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垣宏一作家說,濱田隼雄作家,早在台北高校的青少年時期,與他的學長中村地平作家,創辦了高水準的【翔風】雜誌。並且,之後與西川滿作家關係很深。濱田隼雄作家的【南方移民村】與庄司總一作家的【陳夫人】一樣,都是日本時代最受矚目,暢銷與評論的作品。毀與譽都有,不過,日本時代所有的作家,不管日本籍的臺灣,日本與當時在台灣屬於中華民國國籍的華僑,幾乎都不得不喊些響應國策的口號。
年輕時的西川滿,早稻田大學法文系畢業,回到台北老家後,發表【媽祖祭詩集】,不僅 以個人立場而且以「文藝台灣」之同人雜誌社爲據點,展開了強有力的浪漫運動,與同時代的台灣詩人、作家或台北帝國大學之文人敎授們接觸,開創了外地文學的堅固地盤。
這些台北帝國大學和台北高校出身的作家群裏,誕生了濱田隼雄、新垣宏一、新田淳,黃得時,萬波教、邱永漢等 人。外加西川滿少年時代的朋友,以宮田彌太郎爲首,有立石鐵臣,長崎浩、楊雲萍、池田敏 雄、馬金波、葉石濤等人的參加,各展其詩、小說、繪畫之所長。(註一,二)
【南方移民村】是濱田隼雄作家的代表之一,【 海洋文化社】昭和十七年(1942)發行。(註三)
1941年,濱田隼雄作家評論庄司總一作家的《陳夫人》,很謙虛地說:
{實際上,無論是作品中的內臺結婚的內情、本島人菁英分子的
苦惱、或是最近的改姓名等各項涉及人性的問題,本來是本島人(臺灣人)作
家最不能迴避的主題。
但若是本島人作家爲不自由而自怨自艾、或
是莫名其妙的民族自卑感作崇而不去處理,那麼在臺的内地人作家
就理所當然的應該去碰觸、解決。
但即使如此我們卻都沒有著手。
因此我才會覺得完全甘拜下風了。
僅就這一點來看,庄司君敢於向這题目挑戰,就已經立下了里
程碑。
我打從心底爲其喝采。
庄司君生於臺南,似乎屬於三田文學的系統。
我雖認識庄司君的妹妹,但卻是透過《陳夫人》才得知其本人,原來並不曾見過面。但這此事情其實都無關緊要,我要說的是對作品本身的感想。
我覺得內地人作家若想要深入理解本島人的心理狀況,會随著
其身爲作家的良心越深而越困難。
我說的自己好像是內行人一樣,
其實是曾經嚐試了好幾次,但每次都只能搖頭興嘆。(註四)
1943年,工藤好美學者在【臺灣時報】發表了【臺灣文化賞與臺灣文學-以濱田,西川,張文環三人為中心】,針對日本與台灣的文壇,臺灣文化賞設立的不同看法,以及對西川滿【赤嵌記】,張文環【夜猿】與濱田隼雄【南方移民村】提出批評與肯定。
針對濱田隼雄作家,工藤好美學者說:
{眞正的歷史小說,唯有當歷史的事實與歷史觀互相妥協,雙方建立
了在歷史觀的引導下處理事實,同時在事實中找出足以作爲事實本
身的意義和趨勢的歷史觀之類的關係時,才寫得出來。
若不能做到
這樣,不論收集調查了多少資料,也不能成爲現實主義-歷史性
的現實主義。
歷史性的現實主義,就像我已經叙述過的那樣,不單
只是客觀的、自然主義的現實主義,而且使歷史成爲眞正的歷史的
歷史觀,如果事實上不是在挖掘歷史現實本身的過程中發現的,歷
史最終只會是一個空虛的概念而已。
濱田的小說正是所謂的「調查
工作做的很好的小說」,但是他的小說之所以總會讓人覺得有種虛構的感覺,其原因就在於此。
但我們必須了解擁有正確的歷史觀,不論對誰來說都不是一件
簡單的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官方說法的歷史觀不值得一提,因
爲它太容易到手,即使擁有它也沒什麼作用。
我所說的正確的眞實
的歷史觀是可 以引導我們的行為,從內心鼓吹我們的藝術的一種會
成爲原理的歷史觀。
如果不能持有這樣的歷史觀,我們將無法成就任何歷史事蹟。但因為要持有這樣的歷史觀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在如今的時代更是困難,這就是我們的困境。
聊以自慰的是現在歷
史觀的困雞,實在是因爲現代的歷史激烈變動,從古老的歷史中又
產生新的歷史這一點。一個人要相信人類的歷史,才能相信他人。
而對歷史的信仰本身便已經是一個歷史觀了。
不管濱田的歷史觀是
何種形式的,都受到在那根柢之處的,這種人類對歷史的信仰所支
撐著,這使得他的小說不管描寫再灰暗的事物,本質上都能讓人感
到健康明朗,因此也能爲讀者心中帶來一份突破歷史困境的勇氣。}(註六)
鹿子木龍(中山侑)作家的【我高估了濱田隼雄這個人】,說:
{-君
我高估了濱田隼雄這個人!
我一直都很讚賞濱田隼雄的創作態度,因爲他一直都用滿腔熱
情和正確的學習方式,寫出臺灣的作家最優異的作品。而且我相
信,《文藝臺灣》近來之所以走對了方向,也是因爲他把《文藝臺
灣》當作臺灣的作家們修練的場所,在發展臺灣獨特的文學上做了
正確的努力。
然而,他說他要中斷正在《文藝臺灣》 上連載的長篇小說〈南
方移民村〉
。
一一君
(南方移民村>是濱田隼雄自信滿滿地自稱要向臺灣文壇探路的
長篇小說。而且,雖然這篇作品有種種缺點-
希望他改天好好讀
讀這篇作品的評論,修正這些缺點一
-—但是對臺灣文壇而言,無疑是一大收穫。
一君
我曾經相信,濱田隼雄將爲臺灣文壇的正碓發展建立里程碑,
驚醒臺灣老是寫不痛不癢的小說的一群人,並且呈現出文人的熱情
和想要示範正確的創作方法的純粹又熱切的氣魄,而(南方移民村》
在某種程度上是成功的示範。}
許時嘉學者譯撰的作者簡歷:濱田隼雄(1909-1973)
小說家。宮城縣仙臺人。筆名秦伸彌、佃龍、速河柾夫。縣立
仙喜第二中學校轉學至臺北高等學校,與中村地平等創刊臺灣第一
本高中生純同人文藝誌 《足跡》。畢業後進入東北帝國大學法文學
部,熱中社會主義運動與農民運動。1932年在東京參與雜誌《實業時代》的編輯。但之後對東京生活產生幻滅感,隔年與母親一同回
到臺灣,於臺北私立靜修女學校擔任國語教師,之後陸續擔任臺南
第一高等女學校、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臺北師範學校等教職,同
-時間成爲《文藝臺灣》之同人,與西川滿交往密切,並於該雜誌
發表了篇寫實主義的作品。代表作有描述日本移民村中歷經三十年
奮鬥進行蔗糖栽培的長篇小說「南方移民村》(《文藝臺灣》)。但結尾部分為迎合政府政策而描寫農民們移往南方繼續奮鬥的部分描寫
不實,且對於當時臺灣人與臺灣社會毫無著墨,因此引來批判。該
書在當時發行熱門,可說是日治時期最被廣爲閱讀的小說之一,並
獲得「臺灣文化賞」,數度搬上舞臺表演。其它尚有許多小說與隨
筆文章,可說是在當時日人作家中最多產的一位。1946年4月回到
日本繼續教員生活,並持續進行文藝活動。(註七)
【民俗臺灣, 昭和十七年十一月五日,第二卷第十一號,通卷第十七號】,其中有一篇【濱田隼雄君に】是由金關丈夫學者所撰述。
附註:
1,
新垣宏一:
昭和六年(1931)年考上台北高校文科甲類。下村湖人是校長,那是筆名,本名是下村虎六郎,年輕時曾經使用內田夕闇當作筆名,在【帝國文學】獲得夏目漱石的賞識,代表作是【次郎物語】。
自己是不愛左翼文學的高校生。
當時台北高校的上級生中村地平,濱田隼雄出版了全國性高水準的【翔風】雜誌。(華麗島歲月,前衛出版)
2,
新垣宏一作家在{華麗島文學的開拓者 -追悼西川滿}文章中說:
{年輕時的西川滿,自從早稻田大學法文系畢業,回到台北老家後,發表媽祖祭詩集,不僅 以個人立場而且以「文藝台灣」之同人雜誌社爲據點,展開了強有力的浪漫運動,與同時代的台灣詩人、作家或台北帝國大學之文人敎授們接觸,開創了外地文學的堅固地盤。這些台北帝國大學和台北高校出身的作家群裏,誕生了濱田隼雄、新垣宏一、新田淳,黃得時,萬波教、邱永漢等 人。外加西川滿少年時代的朋友,以宮田彌太郎爲首,有立石鐵臣,長崎浩、楊雲萍、池田敏 雄、馬金波、葉石濤等人的參加,各展其詩、小說、繪畫之所長。在鄉土史、民俗學等諸派裏, 尤其是我和邱永漢初期的詩,均沿襲西川之流派而開花結果的。( 頁139, 新田宏一昨,戴嘉玲譯,華麗島歲月,張良澤 ,前衛出版社)
3,
南方移民村 濱田隼雄 海洋文化社 昭和十七年
4,關於庄司總一的 《陳夫人》
作者:濱田隼雄,翻譯張文薰。(原刊《臺灣時報》257,1941年5月1日
王惠珍校訂)
實際上,無論是作品中的內臺結婚的內情、本島人菁英分子的
苦惱、或是最近的改姓名等各項涉及人性的問題,本來是本島人作
家最不能迴避的主題。但若是本島人作家爲不自由而自怨自艾、或
是莫名其妙的民族自卑感作崇而不去處理,那麼在臺的内地人作家
就理所當然的應該去碰觸、解決。但即使如此我們卻都沒有著手。
因此我才會覺得完全甘拜下風了。
僅就這一點來看,庄司君敢於向這题目挑戰,就已經立下了里
程碑。我打從心底爲其喝采。
庄司君生於臺南,似乎屬於三田文學的系統。我雖認識庄司
君的妹妹,但卻是透過《陳夫人》才得知其本人,原來並不曾見過
面。但這此事情其實都無關緊要,我要說的是對作品本身的感想。
我覺得內地人作家若想要深入理解本島人的心理狀況,會随著
其身爲作家的良心越深而越困難。我說的自己好像是內行人一樣,
其實是曾經嚐試了好幾次,但每次都只能搖頭興嘆。(頁74,冊三)
5,
【民俗臺灣, 昭和十七年十一月五日,第二卷第十一號,通卷第十七號】
6,
1943年3月5日,工藤好美學者在【臺灣時報】發表了《臺灣文化賞與臺灣文學-以濱田,西川,張文環三人為中心〉,針對日本與台灣的文壇,臺灣文化賞設立的不同看法,以及對西川滿【赤嵌記】,張文環【夜猿】與濱田隼雄【南方移民村】提出批評與肯定。
針對濱田隼雄作家,工藤好美學者說:
眞正的歷史小說,唯有當歷史的事實與歷史觀互相妥協,雙方建立
了在歷史觀的引導下處理事實,同時在事實中找出足以作爲事實本
身的意義和趨勢的歷史觀之類的關係時,才寫得出來。若不能做到
這樣,不論收集調查了多少資料,也不能成爲現實主義-歷史性
的現實主義。歷史性的現實主義,就像我已經叙述過的那樣,不單
只是客觀的、自然主義的現實主義,而且使歷史成爲眞正的歷史的
歷史觀,如果事實上不是在挖掘歷史現實本身的過程中發現的,歷
史最終只會是一個空虛的概念而已。濱田的小說正是所謂的「調查
工作做的很好的小說」,但是他的小說之所以總會讓人覺得有種虛構的感覺,其原因就在於此。
但我們必須了解擁有正確的歷史觀,不論對誰來說都不是一件
簡單的事。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官方說法的歷史觀不值得一提,因
爲它太容易到手,即使擁有它也沒什麼作用。我所說的正確的眞實
的歷史觀是可 以引導我們的行為,從內心鼓吹我們的藝術的一種會
成爲原理的歷史觀。如果不能持有這樣的歷史觀,我們將無法成就
任何歷史事蹟。但因為要持有這樣的歷史觀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在如今的時代更是困難,這就是我們的困境。聊以自慰的是現在歷
史觀的困雞,實在是因爲現代的歷史激烈變動,從古老的歷史中又
產生新的歷史這一點。一個人要相信人類的歷史,才能相信他人。
而對歷史的信仰本身便已經是一個歷史觀了。不管濱田的歷史觀是
何種形式的,都受到在那根柢之處的,這種人類對歷史的信仰所支
撐著,這使得他的小說不管描寫再灰暗的事物,本質上都能讓人感
到健康明朗,因此也能爲讀者心中帶來一份突破歷史困境的勇氣。
(頁112。《臺灣文化賞與臺灣文學〉。日治時期臺灣文學文藝評論及雜誌篇冊四))
許時嘉學者譯撰的作者簡歷:濱田隼雄(1909-1973)
小說家。宮城縣仙臺人。筆名秦伸彌、佃龍、速河柾夫。縣立
仙喜第二中學校轉學至臺北高等學校,與中村地平等創刊臺灣第一
本高中生純同人文藝誌 《足跡》。畢業後進入東北帝國大學法文學
部,熱中社會主義運動與農民運動。1932年在東京參與雜誌《實業時代》的編輯。但之後對東京生活產生幻滅感,隔年與母親一同回
到臺灣,於臺北私立靜修女學校擔任國語教師,之後陸續擔任臺南
第一高等女學校、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臺北師範學校等教職,同
-時間成爲《文藝臺灣》之同人,與西川滿交往密切,並於該雜誌
發表了篇寫實主義的作品。代表作有描述日本移民村中歷經三十年
奮鬥進行蔗糖栽培的長篇小說「南方移民村》(《文藝臺灣》)。但結尾部分為迎合政府政策而描寫農民們移往南方繼續奮鬥的部分描寫
不實,且對於當時臺灣人與臺灣社會毫無著墨,因此引來批判。該
書在當時發行熱門,可說是日治時期最被廣爲閱讀的小說之一,並
獲得「臺灣文化賞」,數度搬上舞臺表演。其它尚有許多小說與隨
筆文章,可說是在當時日人作家中最多產的一位。1946年4月回到
日本繼續教員生活,並持續進行文藝活動。(頁545。作者簡歷。本「作者簡歷」以臺灣學界較陌生的日人作家生平爲主
,收錄主要參考中島利郎編著 《日本統治期臺灣文學小事
典》,東京:綠蔭書房,2005年6月出版)
8,
-君
我高估了濱田隼雄這個人!
我一直都很讚賞濱田隼雄的創作態度,因爲他一直都用滿腔熱
情和正確的學習方式,寫出臺灣的作家最優異的作品。而且我相
信,《文藝臺灣》近來之所以走對了方向,也是因爲他把《文藝臺
灣》當作臺灣的作家們修練的場所,在發展臺灣獨特的文學上做了
正確的努力。
然而,他說他要中斷正在《文藝臺灣》 上連載的長篇小說〈南
方移民村〉
。
-君
(南方移民村>是濱田隼雄自信滿滿地自稱要向臺灣文壇探路的
長篇小說。而且,雖然這篇作品有種種缺點-
希望他改天好好讀
讀這篇作品的評論,修正這些缺點一
-—但是對臺灣文壇而言,無疑是一大收穫。
-君
我曾經相信,濱田隼雄將爲臺灣文壇的正碓發展建立里程碑,
驚醒臺灣老是寫不痛不癢的小說的一群人,並且呈現出文人的熱情
和想要示範正確的創作方法的純粹又熱切的氣魄,而(南方移民村》
在某種程度上是成功的示範。316 •日治時期臺灣文藝評論集(雜誌篇)第三冊
我高估了濱田隼雄
作者:鹿子木龍(中山侑)
譯者:涂翠花,原刊《臺灣公論》,
7 :7。1942年7月1日
黃英哲校訂)
2024年4月16日。新北市三芝區到府收購二手書長輩書舊書藝術書老書學術書老畫冊。【濱田隼雄】讀後筆記。非常感謝愛書人
吳新榮的筆名之中的【兆行】,他說,是四二六事件時想出來的。
【臺灣藝術】雜誌,1942年1月1日,刊載了【對於臺灣一術界的期許】收錄了將近三十多位台灣或是日本的藝文界作者的來稿。其中,詩人 醫師 大道兆行:
一、請銘記在心:蔓延至今的高蹈性、貴族性、懷古性的文學精神絕不可能成為文學的指導方針。
二、如今的文學過度跟隨了×x〔原文如此,下同〕
三,文學不論何時均必須超越 ×x,並以此爲指標。
三、民俗學的勃興當然必須沿著南方××××的路線而發展。(頁214,日治時期臺灣文學評論集(雜誌篇第二冊:對於臺灣義術界的期許。原刊《臺灣藝術》3:1,1942年1月1日)
【大道兆行】 也曾出現在【民俗臺灣, 昭和十七年十一月五日,第二卷第十一號,通卷第十七號】的【帶双妻】一文。
這期的【本號筆者介紹】說大道兆行先生是{在台南州佳里,醫師}。
並沒有像改姓名的人士一樣,附註說原舊姓某某某氏。
比如【民俗臺灣」昭和17年(1942)四月號,5月號,六月號,分別連載了長谷川美惠學者的文章,【筆者本篇紹介】說長谷川美惠{舊姓張氏美惠}。
之後到日本戰敗前結束前,在吳新榮日記裡,常見到更改日本姓名的煩惱與斟酌。
1944年(民國33年昭和19年1月26日)日記:
{從林泮先生的指示,我得到關於創姓或改姓的新見解。
即周人吳泰伯逃避江南而創吳。
故他非天生姓吳。他的唯一功勞是逃脫周文化而於南蠻之地建設他的新天地。
所以他成為吳姓的始祖亦屬當然。
但他的子孫到入墨為止,與南蠻雜居,故吳姓已非純粹的黃帝漢族。
而且延續到現在,父親萱草是也是從謝家轉入吳家,所以我們已非純粹的吳姓子孫。
則我們創性新姓,以新民之姿創建新天地,已屬當之事。}
張良澤編譯[吳新榮全集]的「帶雙妻」的日漢翻譯:
{自先妻別世後不久,母親想像想像的樣子說:{{在你幼小的時候,曾經請相面仙來看看你的命運,當時他斷說你是帶雙妻的。}}
母親又說:{{當時你還是孩子,所以不以為意,現在想起來也是你的命運。}}
這樣的話不久又傳到岳母的耳內。
這位老人家迷信地責備我說,{{怎麼不提前不說這回事,應該有什麼補救呀!}}
普通在本地人的中間有一種迷信說:即使帶雙妻的人沒有娶二人以上,他的妻子一定要早死。對此對策只有二種方法,一就是娶【柴頭仔】(未婚女的神主),二就是另娶姨太太。
因為有這樣迷信,所以喜歡娶姨太太的人,常常買收相命先生來說服他的髮妻。
怕死的人,自然愛惜自己的生命,就積極地物色女子來做她丈夫的姨太太。
可是由他自己物色的姨太太,仍難逃婦女的嫉妒心,結局就像自己做了自己的悲劇,這是常有的事。}
每個行業總是有一些比率不按專業行規來辦事的。
在台灣,相命仙被收買,就跟法官,律師,政治人物一樣,不是七月台灣下雪一樣的稀奇。
西川滿作家的「血染鎗樓」以1939年鹿港為背景。也敘述了【紅姨】收錢串通的情節。「關三姑」;這是一種神靈附身的法術,從冥府招來死去親人的靈魂問花。彩娥夫人收買了紅姨,假造亡靈的附身與答話,彩娥再命令三郎,鞭打第三夫人千鶴。(頁78。西川滿小說集。二。陳千武譯。春暉。)
2024年3月17日。新北市三重區到府收購二手書長輩書舊書藝術書老書學術書老畫冊。【大道兆行(吳新榮)-帶雙妻】讀後筆記。非常感謝愛書人
1,
婁子匡先生說:
{吳新榮先生的台南文獻採訪記,著實地顯現出他底能力和才學,也就是把學術性,新聞性兩相合併,多多少少建樹了台灣文化的田野採訪的初模。}
民國32年吳新榮先生日記說:
{自己的雅號已多矣。(筆名)
蘆溪-因將軍溪而得名。
夢鶴-因爐溪而得名。
震瀛-由新榮轉音。
史民-負有歷史使命的人民。
兆行-四二六事件時想出來的。
世山-不太使用。
琑琅山房主人-最近的號。
無覺-漸入禪境。}
夫人吳林英良女士在{未能投函的信-給幽冥之夫}說:
{.....你轉入縣府文獻委員會做編輯組長,在家裡要看病人。我怕你雙重的工作損壞身體。可是你一點都沒有疲倦,反而更有精神。帶回來的文獻工作,好像你心靈的糧食,整天埋頭工作。...}
長公子吳南興先生說:
{....父親一生所賺的錢大部分花在文化事業上,把全副精神放在[台南縣志]及[南瀛文獻]的編輯上。如果沒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濃厚的鄉土愛以及對文化歷史的重視,誰願意幹這種傻事?父親本來就對賺錢不大感興趣,把本行的醫業當成副業,而把文化事業當正業。....}。
吳新榮先生日記:
民國32年11月11日:
{今晨抵達台北,從後車站下車,直到清水書店,店主王仁德君及代我們去張文環君的新居。聽說清水書店已組織公司,[台灣文學]加入經營,我便安心地把[亡妻記]原稿給清水書店出版。封面擬請陳春德畫伯或桑田畫伯,我拜託他們畫三朵茉莉花,}
民國41年1月9日:
{自此兩三日來非常寒冷,病人為之幾乎不來,而且米價不斷騰起,如此下去恐生活也出問題。}
民國41年1月卅日:
{上午台南石陽睢,楊熾昌,莊松林,賴建銘諸君來訪,他們是要來本地方採訪民俗的。自日人歸去後,研究民俗問題已歛跡,但最近又抬頭起來是個可喜的現象。我也不惜一些熱情來歡迎四位專家,因為他們都是台南文獻委員會所發行的[台南文化]的同人。}
民國41年8月5日:
{這次的台南縣議會通過一案[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的設置案,由客觀的關係我也許可能工作者的一人,這也是我最感興趣和持有希望的一件事。假使我能和文獻委員會有關係,我期待左列的工作有所貢獻:
一:編纂台南文獻。
二:發行機關雜誌(原註:可為南瀛文獻季刊)
三:整理所謂詩社。}
民國42年2月18日:
{早晨江家錦,盧家興兩道來訪討論採訪南縣碑碣的結果已告一段落,計共有一百多台,僅次於台南市,全台第二位。我們就決定刊於南瀛文獻為特輯號,此也可為台南縣志發行的先聲,二也可報諸同道採訪的苦勞。}
民國46年12月20日:
{精神方面我有一個永久性的成就,這就是[台南縣志稿]的出版,這是我一生的空前或絕後的事業。但出版出來,實在不甚滿意,因時間的短促及財政的限制,使此文化遺產成一個不完全的東西。而且我為此費盡了多大的精神,為之頭髮也半白了,又為此費了多大的時間,連家業也犧牲,以致生活出現問題。}
民國46年5月25日出版台南縣志附錄之一古碑志本特輯中,纂修者:
吳新榮 石陽睢 莊松林 江家錦 盧嘉興
南瀛文獻特輯 台南縣文獻委員會
(參考資料:吳新榮全集1至八冊;亡妻記。琑琅山房隨筆。震瀛採訪記。遠景出版,中華民國70年初版。)
(立立二手書店摘錄2017年9月15日)
2,
吳新榮作家說,金關丈夫民俗學者教授,很喜歡逛夜市以及骨董店;顏水龍,沈乃霖,林金鐘,蘇宗樑,石暘睢,莊松林,江家錦,顏水龍,鄭津梁陪著金關丈夫夫妻,一起走看台南的夜市和骨董店。
主人都是金關丈夫的學生。
而顏水龍,石暘睢,莊松林,江家錦,顏水龍,鄭津梁是被邀為陪賓的,因為曾經是民俗台灣的同仁。(吳新榮日記。吳新榮全集卷八,遠景,張良澤)
3,
1966年出版,只印兩百本的{吳新榮震瀛隨想錄},收錄了1944年,刊載在臺灣文學的{琑琅山房回憶}詩:
千重怨恨萬重愁
萍梗生涯付水流
回憶故人天地外
夜深孤雁呼無休
柚花馥馥香滿庭
馨煙飄飄寂無聲
遙想故人何處去
知否今朝是忌明((民國五十五年(1966)11月12。
4,1944年民國33年昭和19年1月26日日記
從林泮先生的指示,我得到關於創姓或改姓的新見解。
即周人吳泰伯逃避江南而創吳。
故他非天生姓吳。他的唯一功勞是逃脫周文化而於南蠻之地建設他的新天地。
所以他成為吳姓的始祖亦屬當然。
但他的子孫到入墨為止,與南蠻雜居,故吳姓已非純粹的黃帝漢族。
而且延續到現在,父親萱草是也是從謝家轉入吳家,所以我們已非純粹的吳姓子孫。
則我們創性新姓,以新民之姿創建新天地,已屬當之事。(一五四)
5,1944年民國33年昭和19年3月26日日記:
昨夕訪林泮先生,談漢學,談人生。這位孔子主義者始終保持節氣與志氣,可謂我這方面的最高顧問。(158_)(吳新榮日記。吳新榮全集卷七,遠景,張良澤)
6,張良澤編譯[吳新榮全集]的「帶雙妻」,應當是翻譯自這期的這篇:
自先妻別世後不久,母親想像想像的樣子說:{在你幼小的時候,曾經請相面仙來看看你的命運,當時他斷說你是帶雙妻的。}
母親又說:{當時你還是孩子,所以不以為意,現在想起來也是你的命運。}
這樣的話不久又傳到岳母的耳內。
這位老人家迷信地責備我說,{怎麼不提前不說這回事,應該有什麼補救呀!}
普通在本地人的中間有一種迷信說:即使帶雙妻的人沒有娶二人以上,他的妻子一定要早死。對此對策只有二種方法,一就是娶【柴頭仔】(未婚女的神主),二就是另娶姨太太。
因為有這樣迷信,所以喜歡娶姨太太的人,常常買收相命先生來說服他的髮妻。
怕死的人,自然愛惜自己的生命,就積極地物色女子來做她丈夫的姨太太。
可是由他自己物色的姨太太,仍難逃婦女的嫉妒心,結局就像自己做了自己的悲劇,這是常有的事。(頁217,四集)
7,
【民俗臺灣, 昭和十七年十一月五日,第二卷第十一號,通卷第十七號】
卷頭語 武藤幸治
石敢當考 三島格
紙毬瑣話 吉川幸次郎
雞肋集 舊時の記賬 村農の鬮書 業字頭毿々 翻田根 田井輝雄
臺灣衛生事始──領臺當時の思ひ出 下 堀內次雄
濱田隼雄君に 金關丈夫
海南島三亞港の蛋民 金關丈夫攝影
艋舺の雜居生活 黃良銓
叱責ところぐ 藤澤茽
廢れた歌謠 黃啟瑞
語元とあて字 朱鋒
婚姻覺書 池田敏雄
臺灣人名考 和田漠
收驚と收土神──北門郡地方に於ける 吳尊賢
木匙 解說金關丈夫,寫真松山虔三
帶双妻 大道兆行
猪哥 文山南仙
竈神 黃連發
葬氏の民俗──立石鐵臣
後山俗信 張濶嘴,倉田哲
紙毬と蹴錢仔 海島洋人
萬丹の俚諺 李家齊
ヒリッピン古樂器圖誌──打樂器の部カルタソグ 吉村敏
お茶(民俗拾遺) 田英
鶯歌の陶業聚落 編輯部
鶯歌窯の捲上式製陶法 金關丈夫
鶯歌陶器の沿革(陶器組合)
「雨窓墨滴」陳逢源氏著 楊雲萍
臺灣街の研究 陳紹馨
這期的【本號筆者介紹】說大道兆行先生是{在台南州佳里,醫師}。
並沒有像改姓名的人士一樣,附註說原舊姓某某某氏。
比如【民俗臺灣」昭和17年(1942)四月號,5月號,六月號,分別連載了長谷川美惠學者的文章,【筆者本篇紹介】說長谷川美惠{舊姓張氏美惠}。
之後到日本戰敗前結束前,在吳新榮日記裡,常見到更改日本姓名的煩惱與斟酌。
1944年(民國33年昭和19年1月26日)日記:
{從林泮先生的指示,我得到關於創姓或改姓的新見解。
即周人吳泰伯逃避江南而創吳。
故他非天生姓吳。他的唯一功勞是逃脫周文化而於南蠻之地建設他的新天地。
所以他成為吳姓的始祖亦屬當然。
但他的子孫到入墨為止,與南蠻雜居,故吳姓已非純粹的黃帝漢族。
而且延續到現在,父親萱草是也是從謝家轉入吳家,所以我們已非純粹的吳姓子孫。
則我們創性新姓,以新民之姿創建新天地,已屬當之事。}
張良澤編譯[吳新榮全集]的「帶雙妻」的日漢翻譯:
{自先妻別世後不久,母親想像想像的樣子說:{{在你幼小的時候,曾經請相面仙來看看你的命運,當時他斷說你是帶雙妻的。}}
母親又說:{{當時你還是孩子,所以不以為意,現在想起來也是你的命運。}}
這樣的話不久又傳到岳母的耳內。
這位老人家迷信地責備我說,{{怎麼不提前不說這回事,應該有什麼補救呀!}}
普通在本地人的中間有一種迷信說:即使帶雙妻的人沒有娶二人以上,他的妻子一定要早死。對此對策只有二種方法,一就是娶【柴頭仔】(未婚女的神主),二就是另娶姨太太。
因為有這樣迷信,所以喜歡娶姨太太的人,常常買收相命先生來說服他的髮妻。
怕死的人,自然愛惜自己的生命,就積極地物色女子來做她丈夫的姨太太。
可是由他自己物色的姨太太,仍難逃婦女的嫉妒心,結局就像自己做了自己的悲劇,這是常有的事。}
每個行業總是有一些比率不按專業行規來辦事的。
在台灣,相命仙被收買,就跟法官,律師,政治人物一樣,不是七月台灣下雪一樣的稀奇。
西川滿作家的「血染鎗樓」以1939年鹿港為背景。也敘述了【紅姨】收錢串通的情節。「關三姑」;這是一種神靈附身的法術,從冥府招來死去親人的靈魂問花。彩娥夫人收買了紅姨,假造亡靈的附身與答話,彩娥再命令三郎,鞭打第三夫人千鶴。(頁78。西川滿小說集。二。陳千武譯。春暉。)
2024年3月17日。新北市三重區到府收購二手書長輩書舊書藝術書老書學術書老畫冊。【大道兆行(吳新榮)-帶雙妻】讀後筆記。非常感謝愛書人



1,
婁子匡先生說:
{吳新榮先生的台南文獻採訪記,著實地顯現出他底能力和才學,也就是把學術性,新聞性兩相合併,多多少少建樹了台灣文化的田野採訪的初模。}
民國32年吳新榮先生日記說:
{自己的雅號已多矣。(筆名)
蘆溪-因將軍溪而得名。
夢鶴-因爐溪而得名。
震瀛-由新榮轉音。
史民-負有歷史使命的人民。
兆行-四二六事件時想出來的。
世山-不太使用。
琑琅山房主人-最近的號。
無覺-漸入禪境。}
夫人吳林英良女士在{未能投函的信-給幽冥之夫}說:
{.....你轉入縣府文獻委員會做編輯組長,在家裡要看病人。我怕你雙重的工作損壞身體。可是你一點都沒有疲倦,反而更有精神。帶回來的文獻工作,好像你心靈的糧食,整天埋頭工作。...}
長公子吳南興先生說:
{....父親一生所賺的錢大部分花在文化事業上,把全副精神放在[台南縣志]及[南瀛文獻]的編輯上。如果沒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濃厚的鄉土愛以及對文化歷史的重視,誰願意幹這種傻事?父親本來就對賺錢不大感興趣,把本行的醫業當成副業,而把文化事業當正業。....}。
吳新榮先生日記:
民國32年11月11日:
{今晨抵達台北,從後車站下車,直到清水書店,店主王仁德君及代我們去張文環君的新居。聽說清水書店已組織公司,[台灣文學]加入經營,我便安心地把[亡妻記]原稿給清水書店出版。封面擬請陳春德畫伯或桑田畫伯,我拜託他們畫三朵茉莉花,}
民國41年1月9日:
{自此兩三日來非常寒冷,病人為之幾乎不來,而且米價不斷騰起,如此下去恐生活也出問題。}
民國41年1月卅日:
{上午台南石陽睢,楊熾昌,莊松林,賴建銘諸君來訪,他們是要來本地方採訪民俗的。自日人歸去後,研究民俗問題已歛跡,但最近又抬頭起來是個可喜的現象。我也不惜一些熱情來歡迎四位專家,因為他們都是台南文獻委員會所發行的[台南文化]的同人。}
民國41年8月5日:
{這次的台南縣議會通過一案[台南縣文獻委員會]的設置案,由客觀的關係我也許可能工作者的一人,這也是我最感興趣和持有希望的一件事。假使我能和文獻委員會有關係,我期待左列的工作有所貢獻:
一:編纂台南文獻。
二:發行機關雜誌(原註:可為南瀛文獻季刊)
三:整理所謂詩社。}
民國42年2月18日:
{早晨江家錦,盧家興兩道來訪討論採訪南縣碑碣的結果已告一段落,計共有一百多台,僅次於台南市,全台第二位。我們就決定刊於南瀛文獻為特輯號,此也可為台南縣志發行的先聲,二也可報諸同道採訪的苦勞。}
民國46年12月20日:
{精神方面我有一個永久性的成就,這就是[台南縣志稿]的出版,這是我一生的空前或絕後的事業。但出版出來,實在不甚滿意,因時間的短促及財政的限制,使此文化遺產成一個不完全的東西。而且我為此費盡了多大的精神,為之頭髮也半白了,又為此費了多大的時間,連家業也犧牲,以致生活出現問題。}
民國46年5月25日出版台南縣志附錄之一古碑志本特輯中,纂修者:
吳新榮 石陽睢 莊松林 江家錦 盧嘉興
南瀛文獻特輯 台南縣文獻委員會
(參考資料:吳新榮全集1至八冊;亡妻記。琑琅山房隨筆。震瀛採訪記。遠景出版,中華民國70年初版。)
(立立二手書店摘錄2017年9月15日)
2,
吳新榮作家說,金關丈夫民俗學者教授,很喜歡逛夜市以及骨董店;顏水龍,沈乃霖,林金鐘,蘇宗樑,石暘睢,莊松林,江家錦,顏水龍,鄭津梁陪著金關丈夫夫妻,一起走看台南的夜市和骨董店。
主人都是金關丈夫的學生。
而顏水龍,石暘睢,莊松林,江家錦,顏水龍,鄭津梁是被邀為陪賓的,因為曾經是民俗台灣的同仁。(吳新榮日記。吳新榮全集卷八,遠景,張良澤)
3,
1966年出版,只印兩百本的{吳新榮震瀛隨想錄},收錄了1944年,刊載在臺灣文學的{琑琅山房回憶}詩:
千重怨恨萬重愁
萍梗生涯付水流
回憶故人天地外
夜深孤雁呼無休
柚花馥馥香滿庭
馨煙飄飄寂無聲
遙想故人何處去
知否今朝是忌明((民國五十五年(1966)11月12。
4,1944年民國33年昭和19年1月26日日記
從林泮先生的指示,我得到關於創姓或改姓的新見解。
即周人吳泰伯逃避江南而創吳。
故他非天生姓吳。他的唯一功勞是逃脫周文化而於南蠻之地建設他的新天地。
所以他成為吳姓的始祖亦屬當然。
但他的子孫到入墨為止,與南蠻雜居,故吳姓已非純粹的黃帝漢族。
而且延續到現在,父親萱草是也是從謝家轉入吳家,所以我們已非純粹的吳姓子孫。
則我們創性新姓,以新民之姿創建新天地,已屬當之事。(一五四)
5,1944年民國33年昭和19年3月26日日記:
昨夕訪林泮先生,談漢學,談人生。這位孔子主義者始終保持節氣與志氣,可謂我這方面的最高顧問。(158_)(吳新榮日記。吳新榮全集卷七,遠景,張良澤)
6,張良澤編譯[吳新榮全集]的「帶雙妻」,應當是翻譯自這期的這篇:
自先妻別世後不久,母親想像想像的樣子說:{在你幼小的時候,曾經請相面仙來看看你的命運,當時他斷說你是帶雙妻的。}
母親又說:{當時你還是孩子,所以不以為意,現在想起來也是你的命運。}
這樣的話不久又傳到岳母的耳內。
這位老人家迷信地責備我說,{怎麼不提前不說這回事,應該有什麼補救呀!}
普通在本地人的中間有一種迷信說:即使帶雙妻的人沒有娶二人以上,他的妻子一定要早死。對此對策只有二種方法,一就是娶【柴頭仔】(未婚女的神主),二就是另娶姨太太。
因為有這樣迷信,所以喜歡娶姨太太的人,常常買收相命先生來說服他的髮妻。
怕死的人,自然愛惜自己的生命,就積極地物色女子來做她丈夫的姨太太。
可是由他自己物色的姨太太,仍難逃婦女的嫉妒心,結局就像自己做了自己的悲劇,這是常有的事。(頁217,四集)
7,
【民俗臺灣, 昭和十七年十一月五日,第二卷第十一號,通卷第十七號】
卷頭語 武藤幸治
石敢當考 三島格
紙毬瑣話 吉川幸次郎
雞肋集 舊時の記賬 村農の鬮書 業字頭毿々 翻田根 田井輝雄
臺灣衛生事始──領臺當時の思ひ出 下 堀內次雄
濱田隼雄君に 金關丈夫
海南島三亞港の蛋民 金關丈夫攝影
艋舺の雜居生活 黃良銓
叱責ところぐ 藤澤茽
廢れた歌謠 黃啟瑞
語元とあて字 朱鋒
婚姻覺書 池田敏雄
臺灣人名考 和田漠
收驚と收土神──北門郡地方に於ける 吳尊賢
木匙 解說金關丈夫,寫真松山虔三
帶双妻 大道兆行
猪哥 文山南仙
竈神 黃連發
葬氏の民俗──立石鐵臣
後山俗信 張濶嘴,倉田哲
紙毬と蹴錢仔 海島洋人
萬丹の俚諺 李家齊
ヒリッピン古樂器圖誌──打樂器の部カルタソグ 吉村敏
お茶(民俗拾遺) 田英
鶯歌の陶業聚落 編輯部
鶯歌窯の捲上式製陶法 金關丈夫
鶯歌陶器の沿革(陶器組合)
「雨窓墨滴」陳逢源氏著 楊雲萍
臺灣街の研究 陳紹馨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