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FB_IMG_1630550488170.jpg

簡直是一座森林,市中心攝氏36 度,這裡卻清涼得好像是人在瀑布的水濂裡。大樹下的池畔,幾坪寬的野薑花隱隱因著風而飄逸清香,落葉隨著流水緩緩漂向三玉宮方向。番井沸泉所蓄積的池塘,錦鯉有各種顏色。這座公園是從天母東路69 巷,中山北路七段14 巷緩緩升高到190 巷。可能有五十座籃球場寬吧?很難想像,天母的地下是廣袤的煤礦礦區,更曾經是地面礦場的一部分。社區整潔,建築雅觀。

 

舒國治作家說:
{天母,是台北北郊最後開發出來的塊乾淨明亮的住家區。尤以中山北路七段這一段小小上坡路段,據說美僑曾經特別測量出,是全市氣候最乾燥宜人的一塊。它的開發較晚,故規劃較有條理,生活的綜合機能(原註:住家、購物、吃飯、遊樂)也最優良。}( 頁222, 水城台北,舒國治,皇冠)
 
三玉宮的樑柱對聯裡嵌有天母舊地名的三角埔。但是沒找到該地煤礦經營者的捐贈者,這或許透露廟的遷建晚於煤礦。
 
向本地一位耆老先生請教。民國28 年次。他指點我說:
 
{天和公園番井沸泉再走幾步碰到山壁就是瑞三煤礦的坑口。天母東路69巷右轉中山北路14巷直走到底接114巷,就會看到番仔井,土地公廟與厚德祠。彼當時,天車間,水洗,變電所,炸藥間,礦寮在坑口附近。那裡的舊地名就叫瑞三。瑞三就是因為李建興的瑞三礦業而有這個地號名。聽我礦工鄰居叔伯們說,李建興很樸實,是台灣炭坑和金坑王,卻常穿著草鞋,這是他數十座炭坑的其中一座(待考)。這座炭坑民國四十幾年就收坑了,挖得很深,而且礦脈枯竭(待考)。每座炭坑都出過事,入坑掘炭的是埋了未死,出海捕魚的是死了未埋。日據時代就有。是斜坑,剛入坑斜度不大,再分支。當年輕便車( 礦車,臺車)就經過我們的家,再往士林火車站集中。路很窄。輕便車道是人力推的。是礦主向農家租借田地闢建,跟坑口,礦埕一樣,都興建房子,公園,道路而完全沒有蹤跡。是以運煤為主,倘若有人問方便無?也會酌收淡薄仔錢,載客或是載貨。瑞三沒甚麽柑仔店,當年我們要吃小吃都要跑到慈諴宮媽祖廟的街上。瑞三大部份是炭屑。不是大角炭那種。大部份是本地人當礦工和檯仔腳。也有雙溪,瑞芳和中南部來的,外省人和原住民很少。日本時代內雙溪,外雙溪一直到萬里也都有礦坑。永福里的右邊有礦坑和輕便車道。}
 
{新世紀台北思想起}這本書中有一段話說:
 
{....天母東路六十九巷山麓昔稱「番仔井」,低窪處有湧泉數口,水深達公尺,水質清澈盛產魚 蝦,「番井沸泉」即指此地。乾隆年間,引水源番仔井圳,穿越大稻埕南流灌溉田地。.....十四巷往一 一四巷(中山北路七段)間昔日為煤礦區,一一四巷 土名「石壁下」,今已見不到礦區遺跡,.....日據時期,湳雅警察官吏派出所的管轄範圍含 蓋湳雅庄、三角埔庄、下東勢庄、石角庄。昭和十五年(一九四○年)因三角埔庄和下東勢庄出產石灰,鋪設有輕便軌道至士林火車站。光復後,湳雅 庄改稱蘭雅里,三角埔庄取三角埔、玉潮坑首字命 三玉里,下東勢庄與石角庄合併為芝山里,地方 上再取此三里首字,通稱「三芝蘭」,輕軌在民國 四十年左右拆除。( 頁,189,新世紀台北思想,下,)
 
我猜測,生產石灰會不會是石炭的誤植,明朝以前煤炭通稱為石炭,比如蘇東坡的石炭歌,明朝于謙的詠煤炭詩,當然,明朝之後還是有使用石炭者。(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而日本與台灣耆老向來慣用石炭,而後者也常用塗炭。生產石灰,這待考了。
 
 
士林區志引用李國泰先生的{古早芝蘭新士林}說中山北路七段有瑞芳煤礦開採並利用鑛車運往士林火車站。而在這本書中,有一張相片,那是民國22 年,三角埔有一座台北州農業傳習所,全都是農田。( 頁28, 頁462,士林區公所)
 
外雙溪的天惠煤礦,明山煤礦,萬山煤礦和萬里區煤礦;李建興家族,他所被日本殖民政府的迫害和李建興本身的詩詞,以及瑞三礦業公司,之前都有拙文在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筆記過了,就不再贅言。李建興穿草鞋工作服四處走,這的確常常聽礦工或是家屬提起,他也不管別人的眼光和誤會,站在盛裝的女士先生面前也是很自然,他一向在跟陳誠副總統等官貴面前自稱老工頭。甚至還被餐廳老闆錯認是假冒大老闆要白吃白喝而拒絕簽帳,派員工跟著李建興到瑞三公司收取餐費。
 
 
李建興曾經被誣告,是吳國楨解救的。吳國柄先生,他是台灣省主席吳國禎的哥哥,他曾經是英國軍部皇家工程師。也曾與周敏立法委員和江俊華台北工專數學教授在李建興陪同下參觀瑞三礦業的金瓜石金礦和瑞芳煤礦。後來在天母美國學校教機械工程繪圖。吳國柄先生在{如何認識李建興先生而終成摯友}的文中回憶說:
 
{在台灣光復不久,舍弟吳國楨担任台灣省主席,那時我正由大陸避居香港,在香港任英國軍都皇家工程師,生活安適,沒多久 ·接舍弟來信說、總統 蔣公要我回台灣服務,這時我毅然決然地丟下香港的多彩多姿生活,我想回台灣多盡一份心力,以免辜負 蔣公的企望。
回台灣後,派於行政院戰後救濟總署擔任工程顧問。由於我和弟弟工作忙碌,祗能抽空時到省政府與弟弟相聚,有一天下午,省政府會客室的貴賓人很多,我看到其中一人,腳穿草鞋,一身工人打扮,很是奇怪,因爲其他的來賓衣冠楚楚,很有派頭,可是我可以 感覺出這人的樸實,是位腳踏實地的人,於是我坐在他身旁,與他交談,在交換名片後,我知道他是台灣省煤 調委員會主任委員李 建興先生,在交談下,他說話實在誠懇,決不多加渲染,我由衷地讚賞。李先生是挖煤礦出身的,那時煤礦是台灣的動力,也是家庭熱力的泉源。....}( 頁110, 李建興先生紀念集)
 
民國三十九年中國國民黨台灣省工礦特別黨部書記長李蔚臣先生回憶說:
 
{.....不解飲茗之法,客來,輒泡小壺老人茶待客,茶葉非上等,一二次冲泡後,淡如水矣,自晨至暮,冲泡十餘次,無香無味,仍不捨得更換茶葉。....某日,某客訪談甚歡,請客外出晚餐,邀我作陪,客謙不上名菜館,而稱瑞三公司附近同慶樓之小燒餅聞名北市,北方小館 口味,,適宜三人小吃。步行拐彎便達,餐畢,先生親去結帳,客道謝握別,偕我回公司,背後隨有一人,及至,呼司機取款,原來 隨行者是該店夥計。問:餐資幾許?答:三百元。紹翁(李建興)給付五百元;又取名片一張交店員。而笑着說:「我是真的李建興,貴店主不相信,拒絕我簽帳,我送他名片,送你小費二 百元」。先生身上向不帶錢,現鈔由司機保管。一月後,邀我再赴該館小吃一番,店東招呼致歉。先生對我說:「我穿布質漢裝,不像董事長」。}(130 頁,忠貞愛國一完人,李蔚臣,同上註)
 
 
耆老先生繼續指點說:
 
{天母不只這座瑞三煤礦,另外還有一座是其它人開挖的。天母派出所,往上走還沒到欄杆橋,那裏有座土地公,右轉岔小路就可以到另外一座礦坑,不是李建興的,地界也在北投區附近。我就曾經到哪裡買炭粒仔,擔回來家裡起火用。永過天母,三角埔這裡都是稻田。祖父那一代是住在芝山岩那一帶。祖父很早就過世。祖母為了讓兩個未滿三歲的兒子們能有人幫忙養,順利長大,於是,再嫁給三角埔的一位後叔。這位後叔人很好,我們稱呼他是三角埔阿公,有別於芝山岩阿公。我們大伯和爸爸猶然姓lan(基於隱私,不顯示姓名,以下也是),而後生的慢叔則姓hou。他對待前夫生的兒子們就宛然是親生。少年時,最好吃不過是年糕,年糕都放到長黴菌了還是捨不得吃,阿公將它拿去抹乾淨在放到太陽下曬,分次,切成小塊煮。阿公總是不多吃,讓我們吃,宛然貯飯時,避開番薯飯裡的白米相仿。}
{家族作田都忙不過來,爸爸他們三兄弟在天母這邊種三五甲的田地。這田地是跟板橋某某地主贌的,沒有耕或是做大水都還是要付租金的,壓力大,就沒有時間去兼作炭工。厝邊有時陣跟著包頭去砍相思柴做為瑞三的弓開(king-khui)(坑內牛稠仔和改修的支架)。我,弟弟和我爸爸則是種一甲七分地。我大伯和慢叔在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 時有放領到田地,因為那是公地。而我們沒有(待考)。}
 
{種田餓不死但是吃不好。田裡勞動量大,中午一頓都要吃五,六碗番薯飯才能止餓,卻經常鍋裡沒有那麼多,若有,也都是番薯。颱風,東北季風,或是黃酸仔雨(梅雨)的季節,站在家裡的稻程,看到下東勢,永福,南雅之間的溪水發大水,我們就知道一季的辛勞無去了,又要吊鼎了。當時還沒有蓋駁岸,兩三年就發生一次,溪水就從南方快速掩過來。序大也沒有怨天,水退了開始發落。}
 
{民國四十年代,天母有美軍入住。我和我弟弟和爸爸三個人去當建築小工,三個人一天薪水總共75 元。那是天母要蓋美軍的房子,三角埔人稱為美國厝。需要給工人住的工寮。那是茅草屋頂木板牆壁。經由蓋工寮的體驗,我們父子想到了脫貧的方法,借款蓋起了美軍宿舍。那是三樓雙拼獨棟。中間樓梯,左右各一棟。20坪和25 坪,各是兩或是三張床。準備好家具。美軍軍方給美軍的預算是一定的。一天收八百或是一千。彼時陣,國小老師的月薪大約是五百元,瑞三,雙溪和外雙溪檯仔腳日薪是二十多元,坑內挖煤工日薪計件大約一百元。雖然不是每天有人租而滿房,但是,如同礦工賺到的是便錢,家境就改善了。}
 
{除了種田和維持美軍宿舍,我也負責到新北市瑞芳區批購煤炭。那是閃亮的角炭,大的有兩顆柚子的大。應當是瑞三礦業的瑞芳一坑的吧?我有點忘記了,就在瑞芳街上。我是開三輪引擎貨車,可以載重一千兩百斤。等於現在的小發財。一個禮拜去一趟。那時年輕,我都一個人搬,捨不得請幫手。偶而兄弟一起去。這樣直到民國六十二年美軍離開台灣。那些煤炭就是我們為宿舍的美軍燒熱水要用的。當年,他們請我們燒熱水,我們就增加服務項目,當然也收錢。美軍都很好,一直會跟我們說謝謝。阿公阿嬤,爸媽到我們這一代的人生就親像光復後,瑞三通往北投,萬里,內湖和汐止的山路的坎坎坷坷,但也是憨憨地走過來。而我目前就在廟裡當志工,與大家作伙維護。你要問瑞三坑內事,很失禮,我就不敢說,我沒有下過坑。而當年的炭工若是還在也都百外歲了。地形都改變了,當年住戶也都搬遷或是變成眾多住戶之一,很不好找了。}
 
 
耆老正在為廟裡的戶外雕塑整理,而我也有到府收購二手書的行程,就不敢多打擾了。番井沸泉隔著14巷有羅馬儷園的豎石,油番井沸泉往前三十公尺果然就是石壁,石壁上有厚德祠和天和里土地公。不知道耆老先生所說的幾步路就是坑口,指的是不是這裡。又請教了兩位六十多歲的先生,他們說應當是在114巷內。厚德祠的對聯很有意思,寫著:
 
厚哉心中無崎嶇波浪
德者眼前皆綠水青山
 
曾經在{{倚紅小詠}的蝴蝶頁看到以作者王叔岷(1914年-2008年)學者署名的原子筆題字:
{做人:本真淳以應變幻,由篤實而達空靈。
治學:情緣學術前生債,甘苦今生一一還 。
二千年一月十六日}(倚紅小詠,大安)
 
耆老先生的神情語言,熱情,豁達,開朗。我想也是跟王叔岷先生一致的。非常感謝耆老和兩位先生。關於天母瑞三煤礦士林坑,瑞三煤礦士林礦場的歷史沿革,產量,煤質,卡路里,有無炭窯,降煤方式,礦工人數與公安,改天再報告了,欄杆橋附近的煤礦和也是。天母古道也另日了。2021年8月31日樂伯敬樂伯二手書店。
 
附錄:
 
 
1:
 
下東勢
。 今台北市士林芝山里一部分。在石角溪中游之東方,七星山火山列的西南末端 下東勢 今臺北市士林區芝山里的一部分 處。地名由來於在士林街區之東北角方向,故稱東勢。按勢表示邊緣角落。
三角埔 今臺北市士林區三玉里。在芝山岩北方,磺溪和石角溪的谷口平原,介奇岩山(一六 四公尺) 、沙帽山 (六四三公尺)、大湳尾山(四二公尺)間,向南開口的三角狀平原,其地即 現天母一帶。包括舊小字三角埔、玉湖坑、大稻埕、猴洞等山麓村莊,海拔約一〇〇公尺以下。地 名起因於拓墾當初爲三角狀荒埔。乾隆十一年(西元一七四六年)之大地震,使社仔陷沒,使在此 地的凱達格蘭平埔族麻少翁社毀滅,迫舉族遷居此地。( 頁142, 臺北市發展史)
 
三角平原上的庄社:
湳雅庄之北,是一處三面環山、向南開口的三 角狀平原,拓墾之初稱為「三角埔庄」,核心區域 在今日中山北路七段、天母東路、天母西路交界。 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年)大地震,毛少翁社舉族 遷入,佔地範圍勝於漢人,因此同時有「三角埔社」 的記載。為避免兩族紛爭時起,官府於乾隆十七年 (一七五二年)在永和橋舊橋(今新橋上游數十公 尺處)旁立下漢番界碑,然而至光緒中期,仍然存 在漢人越界向原住民繳納田租的事實。
中山北路七段一四一巷十四弄,以前有一 位番仔秀才住在這裡,土地名叫番仔厝。 以前的古厝前還有旗竿,爬上巷口的那株 大樹,可以看得到的土地都是番仔秀才 的。(簡文生)
乾隆中葉,移民在庄界田邊以石條疊搭建小土 公地公 祠,民國三十六年,遷至今日天母廣場位置, 六十五年,因中山北路拓寬又遷建新路旁,取名三玉宮,為三角埔居民信仰重心。由三玉宮進入 三角埔庄,中山北路七段起起伏伏的街道巷弄,正 是過往依山闢墾的痕跡。十四巷五十弄至天母東路 六十九巷十二弄,古早是一處大曬穀場,故名「大 稻埕」。天母東路六十九巷山麓昔稱「番仔井」,低窪處有湧泉數口,水深達公尺,水質清澈盛產魚 蝦,「番井沸泉」即指此地。乾隆年間,引水源番仔井圳,穿越大稻埕南流灌溉田地。此圳仍存 在天和公園內,設計棚架保護,上植綠藤極富巧 思。番井之水則已淤淺,成為空心菜團。
十四巷往——四巷間昔日為煤礦區,一一四巷 土名「石壁下」,今已見不到礦區遺跡,一四一巷 屬原住民籍秀才翁文卿領地,至今尚有嫡系後裔居 住於十四弄。日據昭和八年(一九三三年),簡文 生出生在番仔厝,簡氏家族分布在芝山岩百二崁 下,其祖父遷居三角埔社,向番仔秀才租下部分護 龍安家。日據末年一場大颱風將番仔厝護龍流走, 簡家搬居三角埔庄的磺溪邊(今天母北路)
離番仔厝不遠,天母派出所旁一九○巷山谷, 拓墾之初建有牛稠,地名取其諧音獲稱「玉潮坑」,有玉潮坑溪流至天母東路、忠誠路,舊時為 農田灌溉溝渠,一九一巷旁天母公園的磺溪河谷底 部也住有少數人家,土名「溪底」,每逢大雨前, 橫溪上游先承受山泉,水流撞擊石塊發出聲響,好 像通知下游庄民「下雨了」,不一會兒果然降下雨 來,「 溪吼雨」也是士林名景。(同前註,新世紀台北思想起}
 
3:李建興
(1891
.12.10~1981.9.24) 字紹唐,臺北縣瑞芳鎮人。1916年到猴 硐福興炭礦公司任書記,從此與礦業結 下不解之緣。1934年承收日本人廢棄的 煤坑,開辦瑞三煤礦,1938年開鑿猴硐 坑最下層的新坑成功,事業快速發展。 其後又集資開採金礦,與煤礦平行發 展,成爲礦業界的翹楚。1940年5月李建 興與弟李建和被誣爲「支那間諜」,被捕 入獄,並牽連數百人,李建興被判徒刑 12年。戰後,出任第一任瑞芳鎮鎮長,並經丘念台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1946 年參加臺灣光復致敬團,獲悉戰時被日軍 徵召侵華之臺人被拘南京,擬視同漢奸審 判,他爲其撰文陳情,挽救許多臺籍人士 命運。返臺後他撰寫《致敬紀要》記其 事。戰後的瑞三煤礦公司,產量會占臺灣 總產量50%,在臺灣礦業舉足輕重。1950 年他婉辭臺北市長任命,繼劉明之後出任 臺灣省石炭調節委員會主任委員。1961年 2月中央銀行改組,出任理事,1963年李 建興兄弟捐獻陽明山公園土地3公頃餘 。 1969年他以瀛社(詩社)社長身分主持瀛 社六十週年紀念大會,1974年榮膺國際桂 冠詩人。【薛化元撰】[⇒林銘章,〈李 建興(1891~1981)〉,《傳記文學》,56卷1 期,1990年1月][→瑞芳慘案復仇會、劉 明、瀛社]( 頁382,臺灣歷史辭典
發行人:陳郁秀
總策畫:許雪姬
撰文:許雪姬、薛化元、吳文星、張淑雅等(共141位) 編撰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4:
 
士林地區舊名「八芝蘭」,也就是平埔族八芝蘭社的故地。清末改稱士林,乃因士子如林,取其「士」「林」爲名,臺灣光復改制爲士林鎮,隸臺北縣七星郡;民國卅六年一月廢七星郡改隸淡水廳 ;卅八年七月劃歸陽明山管理局管轄;五十七年七月一日劃入臺北市改爲士林區。七十九年三月十二 日區里行政區域調整,將原屬本區洲美里劃歸北投區;另將原中山區福樂里、康寧里、明勝里、劍潭 里(部份)併入本區。( 頁302, 台灣地方全誌,二)五十里
然人文環境:
本區位於臺北盆地東北方,轄內東北爲大屯山系,以七星山爲最高 (一、一〇九公尺) 東南有 大崙山及大直諸山;西南土地平坦,轄區廣闊,爲本市面積最大之區。並有淡水河、基隆河、 雙溪及磺
溪等流經 原爲農業區後轉爲住宅兼文化區。( 頁301)
 
5:
 
台北市志的{民國30 年臺灣礦業一覽}: 台北市七星郡( 士林內湖) 有福德炭礦士林炭坑,有兩張礦業權號碼,礦業人張新財: 第一張是:礦區號碼:3165, 坪數161386, 所在地,大直,福德洋,林子口,雙溪,許可是民國29 年。第二張是:礦區號碼,2909,坪數356622, 大直,北勢湖,雙溪,林子口,民國26 年。( 與1059 號合併) 頁80, 台北市志,工礦編,卷六)民國47年{台灣北部主要含煤層分布圖}說萬里穿越五指山往士林方向有石底層和南庄層,大武崙到內湖則有木山層。{台北三井物產會社}大正十四年(1925){台灣北部炭田圖}士林庄士林炭坑有手押台車道,明示為機械設備炭坑,位置在永福東側。(臺煤特刊)而台北老地圖散步,則標示出永福庄與三角埔庄是隔著下東勢庄,天母在永福里的更西北方。(今昔台北,大地地理)
 
 

FB_IMG_1630550499974.jpg

下一站北投到府收購舊書的宅院外

FB_IMG_1630550497129.jpg

三玉宮

FB_IMG_1630550494096.jpg

天和公園

FB_IMG_1630550491319.jpg

番井沸泉

FB_IMG_1630550475877.jpg

番井沸泉往前走

FB_IMG_1630550469603.jpg

羅馬儷園

FB_IMG_1630550466183.jpg

厚德祠

FB_IMG_1630550462728.jpg

 

FB_IMG_1630550485358.jpg

金土地公

FB_IMG_1630550482480.jpg

114 巷

FB_IMG_1630550479377.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