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梘頭福德祠夜弄土地公,重現了史明學者筆下士林弄土地公的熱鬧。
土地公神轎一起駕便是炮場,五十公尺長,五公尺寬的路面,很像是紅辣椒收成後,鋪在地上曝曬。
福德祠一位執事耆老,衣著整潔,頭髮梳得一根不亂,有如是資深教授,相當有威儀與智慧,八十多歲,國語卻是很道地,趁著炮場還沒點燃,請教他。
他指點,鞭炮越多,越有誠心,土地公是賜財的,來到家門口就是賜福,只是,考量到安寧,環保,內湖的弄土地公跟七,八十年前不能比了,沒那麼鬧熱,當年可是一整晚的,很擔心這項宗教民俗,幾十年後就消失了。
弄-耆老的發音是lāng ,他指點是振動,耍鬧的意思,是晚輩對家長輩親暱的用語。
耆老真是尊重宗教民俗,這讓我想起1933年台北的法官。
十多位的轎班先生,前後拉著裝有鐵輪輪架的土地公神轎,鐵輪架大約二十公分高,鞭炮一點燃,轎班們立即跟著砲火線前進。炮場的味道,即便戴了口罩,還是比辣椒還嗆
接下來的繞境,鞭炮是算盒的,一盒一點四五公斤,....五百五十克等等的重量規格,每一家的住戶或是店家,幾乎都是三,五盒起跳,直接倒在頂蓋,丟在鐵輪架下,或是鋪成紅地毯一般的鞭炮場,指引到巷弄內的高樓大廈的入口。轎班不停地抖動神轎,尤其是在炸轎前後。
放炮者都會準備紅包,甚至單純持香或是擺香案者也都會。
遊客,居民,....轎班等等都很開心,簡直是集體中了樂透頭獎。
史明學者在【我的家鄉八芝蘭士林】一書中,敘述了上元祭拜土地公的隆重儀式。當天晚上,地方上的年輕人,用神轎抬著土地公,沿著街道亭仔腳(騎樓),熱烈的鑼鼓聲中,挨家挨戶,狂舞搖弄,各店家也燃放大量鞭炮,表示熱忱迎接土地公的誠意。為了感激抬轎青年將土地公抬到自家面前,帶來神明庇佑,店家也會包個紅包給抬轎者。這個街頭街尾【弄土地公】的活動熱熱鬧鬧地進行一整夜,直到天明,也代表小過年的結束。(頁20。史明。施朝暉)
吳瀛濤學者也說,放鞭炮是來歡迎與感謝土地公的。
上元祭(元宵節)的【弄土地公】,也被稱為【弄元宵】,把土地公安置在神明轎,壯丁抬到商家門前【迎弄】,人家便放鞭炮來迎謝。因為轎在門前進退迎弄,可以獲得神佑。(頁6,臺灣民俗。眾文圖書。)
現場耆老所說的內湖弄土地公應當是戰後吧?畢竟,他應當是戰爭末期出生的,那時,許多民生物資被管制,民俗活動或許也受到限制。
李添春學者說,日本政府起初在台灣是採取宗教公認政策,不危害公共秩序以及善良風俗的宗教,是可以自由傳布的。直到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本人擔心台灣人乘機作亂,大舉推行皇民化政策,整理四要,強制廢止寺廟,加緊寺廟升天,焚燒偶像,沒收寺廟財產,放逐或改造宗教人士,強制奉祀大麻日本天理教,參拜神社。(頁12。卷二冊一。台灣省通誌)
耆老比史明學者年輕很多。史明出生於1918年,當時日本政府對台灣的民俗宗教應當是更寬鬆的,史明學者所說的士林弄土地公直到天明,很可以想像的。
比如說,陳柔縉作家講了一則1933年日本法官同意斬雞頭的裁定。這位法官是東京帝大法科出身的石井精一。被告是台北市大富商葉金塗,靠著鳳梨外銷而大賺錢,在重慶北路,保安路口蓋了十二萬元的大豪宅,當年,一萬元蓋的就不得了。
葉金塗的親戚姓張,叫葉妻姑姑,1920年起就纏訟,沒有結果。張親戚要兩個人一起到新莊區大眾廟斬雞頭發毒誓,誰說謊誰全家死光光,葉金塗不只說好,還要求改到大稻埕霞海城隍廟。日本法官同意,而且加碼,兩間廟都去斬雞頭發誓,同時,他還會出席當監斬官以及監誓官,理由是尊重台灣的民俗。新莊的第一場,吸引了兩千人來,大稻埕城隍廟也來了兩三千人。(陳柔縉。頁246。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麥田)
(內湖梘頭福德祠夜弄土地公,盛大虔誠熱情好客。廟址:台北市內湖區內湖路2段450號。114年2025年乙巳年元宵節。2025年3月21日筆記)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