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綠川與柳川,台中市精華區就像一盤璀璨的顆顆寶石中,放上兩條羊脂白玉的玉帶,多了一份恬靜與自持。那是國際間的都市難得有。
謝東山學者撰述說,綠川: 1903 年幾次的街區改正計畫,基於衛生工程的考量,台中市街區呈東北,西南走向,主要是利用陽光達到充份殺菌的目的。同時也進行河川改道,尤其是綠川的截彎取直使得沿岸的碾米廠失去動力來源。
1911 年,公佈一七八號街區改正計畫,規劃台中廳舍與台中醫院用地,置於街區中心,除綠川,柳川外,所有的河床一律填平。奠定了今日台中市火車站前核心市區的都市樣貌。(41頁,臺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台中地區,謝里法,國立台灣美術館,2003,)
王嬌娥等等詩人女士先生寫下不少綠川的詩文。
陳定山,席鑑庭,陳衡夫,熊式輝,張達修,吳燕生,蔡錦棟,何武公,江光亞,張白翎,周天固,劉夢梁等都是中社社員。
中社,1962年成立的古典詩社,1969年出版中社詩存。詩集中,二十多位詩人各吟一首,詩名同樣是綠川流水。
其中廣西來臺灣的魏叔持先生。
綠川流水:
蜿蜒一水貫東墩
鬧市流過入遠村
未聽舟聲暄白晝
但看橋影臥黃昏
濁清隱庽炎涼味
深淺明留漲落痕
綠柳夾川新雨後
急湍也作大江奔
( 龍文出版社,中社詩村存。2009 年出版,144 頁)
( 非常感謝愛書人。2020 年8 月31 日。台中市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日記)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