,平均各厚 0.3 公尺、0.5 尺、及0.6公尺。下煤層上距本煤層41公尺,下距最下煤層 160 公尺。 現本煤層已採盡,僅其他兩煤層尙可開採。}( 頁28,經濟部礦業研究所)這文獻所指的是不是林添富所說的分成三階段?由兒子與孫子輩來開採中層與下層。
 
很佩服大家不返鄉和日本與美國支援我國疫苗。盼望我們國家的疫苗產業也能蓬勃發展,可以自救與救人。祝福大家平安健康。
(2021 年6 月6 日樂伯於樂伯二手書店)
 
附錄:辛巳除夕
一九四二年
不容燈火盡情明
禁绝千家爆竹聲
幾見世能隨曆換
都來歲尚赚人迎
老飢驅去無南北
永夜思存遍死生
好辦杯盤歌拊缶
更知何日是昇平(原註: 中州集卷十辛敬之曰明日道路中,又當與老飢相抗去)( 頁82, 錢鍾書默存稿,楊絳,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