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說,小學四年級就當起了推台車工。
舊厝就在圳仔頭的更上方。
那多深山林內呢?
小時候,祖父,祖母生病了,粟仔籃的中間,放一個椅仔,坐著,一根扁擔懸著兩根繩索綁著粟仔籠頂沿。再由兩個大人前後扛著。
粟仔籠約略一米高。
走了三個小時,到了山腳的部落,那裏有私醫先診治。
私醫,民國50年代,那是藥局生,出來開藥局,私底下的沒牌照醫生。
藥局生在醫藥不分家的天年,在病院工作,都有一個窗口掛號,收錢,配藥,發藥。
民國60年左右,政府開放軍醫可以領得醫生牌照。
私醫就跟軍醫借牌照,這執照稱為「總統牌」。
五寮,大埔等等部落的私醫們,幾乎都曾經是三峽街上醫生的助手,很懂得診斷,治療,甚至小外傷手術,可以說另一款的醫生學師仔,沒有理論基礎但是實務經驗豐富。
對窮赤而且茫渺的山民有很大的幫助。
打了針,吃了藥,躺一下,沒有惡化了,就回家。
如果還是不行,才繼續走三小時到街上,這裡有五,六位醫生。
他們都是日本時代醫學校畢業,但是診藥費就高。
大埔,五寮等等山腳,都有石炭台車在跑,但是捨不得花錢。
我們家除非快沒氣了,很少到三峽市區看病。
小孩子生病了,大人自己當私醫,採藥草,讓我們喝跟土地公求來的符仔水,香灰水。
祖父母生病,從不請私醫出診,更別說請三峽街上的先生。
費用太驚人。三峽市區的醫生來回都是坐台車到大埔,五寮等等台車的終點,再登山步行。
小學四年級開始,每天跟著媽媽從老家走到圳仔口推台車,經過大埔,推到鶯歌火車站。
這是落崎,速度快得容易敗馬。
設使鐵枝聲音不同款,必須趕緊拉煞車,讓車子停下來。
從鶯歌推上大埔,圳仔口等等山口就很費力。
那時,民國五十二年到五十五年,膠雨鞋是有錢人才買得起的。
我跟媽媽都是赤著腳。
一趟三元。
一天平均推三趟。
風雨日頭並不覺得苦。
抬不起頭的是繳學費時,媽媽總是說,明天賺到錢再繳。
爸媽總共生養了八個小孩。
大姐好像是媳婦仔一樣,吃盡了苦頭。
大姐無法上學,入學單來了,就算是義務教育,也只能當生火的引紙,撕成好幾條,珍貴的分成幾次引火。
她必須揹著大弟,牽著大妹,洗衣,煮飯,餵雞豬鴨等等事頭,無所不至。
八個孩子是,大的照顧小的,小的照顧更小的。
父母親必須外出工作。
八個孩子都是天公仔子。
礦工的收入比農夫好,可是,一對燕子如果生八隻小乳燕,也會累死的。
家裏總是窮,連祖先也跟著委屈。
哪有尪架桌放神主牌。
用洗衣服的竹仔籠,就把神主牌放進去,再吊在牆壁上。
神主牌洗衫籠是舊的,分杈了。
媽媽新編的洗衫籠是讓幾個女兒拿去水溝邊洗衫,比較耐用。
先顧腹肚再顧媽祖。
厝內的家私,很多是一家人竹子編成的,
但是神主牌位的籠仔,似乎也不曾想過,應當跟屋頂的柏油紙,隔兩三年就要蓋上新的一層。
住家是礦寮。那時礦主蓋的。
礦寮早先是以木板蓋的,上面再鋪柏油黑紙,後來蓋的是紅磚,屋頂是石棉瓦。
柏油紙每年塗一次柏油,這也是小孩子來做,只是要很小心,只能踩在樑柱上。
紅磚牆壁,石棉瓦的屋頂,下雨沒有滴滴答答的聲音,很安靜,但是不能踩,容易裂,裂就漏水。這是後期高級的礦寮了。
我們家跟著爸爸的煤礦工作搬了幾次家,海一仔(海山一坑),金敏仔(金敏煤礦),插角仔等等都住過。
小孩子換環境很像小狗,只要大人不緊張小狗的社交,很快就跟新鄰居玩在一起。
阿勢坑早年是以茶葉,柑橘,石炭是三大主要產業。
福安宮對面的民宅,永過就是阿四坑的煤礦礦寮,這是改建過的。
我們住過圳仔頭,海一坑,金敏仔的礦寮。
五六坪大,擠十個人。
一排好幾戶,親像是杜蚓仔,一節一節,每一節都不長。
我們搭不起台車,跟三輪車夫相仿,踩了一輩子,也沒坐上來被拉過。
小四踩到小六卒業。當時沒有國中義務教育,學費貴,更何況也考不上公立。
就到台北艋舺學師仔-自轉車。
學師仔沒有薪水,供應吃住。
家裡少了我推台車的薪水,影響漸漸出來。
三個月後,我又回到海一仔的新家。
小五,我就是推台車的熟手了。
一人推,每個上崎時,旁邊通常都幫忙推的,等在那裡,我再付給他兩,三毛。
所以,一車三元,最後只剩下兩元多。
小四當媽媽台車助手,媽媽就是為了省那幾毛。
而我也因而感覺自己小四是大人了,是有用的人,童年就像是塗了新柏油的屋頂,過去天真的囡仔款換成光焱焱,可以照亮厝內。
五年級,就很大人款的,對債主同款的氣口,跟級任老師說,明天我再推台車,後天就有錢繳了。
老師眼眶都紅了,摸了摸我的頭頂,恬恬地沒說什麼。
舊厝山腳的台車,是從大埔開始推下來到鶯歌火車站。
落崎,大約二十多分鐘,回程則是四十分鐘。
台車除了載石炭的重車,也有載客的。
我也都推過。
台車是長方形的,兩側可以各坐兩個人,前後兩排各坐一個人。
座位底下是空箱子。
空箱子底下放一些工具。
落崎,要小心煞車,翻車的事情常聽得到。
軌道是單線。客車,空車必須禮讓石炭重車,車停下,人下來,將台車偃倒到鐵枝路外。
阿四坑煤礦有好幾座,它也有石炭台車鐵枝路。
最近的是,福山宮繼續往山裡走,一個大轉彎有個台車軌道遺跡的小徑,入口處右邊有兩座風水,直走到沒有路,大概一公里,就有日本時代的煤礦坑口。
推台車推到二十歲去當兵。
弟妹也長大了,經濟上,沒那麼緊張,爸爸不希望我入坑,三峽的煤礦,天公伯收走了很多礦工。
2024年4月7日。新北市三峽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老書長輩書中古書藝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介紹的教授以及阿四坑福山宮志工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