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莘田,澳門人,號東海,擷紅居士,光緒二十四年(1898)來到基隆。居住第十年寫下基隆竹枝詞:
....
點點啼紅染絳綃
中元普渡把魂招
後哥那解咱心事
濁酒三杯帶淚澆 .…..
夾注說:
基隆中元一節,熱鬧異常,殺牲不可以數計。習俗相沿,牢不可破。婦因夫死再贅,則呼夫為後哥...( 臺灣詩鈔,231 頁,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國59 年出版)
2020 年8月31 日農曆7 月13。 下午三點基隆市仁愛區舊主普壇附近旭川河邊等待三點三十分到府收購二手書。 市區北管音樂振奮昂揚。
有一團大約三十人站在忠四路旭川河旁演奏。二十分鐘後另一個北管相仿人數跟著陣頭通過,凝重專致地吹彈。
通過時前導的三位頭人,自然沒有樂器在手,拱手向站立的北管友團鞠躬。
受與施都莊嚴肅穆。
施禮者那團通過,再十分鐘後,受禮者才整隊出發,而其他陣頭也是恭敬的讓他們先行。
時間有限,無法深入請教緣由。身旁一位耆老跟我說,這是交陣,今天是重要的日子-迎斗燈。
許多文學家紀錄臺灣械鬥。
劉家謀的紀事四首(1814-1853)( 國立臺灣文學館,劉家謀集賴麗娟選注217 頁), 就是悲憫的典型吧?
基隆陳其寅先生(1902-1996)在記述福建惠安械鬥的往事,一開頭就說:
械鬥為閩南昔時陋習。( 懷德樓文稿,卷六,221 頁,財團法人文化中心基金會)
張錯先生的黃金淚這本報導文學,則是生動描述廣東福建被販賣的移工,歷盡悲慘地獄般的船運,幸運存活上岸美國,擔任艱困淘金等工作,還是會分地域地械鬥。
基隆市志說:
昔時,漳州人大多居住基隆街,而泉州人沿基隆河之五堵,七堵,暖暖一代帶,終清一代械鬥不止。漳人祭祀開漳聖王,泉人保儀大夫。諺語尪公不過嶺,尪公指保儀大夫,嶺是獅球嶺。 咸豐初年(1851),基隆街漳人與暖暖泉民以魴頂( 南榮公墓)為界, 因放牛互有走失,耕地問題而起械鬥。咸豐三年(1853)械鬥於此。漳人連同慶安公宮和尚計一百零八人死亡。
漳人提議報復,重望者呼籲停止。將死者合埋於蚵殼港下游河畔( 成功路二段), 後闢建高砂公園,被迫遷移到安樂區嘉仁里石山,稱為老大公廟。
咸豐五年(1856)起,每年七月中元由十一姓輪流祭祀。開關鬼門在此舉行。基隆市由各姓主普的緣起。血緣代替地緣, 賽陣頭代替打破頭。
分類械鬥之一還有西皮和福祿。
大陸傳來的戲曲分北管與南管。北管又分為西皮和福祿。蔡慶濤和光緒28 年的基隆廳長都有敘述。
兩派以旭川河為界。
西皮派得意堂( 第十組)為大公,設於奠濟宮,祀田都元帥和先賢堂。草店尾,田仔,天神町,草濫,內寮,社寮各軒堂二十多隊為小公。
福祿派聚樂社( 第一組) 為大公,設於城隍廟,設武英殿祭祀西秦王,附設先賢堂。小公社團分布於蚵殼港,西定路,烏橋頭,石山,埤仔頂,曾子寮,內石硬港,北五堵,獅球嶺,暖暖,中崙,仙洞,大武崙,也是有二十多個單位。( 卷二,57 頁,2003 年)
基隆普渡起源,基隆市慶安宮誌也如是說。 並說:
基隆早期因與原住民鬥爭,瘟疫等等,客死他郷很多。又加上移民間衝突。為了革除狠勇械鬥,期待以普渡賽會,賽陣頭消弭怨恨。並且撫慰因械鬥,渡海,瘟疫死難,決議由漳泉粵三籍人士舉行中元普度渡。
斗燈象徵長年光明。每年農曆七月十三日,值年主普姓氏出動鼓樂禮車,邀請各姓宗親會等單位之斗燈至慶安宮會合,各字姓斗燈再依輪值順位排列,並各裝設陣頭進行市區街道巡境後,安座於慶安宮。
圓形米斗燈內置油燈,白米,剪刀,七星劍,秤,尺,鏡,涼傘。白米,剪刀,七星劍是闢邪。尺秤是度量善惡。鏡可照妖。油燈是光明添丁興旺。( 221 頁。民國九十年出版,童永,總編輯劉青番)
鄭榮興教授說:
西皮福祿兩派,兩派人馬明爭暗鬥造成社會不安。後來協議中元祭迎斗燈和放水燈遊行時,以拼陳頭代替打破頭,以陣容與曲藝較勁。也尊重各自領域,而有交陣禮讓風度。
註解說:
所謂交陣就是在供奉祖師爺宮廟所屬地域,禮讓對手先行。(悲天憫人的中元祭110 頁:106 年12 月出版曾子良主編)
陳阿火先生字道南1941 年基隆竹枝詞:
....
西皮福祿費多財
惡習系統蘭陽來
卻喜干戈今已杳
黨名依舊響全臺 ....
基津盆祭最繁榮
字姓輪流各競爭
壇結三重裝飾錦
燈光萬點照天明
金雞貂石結周群
牲豕羅陣似整軍
果有孤魂冥鑑納
一時海水漲三分 ......( 詩報,249,241 期,頁45-21,1941 年元旦,147 頁基隆古典文學史)
(非常感謝愛書人,2020 年9月3日。基隆市到府收購舊書二手書日記)
( 基隆雞籠普渡中元祭迎斗燈交陣由來歷史沿革初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