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凝而囫圇的靜寂
給橋上來往如織劇喘急吼著的車群撞爛了
而橋下的水波依然流轉得很穩平
(時間之神微笑著,正按著雙槳隨流蕩漾開去 他全身墨黑,我辨認不清他的面目 隔岸星火寥落,髣髴是他哀倦諷刺的眼睛)
「什麼是我?什麼是差別,我與這橋下的浮沫?」
某年月日某某曾披戴一天風露於此悄然獨坐
哦,誰能作證?
除卻這無言的橋水?
而橋有一天會傾拆 水流悠悠,後者從不理會前者的幽咽....
( 頁15,周夢蝶.世紀詩選周夢蝶,爾雅)
周夢蝶是否坐在中正橋台北市區那一岸呢?隔岸星火寥落?橋的這一端是永和區網尾寮渡口。那詩是幾十年前的作品,川端之後改名中正橋。永和也從中和獨立成鄉。此時繁華興盛。
2020 年10 月17 日新北市永和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愛書人府上前方是公園,豎立有台灣音樂家楊三郎先生的雕像,望你早歸,港都夜雨等等歌曲深深滲入人心。
( 樂伯二手書店部落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343534 )
開心感恩告辭愛書人之後,轉往另外一位楊三郎故居網溪別墅。正門幾棵樹高大到必須九十度後仰望。雅致的建築。 看一本書,從序文讀到跋和版權頁。參觀古建築也是這習慣。繞出永和路再右轉光復街走到楊三郎故居的後院圍牆外。紅磚平房更是被樹冠給遮掩住了。 附近有不少二樓起的建築隱匿在五樓起的公寓聚落裡。綠蘿,榕樹等等,貼著它們古樸而斑駁的磚牆生根,將壁面幾乎掩蓋。
一條弄子,都是二樓建築,二樓屋頂和陽台,一簇簇的各種植物,樹木與花草都有,從兩岸向巷弄中伸展,形成綠色圓拱,只留一線讓陽光播撒。 中正橋旁有一座網溪福德宮,怕人們不知道祂多老似地,小廟前後各有一棵大樹,高大得像是華蓋。明朝沈周的詩畫所說的,堂下有松樹,參禪數百年.....。再來就是高高的水泥牆堤防,看不到清領日據時代網溪泛舟的水面,也沒看到網尾寮古渡口在哪裡的告示。
莊惠如學者引用文獻解釋網溪別墅,網溪泛月,楊六賽公地,網尾寮渡口,川端橋,中正橋,說,
(1)網溪別墅,位於博愛街7號。地方仕紳楊嘯霞(仲佐)於大正八年(1919)興建。廣植精選菊花蘭花,成為名園之一。每逢花季,臺北州之日本達官貴人, 臺島文人雅士前來參觀,不絕於途,堪稱當時臺灣北部一大盛事。別墅建於龜蘭崙庄網尾寮溪洲,所以稱為輞(網)溪別墅,背新店溪,月夜泛舟其中, 水面浩渺,恍若置身仙境。民國五十二年(1963)堤防修築後,美景不再。後 來網溪別墅因楊仲佐之子楊三郎先生而發揚光大。目前仍保存完整,被縣府列為古蹟,隔壁為楊三郎美術館(永和社大地方文史社,2002:176)。網溪別墅 所在的博愛街,經政府規劃、社區民眾參與而成為藝術街。
(2)網溪泛月, 為昔日中和八景之一。中和庄誌記載:「楊嘯霞模仿王摩詰( 王維)的輞川別墅, 蓋輞溪別墅,因 為網尾寮溪而稱為網川( 實際上就是新店溪)。因為輞與網同音。每於月光的夜晚,在此賞月者頗眾」。(劉克明,1932:150) 並且解說永和古地名楊六賽公地是楊家祭祀公業的土地。原居住於臺北東園的楊家,在溪洲擁有大片土地上, 範圍包括博愛街以北、光復街兩側一帶,楊三郎美術館、網溪別墅等皆是在公 地範園内。(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2005:57)
(3)網尾渡 位於中正橋上游約100 公尺河邊,又稱網溪渡或網尾寮渡。光緒十二年 (186)創設此渡口,光緒十八年(1892)改為公渡日治時代由中和庄招標 川端橋尚未興築之前,網尾渡是溪洲通往臺北的要津。昭和十三年(1938) 因川端橋通車而廢渡。(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2005:56)
(4)中正橋 日治時代名為川端橋,當時地方仕紳楊嘯霞偏愛蘭、菊,花季時賞花者眾, 因有感於扁舟往來臺北市川端町與溪洲之間不甚方便,於是捐助橋端引道用 地,由政府出資築橋,並於昭和十三年(1938)完工通車。(中華綜合發展研 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2005:56)目前是為永和地區與臺北市之間的重要聯絡通道。
(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六 臺北縣(下冊)國 史館臺灣文獻館 編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
一線斯文這本書說,楊仲佐(1875-1968 )字嘯霞 ,號網溪,台北中和人。乙未(1895)台灣改 歸日本統治,跟隨父親楊克彰先生內渡大陸,五年後返台。定居北市加蚋仔庄,擔任《臺灣日日新報》記者。離職後,選擇海山郡中和網溪營建別墅,以種花吟詩為樂。每到花季,宴請賓客,賞花飲酒賦詩交誼。當時新店溪沒有橋樑與台 北相通,楊仲佐捐引道用地由日本政府造橋,這橋就是中正橋前身川端橋。種蘭歷五十載,有「台灣奇人」之稱。
他的網溪泛月詩很受好評。而他的的<古稀吟〉一詩,等於自傳。
長繩白日難繫住,七十年華頃刻度。
鬢染秋霜牙齒疏,大藥莫挽朱顏駐。
憶昔寒窗攻苦時,妄想青雲可獨步。
誰知時勢變非常,蹭蹬他鄉多不遇。
五年買棹復歸來,重整父書守吾素。
人言蔗境老漸甘,卻賴兒孫當家務。
自笑生平喜種花,雨笠煙簑翻成趣。
花徑常停長者車,卅載看花百萬數。
愛花習性又耽詩,耽詩愧無驚人句。
句不驚人身已老,書多未讀飽蟲蠧。
年年種花苦不多,花多人老憑誰護。
安得金 剛不壞身,永與群芳同棲寓。
(網溪詩集,台灣文學史長編8 一線斯文一台灣日治時期古典文學,作 者 顧敏耀、薛建蓉、許惠玟,主 編李瑞騰)
當他八十和九十大壽,詩友還是熱烈為他祝福與加油。 楊嘯霞先生八十榮壽詩,李建興 ( 《紹唐詩存[1961]》 65頁)
歷盡滄桑八十秋,網谿風雅聚名流。
天生有德宜多壽,行看期頤晉廿籌。
祝楊嘯霞詞長九秩大慶詩, 何木火((亞季) 《亞季詩集[1981]》 52頁)
傲世曾經九十年。今朝祝嘏喜弧懸。
朱顏綠鬢春長駐。矍鑠真成不老仙。
( 檢索複製自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運用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陳逢源南都,倪澄玉 ,李世昌,久保天隨,......傅錫祺等等許多詩人敘述了網溪別墅的菊花等等花草和網溪泛月,例如,
黃純青(晴園) ( 《興南新聞》 4246期 1942-11-14)
川端秋水清,中和秋日煦。
及時恣行樂,醉倒黃花圃。
事雖大如天,無聞亦無觀。
貪賞網溪花,還來網溪聚。
再和網溪詩,題贈網溪主。
( 檢索複製自中正大學台灣文學與創意運用研究所台灣漢詩數位典藏資料庫)
基隆詩人許梓桑先生的網溪泛月:
翩翩裙屐網溪來,上下玲瓏亦快哉。
白露橫江迎爽氣,碧天如水絕塵埃。
乘槎放浪隨鷗去,擊楫高吟載月回。
也似東坡遊赤璧,夜深有客共追陪。
( 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https://blog.xuite.net/lobo32xl/twblog/589298828)
只能閒逛三十分鐘,必須趕往台北市信義區到府收書,就沒請教巷弄裡的耆老,關於網溪的往事。打了一通賴,再次感謝愛書人的指點,讓我除了收到好書,也實地瞻仰和參觀了音樂家楊三郎與同名姓的藝術家故居。
(2020 年9 月17 日永和區到府收購舊書二手書)
附錄:
王詩朗先生著有楊仲佐先生立碑記 ,詳細介紹楊先生:油畫家楊三郎,已退休省民政廳職員楊鏡秋先生、故臺南新報名記者楊承基先生等昆仲令先 尊楊仲佐先生為臺北市書宿碩儒,名聞邏退,對本省文教貢獻殊多,尤其是早年揶居網尾寮溪洲 (即現臺北縣永和鎮),建議當局,網羅地方人士多方策劃,造成今日永和鎮之繁榮。縣及銀當 局為紀念其功積,特於臺北縣永和鎮中正橋花園中正橋引道右側立碑,以資紀念。 故楊仲佐先生生平,傳者甚多,茲轉錄九秩大慶時祝壽籌備會所發「楊仲佐先生傳略」 於 下。 楊仲佐先生傳峰 楊仲佐先生挑戰,臺北種惱楊公克之次子,生有異裹,類悟多才.…… ( 陋巷清土,王詩朗選集,弘文)
王少濤全集錄有多首與楊嘯霞唱和的詩。
訪網溪別墅題似嘯霞社兄
驚心容易又新秋,細雨飛涼水竹幽。
笑向嘯霞詢一語,今 年莉似去年不。
笑答秋花雖未放,應知色勝去年齊。
久藏數甕村膠美,及 早宜來醉網溪。( 臺北縣府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