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松山奉天宮天公廟五年千歲建廟75週年五朝清醮遶境,2024年113年11月2日農曆10月2日星期六。
兩件驚喜。
第一是,虔誠溫馨,遵照古禮,讓人不得不佩服。
神將陣和各陣,非常莊重與努力的呈現,相信五年千歲和眾神明都很開心。
松山奉天宮與陣頭們誠摯和熱情的遶境,獲得了非常多的掌聲,歡呼聲以及驚嘆聲。 松山媽祖廟,….玉成公園福德宮等等宮廟,以及,松光里守望相助隊….等等信眾虔誠有禮的接駕與候駕,也是讓人很感動。
更特別的是使用遙控轎前炮,一具高約一米八,直徑一台尺的圓筒,四個小輪子,一位先生遙控,排在報馬仔前,自動行駛在柏油路上,發出鞭炮聲,卻沒有實體的鞭炮屑,而且,遙控轎前炮遵守交通號誌與警察,義警的指揮,比真人還守規矩。
殿後則是一組掃地班,好幾位志工,拿著竹掃把,認真地打掃。
這是環保,負責任,細膩的廟會遶境。
第二是,見到了【萬華進音社】兩尊神將,感到很親切。
繞境隊伍在松山慈祐宮媽祖廟進行拜廟科儀時,北管演奏下,萬華進音社兩尊神將也是肅穆地行禮。
萬華進音社似乎沒有出陣,是來支援友社的。
【廖瓊枝凍水牡丹】書中說,廖瓊枝藝師的第一塊歌仔戲台階,第一次賺到的巨款就是萬華進音社。
日本時代一位進音社前賢,很是厲害,發掘了廖瓊枝的天賦。
廖瓊枝與樂伯二手書店所在的九份也有一段間接關係。
書上說,廖瓊枝的同父異母的妹妹善體人意。
這位妹妹的媽媽是來自九份人家。
童年時,廖瓊枝在萬華成長。
萬華的舊稱是艋舺,1952年李根源學者說,艋舺是北部台灣最早發達的地方,一府二鹿三艋舺;在台灣,所建立的寺廟比其他地方都要來得多,僅僅輸給台南。而在台北市內(1952年,城內,大稻埕,艋舺三個區域中),也是遠遠超過。
曾景來學者1939年的【臺灣宗教與迷信陋習】書中說,台北市的寺廟總共七十座而艋舺占了一半。(註三)
宗教與音樂是密不可分的,馬水龍音樂家的童年,在日本時代從基隆【疏開】到九份,九份的北管經常響起,啟迪了他的音樂之路。
馬水龍,1939年出生於日本時期的基隆,小時候聽了很多民間的歌仔戲,北管,南管,後來並不因為學了西洋音樂而鄙夷這些東西,反而更珍惜。(註四)
這的確,九份樂伯二手書店在九份討生活快十七年了。前十年左右,樂伯二手書店旁就是九份大竿林聚福社,九份金礦工,煤礦工的許大頭手大師兄,便常常演奏北管各種樂器,自我練習,準備隨時出陣。
馬水龍當時,五,六歲,寄居九份八番坑坑後巷32號姑媽家,位於九份視野最佳的高處,一走出門,右側的視線在山谷的另一側被高聳的基隆山阻斷,左側的視野則毫無障礙地隨著深澳灣,八斗子的岬角,一直延伸到大海。(註五)。
不知道廖瓊枝生父的配偶的九份人家,是否也在八番坑上頭,熱鬧的九份老街或者是豎崎路?
廖瓊枝童年的萬華,廟宇多,軒社數量更是不比九份少,傳統音樂帶給她的薰陶,應當跟馬水龍一樣多吧?
1988年第四屆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得主廖瓊枝藝師,基隆人,父親林欽煌先生,母親廖珠桂女士。
廖瓊枝1935年出生,前半輩子很辛苦。
林欽煌住家是在基隆廟口奠濟宮聖王公廟附近的愛三路馬路邊,日本時代已經是三樓起。
愛三路,這可是當年到現在,基隆最熱鬧的所在。
附近鄰居都稱呼林欽煌是【三層樓那個少爺】。
廖桂珠的家庭則是外公在聖王公廟左側階梯擺攤補傘,補鼎。
兩人相戀,廖珠桂懷孕。
林欽煌的長輩為了斬斷這樁愛情,讓林欽煌成親。
對象則是門當戶對的九份人家;不知道是否跟金礦業有關?待考。
林欽煌本來要照顧母女一輩子的。
林欽煌與九份人家的婚宴的現場,廖珠桂鬧場,受傷,告上派出所。
林家賠償了廖珠桂,兩人的情緣因此斷了。
廖瓊枝兩歲半時,廖珠桂龜山島船難過世。
廖瓊枝跟著外祖父,母搬到台北艋舺(萬華)。
窮到不行。
虛歲十一歲,1945年搬到萬華西園路後,白天賣冰棒,馬腳炸,晚上有時也會到鄰近的進音社看和聽。
一年多後,也會唱歌仔調的【將水】,那是取自南管的腔調,起頭高揚激越,節奏快速,用來表達憤怒或是陣前點兵。
有一天下午,小女孩廖瓊枝在家裡唱【秦世美反奸】(陳世美)的一段將水,她把【罵聲冤家太絕情】改成【罵聲冤家太絕情】,從未見面的親生父親成了負心的男主角。
這段唱腔被剛好經過後巷的進音社成員聽到了,就走進門,跟廖瓊枝的阿嬤說,讓她來跟我們學歌仔戲吧。
進音社是業餘社團,但卻也成了廖瓊枝學戲的起步。
虛歲十二歲,外祖父過世。
虛歲十三歲,1947年加入歌仔戲子弟社團艋舺進天宮進音社。
虛歲十四歲,外祖母過世,廖瓊枝差點被騙進火坑。
虛歲十五歲,1949年以【綁戲囝仔】身分進入【金山樂社】正式學戲。
十三歲的1947年,華山地區迎熱鬧,進音社需要有人幫忙拿繡旗,廖瓊枝幫忙舉,跟著陣頭繞境一整天,賺了五元,這是天文數字,平常沿街賣一天冰棒,馬腳炸(雙胞胎)等等,只能賺兩角,五角。(註一)
學了戲之後,命運並沒有轉得多好,似乎是注定【哭喪】的哀戚。
聽過九份大竿林聚福社耆老許大哥頭手的指點,北管子弟戲最難的是哭喪,越是悲哀的越需要功力。
廖瓊枝的前半生,可以說是艱辛到了極點之外,種種的難堪,一再捶打而來,就像基隆冬季東北風的長時間和寒冷。
很難想像蘇瓊枝的堅毅,古丁詩人有一首詩【北風】:
花已謝了,草也衰了
大樹畏縮著
你搖他有甚麼用
霜已凝結,葉已飄零
田園曠野都空虛了
你咀咒有甚麼用
行人瑟縮著,窗門顫抖著
紙屑和塵埃都在地上打著滾
你嘲弄他們有甚麼用
朱紅大門緊閉著,昆蟲冬眠著
你把寒冷帶給我
但是,這又有甚麼用(註二)
幸好,廖瓊枝藝師,有這機緣進入艋舺進音社,為將來學院外的社會藝術大學打下基礎。無法像馬水龍音樂家留學國外,而且,前半生像是大近視沒眼鏡戴,走在湍急河流上的,沒有欄杆的獨木橋;卻可以依靠著台灣傳統藝術、同樣有自己的偉大成就。
(廖瓊枝凍水牡丹。紀慧玲著。時報)
2024年11月2日。樂伯敬於九份樂伯二手書店。松山區到府收購二手書的日記。
附註:
(古丁全集1新詩,秋水詩刊社,民國72年6月出版)
(艋舺寺廟記。李根源。台北文物季刊第二卷第一期,民國42年4月15日出版)
(馬水龍作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馬水龍的文化觀與音樂教育理念的實踐。顏綠芬。)。
(音樂獨行俠馬水龍 陳漢金著,時報出版。)
康芮過後的第二天。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