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台灣最晚設立的書院是基隆崇基書院。院長是基隆舉人江呈輝先生。江呈輝兄弟都很優秀。而江文也音樂家也是他的親姪子。很可惜的是,基隆市志等等書籍,都因缺少資料文無法詳細介紹崇基書院與江呈輝,作者們因而深感遺憾。
( 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80234以及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84406)
日本時代,1923年臺灣總督府編修課長古山榮三郎, 在”故孝廉江蘊玉先生記念帖1917”的序文說:
“然學博而不祀,德高而湮滅無聞者,世多其人。”
的確。不是只有讀書人,各行各業,很多學博德高者名氣不響亮。
基隆市區唯一舉人江呈暉被台灣徐慧鈺學者特別記載,雖然短短幾個字:
”光緒15年(1889)江呈輝(?-?):基隆人,光緒15年舉人,著 有《春暉堂集》。 ”
(鯤島逐華波 清領時期的本土文人與作品,作者,徐慧鈺,國立台灣文學館 ,2013)。
讓人對江呈輝的著作還在人間角落,充滿了信心。
檢索台灣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故孝廉江蘊玉先生記念帖1917。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已有報告,就不再贅述。
這本記念冊是1923年,廈門旭瀛書院編輯 出版,( 旭瀛書院的介紹 同前註,樂伯二手書店)。
內容有江呈輝的舊體詩詩集,古山榮三郎序文和同是老師的劉阿旺先生追悼會紀錄與黃靜文先生的江蘊玉孝廉履歷。
冊子裡沒有江呈輝針對1895 年乙未日本接收攻佔基隆與台灣的記敍或是感懷詩,崇基書院與基隆故居也沒有。
但 , 這畢竟是日本廈門旭瀛書院編採的。只能期待詩人自己的春輝堂 詩集,和學者的研究。
今天是中華民國109 年10 月1 日中秋節。是菊花,野薑花,台灣欒樹盛開的季節。
江呈輝在詠菊這首七言律詩,說:
獵獵西風透碧紗,捲簾人坐對黃花。
籬邊瘦影來寒蝶,徑外斜陽隔亂鴉。
楚客加餐惟愛國,杜陵有淚豈思家。
乾坤點綴秋菲淡,迴勝靈芝采九葩。
但至少能得到江呈輝的部份生平和詩作,很開心。孝廉是舉人的美稱。
以下以劉阿旺和黃的兩篇文章部分敘述,擷取出成簡單年表。
劉阿旺先生說:
江呈輝先生,字蘊玉,號璞巖,福建省汀洲永定縣人也。
先生前清己丑(1889)科恩科舉人,曾歷任連江縣學訓導、將樂縣學教諭、永定縣師範學堂監學、官立小學校校長。
乙卯(1915)春就任廈門旭瀛書院教職。 壬子(1912)以來,多在全閩報館( 全閩新日報)主操筆政(重要評論)。
1917 年七月下旬,為了避暑返回永定縣家鄉。抵宅十餘天,染感冒微恙。初以小疾不服藥,經二日未愈,始延醫診視。派服涼劑,病益加劇。
同年八月四日(1917),去世。 旭瀛書院僚友、門徒及臺灣公會員( 廈門臺灣同鄉會)等,欲表哀痛之忱,於是會集廈門中的紳學商諸同人,在永春會館為開追悼大會。 而會場布置得宜,正面懸掛先生肖像,安置香案,設醴陳牲正。廳外庭及前廳外,垣俱懸列各界輓軸。大門結綠,懸旗又掛大書追悼會三大字橫匾。
發起諸君,均在會場辨理諸務,設備招待所。弔唁者,依照所定時刻群集參會。 及下午三勾半鐘,鳴鈴開會。由招待員肅請弔唁者入席,公請施君雲舫先生為主祭,周君墨史先生為主席。
趙璧如先生先讀公共祭文,次讀臺灣公會祭文,又其次朗誦閩報社諸同人祭文。 繼則岡本旭瀛書院長為書院代表,宣讀追悼詞。讀畢,然後全體起立行鞠躬禮。
書院閤校生徒男女三百餘人,和以風琴合唱追悼禮畢,則主喪者江蘊和君向諸弔唁者?禮致謝。
當天與會者:日本領事官矢田部代表沼本君、新任汪道尹代表王臨豐君、公賣局長張敬蒼君、史汝臣君、黃藹士君、旅團長唐國謨君、警處長辛桂芳君、共?代表于鳳翔君、警察廳長代表楊新田君、水警署長劉振邦君。
其他紳商學界林爾嘉君、黃培松先生代表黃孟圭君、汪春源君、葉昭遒君、周麟書君、高選鋒君、吳樂夫君、余超君、邱光華君、鄭俊卿君、袁鍾嶽君、雷一鳴君、陳金芳君、馬皎如君、呂輝宏君暨列位諸君計?百餘人。 合各校男女學生,總五百三十餘人,秩序整肅。大正六年九月十六日。
黃靜堂說:
蘊玉江廣文,諱呈輝,號璞巖。由臺北府學廩生,應光緒已丑(1889)恩科, 舉孝廉。 設帳家居,全臺人士慕學從遊者,歲益增加。遐邇咸聞先生品學。
壬辰(1892)會試,挑取謄錄籤,分會典?。
乙未(1895)讓臺議成,地方紛擾。先生奉命歸籍永定縣( 福建省),居於鄉。一時汀漳龍所屬各地,負笈求學者,趿涉不辭勞。先生不得己,復就鄉居而設帳焉。
戊戍(1898)入京應試大挑,二等以?職用。歷任連江縣、將樂等縣學篆。所至培植學風,為士林山斗。
乙己(1905)朝議廢科?,先生卸篆。適邑紳請辦師範學堂,朱大令以先生品學,呈省請任為監學。 在職二年,改任官立高等學校校長。汀州學子,出於先生之門者,比比皆是。
宣統辛亥秋(1911),武昌民軍起義,改建共和政體。先生認為國民之程度未至,非賴文化宣傳,救弊補偏。無以締造維新基礎,遂毅然由永定來到廈門廁身報界。 藉新聞發行其論議,以促進共和心理。時介弟江蘊和君主辦全閩新日報,經營慘淡,數載於斯。獲先生著作為之助,尤得海內觀。然則先生之貢?於社會者,功亦偉哉。
旭瀛書院岡本院長慕先生文學,癸丑(1913)春聘先生兼任旭瀛漢文?習。 先生於著作之餘,兼以漢學課諸生。終年服務,不辭勞苦。
民國丁己(1917)五月。暑假期屆,先生由廈歸鄉,偶感風寒,藥石罔效。約一週間,遽爾作古。噩耗傳來,閤廈親友罔不婉惜。 於夏歷八月一日,官紳商學各界為先生特開追悼會,到會參弔者約千人。旭瀛諸生尤深哀悼,蓋師弟感情於焉可見。
先生哲嗣文祉、文玖、文明、文經、文琛皆聰慧,能繼父業。無身後憂,亦可謂善人有後矣。靜堂弱冠,親承教澤於先生,行述知之最詳。 欣逢岡本院長崇德報功,徵集先生歷史及其遺著,編輯成書,垂諸紀念其?歷如斯云爾。受業生靜堂。
(檢索自台灣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故孝廉江蘊玉先生記念帖1917)
基隆地區江呈輝故居的福德里,愛三路49 巷內,清朝時期就有的福德宮,以及,方圓一公里內的廟口奠濟宮,慶安宮,城隍廟,...哨船頭福德宮等等 都沒見到他的題詩與題字。倒是他的學生不少,比如說許梓桑, 李碩卿等等先生。
網路時代, 文獻資料比以往更容易尋覓。同時,除了期待江呈輝的春暉堂集出土,其它詩人的著作或是名勝廟宇,也許也能找到他的詩集與崇基書院的線索。
比如江呈輝孝廉七律句 , 李學樵先生披露在《南方》176期,1943 年6 月1日。
詩人李學樵率領公子鼎隆,偕諸友林紅嬰,許寶亭,蘇寅,周進爵,邱存德,邱水生,曾開瑞,等一行九人遊歷基隆月眉山。
他說,前後兩殿大殿壁間。基隆江呈輝孝廉有詩一首。旡我居士聯一對。江善慧方文筆跡石聯一對。頗有可觀。三者均皆錄於後。
其中,江呈輝的詩:
山川鍾毓羽流傳。塵世飛紅花散天。
諸相空時風不動。三生修到月常圓。
皈依便覺非凡性。解脫尤難在妙年。
我是未僧先入定。蒲團趺坐愛參禪。
(檢索自台灣中正大學臺灣文學與創意應用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江呈輝孝廉七律句 , 基隆月眉山靈泉寺覽勝詩瓢日記,李學樵先生 《南方》176期,1943-06-01。)
不知道,基隆月眉山靈泉禪寺大殿裡的這首詩還在嗎?
未完待續,以後再報告江呈輝先生其它的詩,和,崇基社書院地址的資料。
(非常感謝愛書人。2020 年910月1日星期五中秋節。基隆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