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朝宣統二年十月出版的編目右台山仙館筆記。作者俞樾先生在自序文裡說,他的夫人葬在錢塘的右台山,而他也在夫人墳墓的左側預造了一個自己的墳墓。同時也買了一塊地,蓋了有竹籬環繞的三間房屋。命名為右台山仙館。 六十歲了, 精力衰退不能再作撰述。但是自己的俞樓和曲園都各有襍纂五十卷,右台山仙館怎能沒有著作呢? 於是他就將所見所聞寫成編目右台山仙館筆記十六卷。社會,人物,奇異,災難,戰爭,....物產都有。其中有一篇是“淘金遇仙“。台灣曾經是產金區。也因此曾經吸引中國漢人,西班牙,荷蘭,日本,葡萄牙等等國家人民的注意。

 
“淘金遇仙“文章裡頭說,四川省茂州西南有座馬廠山。高有數十里,就算是夏天最酷熱的日子,積雪也不會融化。當地人說往往會看見“山市”。(不知道俞樾所說的“山市”是 不是類似蒲松齡聊齋誌異中卷六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恒不一見。” 是指馬廠山山區的山中蜃景也就是鬼市?手頭沒有聊齋,檢索自 

山市:山市即“山中蜃景”,又稱作“鬼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

 )有一位熊先生是以淘金為本業。聽說馬廠山有很多金苗就出發去探找。(金苗:金礦外露者。檢索 

金苗的意思- 漢語詞典 - 漢語網宋 朱彧 《萍洲可談》卷二:“ 元祐 中, 萊州 城東 劉 姓塋地,金苗生,官蒞取焉。”《宋史·食貨志下七

 } 熊先生走到山林深處,遇見了一個聚落,有數千人居住。鷄與狗四處有,房屋緊密排列。熊先生隨意游覽,也不曉得走多遠。逛久了就很餓了。看見一座座北朝南的壯麗宅院,有一位白髮老翁,兩手反握在背後。站立門外看著熊先生,說,人客來自遠方嗎? 餓了嗎?這裡沒有賣酒與肉的店鋪。且讓老夫當作主人,為您準備粗茶淡飯,您就不用給我報酬。熊先生道謝後跟他走進屋內。以雞為菜餚以黍為飯,很真誠地款待就好像一般人家常所準備的。熊先生飽餐後就想告辭。老翁問客人為何而來。熊先生據實回答。老翁說山中固然有出產黃金,然而外人不知道在哪兒,白花力氣。客人不如在我家幫傭。雖然無法給您很豐富的酬勞,但是比去淘金安逸多了。熊先生聽從了。老翁自我介紹姓李。對待熊先生也算是優渥。工作的閒暇,在街頭閒逛,大家都殷勤款待,因此快樂得都忘了回家的事。有一日,李老先生命令人們洒掃庭內,陳列擺設煥然一新。熊先生問為何如此。說是年終蠟祭八神的蠟日到了,準備祭拜祖先。熊先生自從來到山中,不知道日子已經過了多久。一聽李老先生的話語才曉得要過年了。悵然地想返鄉。李老先生慰留。翁先生說暫時回家還會再來。李老先生說你倘若一定要返鄉,那請就明天再啟程。晚上,李老先生拿出一層又一層密密的包裹,謙虛而慎重地說這是不豐厚的幫傭薪資,但也夠你家幾年的溫飽。但是切記切記,這秘密萬不可對外洩漏,即便床頭人也不可以。熊先生敬謹受教,但私下卻覺得很怪異。半夜十二點剛過,李老先叫起熊先生出發。說趁月色可以出發了。並且準備了蒸餅數枚,塞進熊先生的懷裡。說餓了可以食用就可以撐到家裡了。元宵過後記得回來千萬別爽約。熊先生才剛邁出大門,門扇就和合起來。走幾步,回頭一看,竟然房子都消失,只有西斜的落月即將墜落樹林,一片深黑而已。嚇了一跳,以為見鬼了。探探懷中,那餅都還在。口感甘甜。於是在路旁稍微休息。天明後,拿出李老先生所贈的物品。打開一看,二十多兩的黄金,既驚且喜。擔心回來會迷路。折了竹枝數十根,沿路曲折轉彎處就插上,以作為記號。等到入城,就看到城中人正在祭拜灶神。急著回家。拿出黃金換成錢。鄰人問怎麼會有黃金?熊先生謹遵教誨不肯說。鄰人起了疑心,於是就開始毀謗熊先生成了打劫的劫匪。熊先生不能再隱瞞。一五一十地說出這淘金行的奇遇。鄰人都很開心,因此要求結伴同往。出發那一天,輾轉相招到了十多位 。入山尋找之前所插的竹枝,歷歷俱在,但卻都不再有人煙。登高眺望,見到有狗兒樹十頭,從山上下來,等到靠近時,就貼地大吼,幻化成老虎而大吼。被傷害者有數人。走路歪斜不穩地逃回家裡。
(宣統二年十月初版 民國十年三版,著作者德清曲園居士編目者:南都王子恒,印刷者:朝記書莊,發行者 上海朝記書 莊,蘇州振新書社,俞蔭甫先生著。右台山仙館筆記。線裝。)
陶淵明集卷之六的{桃花源記并詩},那位武陵人接受桃花源裡村民們的熱烈款待之後告辭返家。道別時,跟他說{不足為外人道也。}武陵人還是跟太守說了。而這篇{淘金遇仙}中這位李老先生則是說{然須祕密雖牀頭人勿洩也熊謹受教而異其言。}熊先生迫於被冠上盜匪的嫌疑,承受不起,不得不違約披露。兩者的結果差距是:前者{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前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後者{見有犬數十頭從山下至近则伏地大吼悉化為虎傷者數人踉蹌而歸}。(頁466,陶淵明集校箋,里仁,龔斌。)
同樣是類仙境。桃花源是迷路。而淘金遇仙則是找到小徑了卻被狗兒們所變身成的老虎死傷了好幾位。黃金在這篇筆記小說隱喻著甚麼?而聚落裡的李老先生與居民們是馬廠山露天金礦的守護者嗎?有了黃金,神仙也不得不晉級魔鬼般地守護家園了嗎?很好奇。
土地與黃金是好戰者或是國家所愛的。甚至為了佔有土地或黃金也不惜假借聖戰名義發動侵略而殺害土生土長的現有居民再移民自家人口。這在歷史上聽不完的例子。
唐羽學者引用了一段慘案。那是外國傳教士馮秉正 (Jos de Mailla)以見證者所筆記的{旅行記}:台灣原住民被漢人劫殺,就是因為黃金:
 
{當時,雖由閩、粵之冒險者,慕臺灣黃金之利,競相擁至,使黃金之交易再創高潮。但此輩既爲冒險者,則其中亦不免有野心之徒,爲向番人探出產金之所在,使盡各種欺騙技倆,達到非法之目的。五十三年(一七一四》奉旨來臺繪測地圖之外國傳教士馮秉正 (Jos de Mailla),於測繪完成後,歸著「旅行記」內計記述在台之冒險家, 向番人探金、奪金、殺人之見聞云:「清朝未領臺灣,漢人已獲悉島內金善之所在,爲向各方探索,至 知在其佔有之西部則完全無望,乃轉向東部之番地,並爲免跋涉中央山脈之危,有艤裝小舟由海路往者 。時,番人甚表歡迎,盡力協助,約經一週,未達目的。一行辛苦探得者,僅金塊數個製番人之陋室內 ,似未見珍視。漢人爲償其探測之不利,不禁起劫奪之念,釀而爲虐殺之動機。偽稱將起程返航,設宴賦別,招之番人,飲以烈酒,乘其酗醉,不能辨別,悉予殺害,將金塊奪取逃逸。其參與此遠征及暴行 之首魁一人,今尚生存。然無人糾其罪名。」馮秉正是目睹此名「暴行首魁」之人,因之,其說之可靠性,應無疑問。.....。}
早期,台灣原住民還有能力抵抗侵略,不肯說出黃金產地也如同{淘金遇仙}中那位李老先生一般地謹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諸羅縣令周鍾瑄主修的「 諸羅縣志」記述蛤仔難一帶之產金事: 「或云:內山深處有金山,人莫知所在。或云;番世相囑,不令外人知,雖脅之,寧死不以告也。」}
 
唐羽先生說:
{夏琳的海紀輯要壬戌明永曆三十六年條云:
「春,二月,遣監紀陳福往淡水取金。」又云:「淡水通事李滄願取金自効;乃遣陳福偕宣毅鎮葉明同往。未至產金之處,其土番執銳扼險以待:曰『吾儕累世恃此爲活,若漢人來取,不特害生,且爲受勞;不回,必決一死』,譯者以告,福等乃引還。」。}(臺灣採金七百年史,唐羽,財團法人臺北市錦綿助學基金會。)
(2021年6月25日。非常感謝愛書人。樂伯二手書店)
附錄:
淘金遇仙原文:
四川茂州西南有馬廠山其高數十里盛夏積雪不消土人言往往見山市云有熊姓者以淘金為業聞是 山多金苗往尋之至山深處忽得一聚落居人數千家鷄犬相間廬舍櫛比熊游覽忘路遠近久之飢甚見一家南嚮頗壯麗有白髮翁負手立 門外顧熊曰客自遠方 來乎曰然又曰得無飢乎此間無沽酒市脯處老夫當作主 人脫粟一餐不責直也能稱謝從之入出雞黍如夙具者熊食飽興辭翁問客何為 來告以故翁曰山中固產金然外人不知 人不知其處徒勞無益客不如傭於我家雖得直不豐然較安逸矣熊從之翁自言李姓相待優渥熊操作之暇游於市井皆殷勤款洽樂而忘歸一日李翁命人洒掃庭內陳設一新熊問故曰臘日祀先祖耳熊自至山中不知歷時幾許聞翁言知咱暮悵然思歸陳設一新熊問故 設一新熊問故曰臘日祀先祖耳熊自至 山中不知歷時幾許聞翁言知迫歲暮悵然思歸翁慰留之曰言知舟歲暮悵然思歸翁慰留之曰暫還當復來耳翁曰 客必欲歸請以明日其夜翁出一物包裸重叠授之曰薄具傭直不能豐也在汝家 可數年温饱矣然須祕密雖牀頭人勿洩也熊謹受教而異其言夜方午翁趨熊起 曰趁月色可行以蒸餅數枚納熊懷中曰飢则食此可至家矣元宵後仍來此勿爽 約熊甫出門即闔行數步回顧則廬舍皆無惟斜月欲落樹林深黑而已大駭以為 遇鬼探懷中则餅故在噉之甚甘乃於路旁稍憩天明出翁所贈物發而視之黄金可二十餘兩驚且喜慮復來迷路折竹枝數十沿路曲折插之以為表識及入城則 城中人方祀竈急回家出金易錢鄰人問金所從來不以告鄰人疑焉遊為蜚語謂熊出行劫熊不能復隱具述所遇鄰人欣然固求偕往届期轉相招致至十餘人 入山尋向所插竹歷歷俱在而無復人跡登高眺望見有犬數十頭從山下至近则伏地大吼悉化為虎傷者數人踉蹌而歸(宣統二年十月初版 民國十年三版,著作者德清曲園居士,編目者:南都王子恒
印刷者:朝記書 莊發行者 上海朝記書 莊,蘇州振新書社,俞蔭甫先生)

碧瀟館叢誌  民國43年新會譚述渠  佛濟堂國藥總匯  國醫節  受贈人騮先  簽贈

碧瀟館叢誌  民國43年新會譚述渠  佛濟堂國藥總匯  國醫節  受贈人鬸先  簽贈

碧瀟館叢誌  民國43年新會譚述渠  佛濟堂國藥總匯  國醫節  受贈人騮先  簽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樂伯二手書店 的頭像
    樂伯二手書店

    負責人親自每天全台灣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藝術書學術書0958571502樂伯二手書店(立立二手書店)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