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山東峰看向基隆山主峰以及九份
雞籠山主峰
基隆山東峰。2017年獨自從基隆山步道登上基隆山,再走基隆山東峰下水湳洞。費時三小時。正確走法應當是結伴,反方向,才輕鬆與安全。黃金十稜的首稜。濂洞溪水圳橋
浪漫公路的一段
十三層
俯瞰水湳洞
水湳洞濂洞里的濂洞溪圳橋,濂洞溪下游的東岸,黃金瀑布下方的鋼筋水泥梁式橋。
浪漫公路旁。
站在基隆山東峰最高點,依然看得到它。
穿越六坑口溪,黃金瀑布下游的行水區,原本是溪水以及水銅水的並用橋。
橋長71.2公尺,現存完整有61.2公尺。
這座圳橋被稱為【水圳橋】或是【水銅橋】。
對岸溪谷的山坡,分為【宿舍】以及【銅礦仔】,是基隆山腳下面海的美麗聚落。
符宏仁建築師事務所的調查報告指出,圳橋的建造日期與使用歷程無法確定。
圳橋擁有一連串的橋礎,可能是為了因應不穩定地形。
使用竹節鋼筋來看,可能是1955年以後,台金公司所改建的。
這座圳橋是屬於【長仁橋下至60米濃泥的水圳】路線中的長仁橋水壩-濂洞溪圳橋-60米濃泥槽。
可以上溯到1935年【日鑛】時代。
耆老們稱為「水銅仔橋」,也就是鑛水收銅用橋,上面有 了個沈澱銅木槽,引進長仁五番坑導出的鑛水進行沈澱銅採收,並用
12吋水泥涵管及 10吋鐵管輸送溪水,是一座銅水溪水兩用橋,但没有人行走其上。(台北縣縣定古蹟金瓜石礦業水圳道及圳橋調查研究及修復計畫。民國97年)
2023年12月30日。
本山六坑1930 年就設立電車道,在金瓜石鑛山本山礦床各坑中扮演吃重角色,五坑,七坑和它本身的鑛砂,經由本山六坑坑內運輸後,從該坑坑口拉出再依賴無極索道拉送到選廠。
二戰期間日本強迫歐美澳戰俘從事不人道坑內勞動,吳碧琴學者數十年來考據文獻,訪問戰俘倖存者和他們的家屬,金瓜石和新店的耆老,讓人很尊敬。建議大家購買或是卓參她的著作和部落格,她的臉書是“吳碧琴“。
金瓜石各鑛因為美軍轟炸與日本殖民政府國策而被破壞與停工,1946 年本山各礦中六坑最早修復而出鑛,對台灣與人民的經濟做出了貢獻。
日本天皇放送無條件投降後,本山六坑曾經率先發生採金者拿著武器強行進入採富體鑛的事件。早期台灣採金人民普遍認為金銀銅煤是土地公錢,日本殖民政府來了才被強行劃定鑛權收歸日本資本家,他們的祖輩早在清朝年間就已跟大清政府繳規費與取得土地所有人同意而淘金或是挖鑛。
1947 年金銅鑛務局修復由本山六平巷( 六坑)至長仁系各鑛體巷道計五、五七八公尺,吊井二五二公尺,日可產金鑛砂一五〇噸。1945 年後,因銅鐵在初期未行開採,部位鑛水品位下降,六平巷與七平巷流出之水,仍不乏含高品位之硫酸銅成分,是絕佳的硫酸銅來源。1959 年臺灣金屬鑛業公司冶金項目添建六坑鑛水收銅沈澱銅槽竣工,年初設 計,乾季施工,十一月開始生產。該年度探勘獲得六平巷本路,第一長仁,銅礦和六平巷長仁78號 200m脈(金+ 通) 400m,高銅金礦的兩座富礦脈。1961 年“美麗安樂繁榮的鑛山“西崗人作者 說:
“記得筆者初來山上時,除了公司的房舍外,到處都可 見到破破爛爛的茅草房和腐木屋;尤其大禮堂門口、總辦 公廳門口、醫院門口,中央倉庫門口,以及通往五寮、戲 院、五坑、七坑的道路……每在刮風下雨時,不是飛 揚便是泥水四濺。可是現在呢?由於居民和公司不斷地整 理修繕下,波瀾的草屋變成紅牆磚瓦了,泥水或塵埃濺揚 的門口和道路,也成了光亮、整潔雅觀的洋灰路了。 同時,公司為了現實需要,還在那雜草叢生的荒地上,新 建了數座玲瓏別緻,特具風韻的宿舍,因而使員工們獲得 了溫暖。此外,公司為美化環境在辦公廳前,娛樂場外, 坑口等地,都闢有雅緻的花圍,種植着奇花異木,煞是美 觀。環境是能美化人生的。所以員工們雖在終日工作, 但只要身入此境,就會忘却辛勞,感到無比的清爽和愉快!”( 頁16,金銅月刊117期,50年5月15日)
本山六坑特色非常多,它的平台地以坑口為中心點半月形兩翼開展,面積兩座足球場寬;西側是無言的山丘電影的場景,再往下則是黃金瀑布。無敵的海景。坑口匾額寫著本山六坑,....長仁四番坑等等字樣。
臺灣鑛業史提到1930本坑六坑同時也括號長仁四號坑。( 頁1054)
以下是註和本山六坑簡單的歷史沿革:
1:1930 年金瓜石鑛山施設本山六坑(今六平巷)之電車道。
1:1946年12月底本山六坑開始出鑛。(臺灣鑛業史,頁1102)
1:六平巷所出之鑛砂, 其在坑內部分,亦與四平巷大抵相同,祇是運鑛母車爲較大之七噸級架空輸電式。鑛砂拉出之後,棄置廢石,有價鑛旋卽經由設在六坑坪之無極索道 (Endless) 帶拉至選廠。此一無極索道,斜距長亘八四四公尺,比高一五四公尺,動力爲一五〇馬力,始自六坑坪下降延至水湳洞濱海平地,其與前述之架 空索道,均建於日鑛時期,再經籌備處修復。( 頁175, 臺灣產金七百年史)
1: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瑞芳鑛山因屬臺人爲主之「臺陽」所有,公司之領導階層,遞次替代,盜金者投鼠忌機,行 動亦自稍斂外,金瓜石礦山,屬十足之日人勢力「日鑛」所據,當地人長期受其壓制,至此除部分爲生 活所驅以外,亦有抱持一吐內心積鬱之心理,以爲日人既宣布投降,則自此不敢干預採金之事。靜觀數日,卽相率進行入坑採金。此一「公開私採」之風,自八月下旬起,先是有人持械進入本山六坑,採掘長仁系五番坑與本山系六坑等礦床,獲得停採多年之富鑛體,大發橫財。消息傳開,山區之採鑛夫相繼效尤,藏量豐富之本山系四坑,金東坑以及長仁系二坑、三坑、七番坑等鑛巷,皆成此批冒險者之勢力 範圍。淘金客之中,亦不乏來自九份與其他外地者。( 頁163,臺灣鑛業史)
1.1947 年:修復本山四平巷以上巷道五、七五六公尺,吊井二六七公尺,及本山 鑛床露頭部份,日可產金鑛砂二 五○噸,修復由本山六平巷至長仁系各鑛體巷道計五、五七八公尺,吊井二五二公尺,日可產金鑛砂一五〇噸。( 頁4, 台灣金銅鑛務局概況,39 年度資源委員會在台生產事業單位概況)
1:坑內運輸,其餘五、六、七及八坑產砂則經無極索道(運輸能量爲每小時二四〇噸)轉送選廠,目前各大巷運輸最繁劇,負擔最重者要爲六坑,因五坑出擴全都(月八〇〇〇项)由坑內中繼大吊井落至六坑,六坑本身月出四〇〇〇噸此外當月七坑上部三、000噸左右係經七五馬力坑内 竪井(五坑至七坑是二九五公尺)上拖至六 坑,共計約有半數即月一五,〇〇〇〇鑛砂需六坑電車拖運。其次七坑本路亦需負擔本身下部二,〇〇0-300〇噸及八坑出 鑛( 經二〇〇匹馬力坑内竪井上揚至七坑,該井長一六○公尺)四、OO 0 噸(將來增加一倍)共六,〇〇0— 七,00〇噸,以現有動力運輸設備而論,負擔每日一,二〇〇隨之出鑛量,尚無問題。( 1106,臺灣鑛業史)
1:金瓜石在金銅礦務局成立之最初三年,所採係以金爲主而未正式從事銅之生產,但仍有沈澱銅之副產物。此項沈澱銅之來源是由於鑛區之雨水,流經地下諸鑛體時,溶解其中之氧化鑛石滲入流體,所形 成之硫酸銅,再遁礦坑由鑛水流出坑外者。
金瓜石礦山因分布於臺灣之多雨帶;東北丘陵地區,雨水十
分充沛,流出之鑛水非但特別豐富,其中之含銅率品位亦高。故日據時代起,沈澱銅之採收,則爲鑛山之一大特點,日鑛時因鑑於沈澱銅生產之重要,歷經改善採收設備,其於民國二十三年時,平均每月自 鑛水中採收之銅,卽達五十九公噸,量最豐時曾創一月一一六公噸之紀錄。此種撈自廢水中之地下資源 ,其回收過程,係鑛水自礦坑中流出後,先將之疏導集中於一土泥沈澱池,使除去混合之泥土。然後, 導流使之流經滿儲散置廢鐵之木槽中,鑛水和鐵片相接觸,引起換置作用;溶解之硫酸銅,經鐵替代, 流體中之含銅則沈浮而出粘附於鐵面。鑛山爲使獲得較高之採收率,須動用大批人工不斷將鐵面翻洗, 沖刷去附於鐵面之銅分,保持鐵與流體之不斷接觸。如此,沖刷之銅分則隨水流入沈澱池,成爲泥銅, 經過濾機去水烘乾,爲沈澱銅泥,送往煉銅工場提煉,卽成純銅。銅泥每噸之含銅自百分之四〇至六〇 ,每噸純銅之收集,需用廢鐵三至四噸,亦爲廢鐵之最佳出路。唯經過回收銅分之含鐵廢水,直接流入 海灣,造成水湳洞灣之海水,受嚴重污染,變成「紅銹色」,爲未經過違之缺失。
日鑛時期,此種鑛水之來源計有本山五坑、六坑、七坑、長仁五坑及選鑛場堆積浸透產生之鑛水等 五種。光復後,因銅鐵在初期未行開採,部位鑛水品位下降,唯六平巷與七平巷流出之水,仍不乏含高品位之硫酸銅成分,至每立升鋼水含銅自九四至一七六(平均爲萬分之一、三五)。鑛水由坑內排 出之水量,雖分旱季與雨季而量不一,唯每分鐘之流量,約爲一〇、六至二二、〇立方米。由此,鎮務 局自籌備期之三十五年六月,將第五號沈澱槽修竣,槽長四、二六〇公尺,可收集全部鑛水百分之八十。( 頁186, 臺灣採金七百年)
1:1:四十八年度研究發展成果報告:
四十八年度研究發展工作依據年度計劃進行,內分深鑛、採鑛、選鑛、冶金、及煤廣五項。深鑛已得高銅金鑛確定鑛量八萬七千餘噸,有幾處已達鑛脈邊緣正在繼續探求鑛脈大小及其儲量品位。選二項照案繼續進行中。 冶金項目添建六坑鑛水收銅沈澱銅槽,業已竣工,年初設 計,乾季施工,十一月開始生產。南雅煤礦開鑿深巷達到煤層,即行佈置,五月起陸續產煤。再分述如下:
民國48年度探得鑛體簡表,
場别地點,鑛體名稱,識別,
A:四平巷三中段,粗石山,高銅金鑛
A:四平巷二中段
500m
高銅金鑛
A:四平巷本路500m脈(金+ 通),高銅金鑛
A:四平巷本路500m 脈(金+通)北,銅鑛
A:五平巷二中段,粗石山 230,高銅金鑛
A:五平巷本路,粗石山北鑛體,高銅金鑛
A:六平巷本路,第一長仁,銅礦
A:七平巷一中段 ,400m 脈(金+ 通),高銅金礦
A:六平巷長仁78號 200m金+ 通 400m,高銅金礦( 金銅月刊,頁2,102 期,民國49年2月15日)
1: 1962 年陳武夫學者金瓜石各鑛床富鑛帶特性之研究,在金瓜石各鑛床富鑛帶之特性中說: 本山鑛體之富鑛帶最主要 是五、六坑部份業經採罄,未得其富集狀態之全貌。( 頁2, 金銅月刊,124 期,民國51 年1 月15 日)
1:1960 年:鑛水沉澱銅為濕式冶煉之法,操作簡便,費用低廉。日治時代,曾在金瓜石鑛山先後建立沉澱收銅設備六處,用以 收回各巷道排出鑛水中之銅質,年產銅量千噸左右。二次大戰末期,日鑛以人力物力均感匱乏,即次第棄置。光復 初,本鑛集中力量,修復規模最大破壞較輕位于七坑口原編第五號沉澱槽。並于民國三十五年七月正式開工生產, 至于今。至其他五處設備除原編第一號尙有銅水不斷自六坑口排出外,餘則均已乾涸,並以破壞過,廢置日久, 字遺址,供人憑弔而已。( 頁1,金銅月刊,112期,民國49 年1 2月15 日1)
吳碧琴學者臉書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4552883274729905&id=100000248321104
2022 年7 月23 日星期六桃園市桃園區,台北市大安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老書學術書。非常感謝愛書人。
我是從黃金瀑布西側後方公路轉彎處登山,行經瀑布後方,經過水湳洞長仁社區煤礦遺址,只發現一座蓄水池。攀繩一百五十公尺抵達無言的山丘,再兩百公尺來到三叉點,右轉往水圳路金福宮,直上無極索道報時山,茶壺山登山口,勸濟堂,黃金博物館,左轉往本山七坑。絕美水山,山羌嘶吼,大冠鷲盤旋,原始,敬請注意安全。
本山六坑
以下是2010年本山六坑遊記:
說來是很宅,也很慚愧,一直認為還年輕,將來有空再去吧?這半輩子居然只有二次到台南市。每回,收完書,只能待一個小時,就得搭火車回北部。匆匆間,只有第二回去過開山路的延平郡王祠。
室外溫度是攝氏12度,濕度是65;今天是國曆三月初伍,農曆正月22驚蟄,適合閒走九份與金瓜石的日子。
前天經典賽台灣與荷蘭的比賽,聽說鄭成功肖像滿場抖擻。很開心,贏了。
王松(友竹)在【臺陽詩話】裡說:
{延平郡王朱成功為開臺第一偉人,明祚賴以維持三十年。}。
很喜歡鄭成功,倒不是因為抗清或抗荷,而是看來他也喜歡登山。
徒步走到金瓜石報時山旁的紅磚牆瓦的天車間。順著陡峭的鐵軌往下走到本山六坑。
日頭還沒爬上高聳的茶壺山。穿越芒花草原而來的海風很輕柔。得很小心,上禮拜的正月16日第一次走過時(說來也好笑,在九份爬了好幾年的山,今年的延平郡王誕辰才首度登臨。),有看到一塊告示牌說:
{煙囪口外的水與土不能碰觸,含有【砷】,對肝與腎臟不好。}
本山六坑礦坑口的水不斷地湧出,形成一條溪澗,高低落差成了瀑布。坑口外滿地的乾芒葉;晨曦下,水是銀的,芒葉是金的。
坑口上題有{本山六坑。長仁四番坑。昭和?年??(脫漏三個字)改修}等字樣。
許多紅磚瓦牆頹圮建築,隱匿在樹林草園中,苔癬,爬藤類與榕樹根已為它們織上保護色。
不仔細觀看,還會以為除了幾條直徑約2公尺的煙囪管從十三層延伸到藍天與白雲之間,其他,全部都是深淺不一的綠與芒花的蒼茫。
沒有礦山慣看的杜鵑花與櫻花當路標,只有通泉草花開著,好幾回在葉草夾束的窄窄泥徑裡迷了路。
海是如此湛藍而遼闊,基隆嶼,陰陽海,水湳洞,紫菜坪.....南子吝山羅列在眼前,捕魚船與釣魚休閒船正紛紛從深澳港與濂洞港航出,好多白色海鳥跟隨著。
這裡的基隆山與九份所見不同,是200公尺左右高的咖啡色垂直絕壁,從濂洞國小後方矗立而至山巔;整座山不再是雞籠,大肚美人的意象而像是一頭大金剛。
穿越著樹林與草原,必須放輕腳步,才能聽鳥兒唱個不停;有小彎嘴,大彎嘴,白頭翁,斑鳩,….麻雀。還有一直唱著:{樂..伯;樂...伯…..。}八色鳥,這鳥兒的名,是愛書人喬依昨天告訴我的。
春陽暖暖的,鳥兒們總是第一個來歡唱的。
正月十六日是民間紀念鄭成功誕辰的日子,雖然官方認為是農曆七月14日。清朝李振唐有一首詩寫著正月16日舉行延平郡王祭典的盛況:
斑鳩聲裡喚春晴,
綠水如環繞畫城;
閒步夕陽村上路,
家家疊鼓賽延平。(臺灣古蹟概覽:林衡道口述。陳秀芳筆錄。幼獅文化印行。民國83年版。)
楊家駱主編,劉雅農總校,世界書局出版的【延平二王遺集】(民國46版)收集了八首鄭成功所寫的詩。
除此之外,連雅堂在【臺灣詩乘】也記錄了兩首。一首是【登硯石山】,一首是:【平戶飛鸞島題壁詩】;楊家駱認為後者是不可能,因為崇禎七年(1630年),七歲的鄭成功返回南安後,就不曾再踏進日本國土。
臺灣詩乘的【登硯石山】是這樣寫的:
黃葉古祠裡,秋風寒殿開。
沉沉松柏老,瞑瞑鳥飛廻。
碑帖空埋地,社階盡雜苔。
此地到人少,塵世轉堪哀。(臺灣文獻叢刊第六四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連橫。民國49年1月出版。)
鄭成功被寫入詩詞歌賦那是不可計數,而他本人也寫得挺有意思的。另外的那八首中有三首詩也與登山有關:即分別是:
(一):春三月至虞謁牧齋師(錢謙益)同孫愛世兄遊劍門:
西山何其峻,巉巖暨穹蒼。
藤垂澗易陟,竹密徑微涼。
煙樹綠野秀,春風艸路香。
喬木倚高峰,流泉挂壁長。
仰看仙岑碧,俯視菜花黃。
濤聲怡我情,松風吹我裳。
靜聞天籟發,忽見林禽翎。
夕陽在西嶺,白雲渡石梁。
巘崿爭【山+突】屼,青翠更蒼茫。
興盡方下山,歸鳥宿池傍。
(二):越旬日復同孫愛世兄遊桃源澗:
閒來涉林趣,信步渡古原。
松柏夾道茂,綠葉方繁繁。
入林深幾許,瞻盼無塵喧。
清氣蕩胸臆,心曠山無言。
行行過草廬,瞻仰古人園。
直上除荊棘,攀援上桃源。
桃源何秀突,風清庶草蕃。
仰見浮雲馳,俯視危石蹲。
拭石尋舊遊,隱隱古蹟存。
借問何朝題,宋元遑須論。
長嘯激流泉,層煙斷屐痕。
遐邇欣一覽,錦繡羅江村。
黃鳥飛以鳴,天淨樹溫溫。
遠色夕以麗,落日艷危墩。
顧盼何所之,灑然滅塵根。
歸來忘所歷,明月上柴門。
孟夏草木長,林泉多淑氣。
芳草欣道側,百卉皆鬱蔚。
乘興快登臨,好風襲我襟。
濯足 流下,晴山綠轉深。
不見樵父過,但聞牧童吟。
寺遠忽聞鐘,杳然入林際。
聲盪白雲飛,誰能窺真諦?
真諦不能窺,好景聊相娛。
相娛能幾何?景逝曾斯須。
胡不自結束,入洛索名姝。
(三):晨起登山踏看遠近形勢:
旭日東升萬壑明,高林秋爽氣縱橫。
千峯無語閒雲過,瀑布湍飛繫我情。
無言的山丘。基隆山
六坑隧道口
黃金瀑布上方。沒找到昔日煤礦礦坑口
無極索道往勸濟堂
無言的山丘。茶壺山
本山六坑口東側
無極索道天車間
本山六坑廢墟
本山六坑廢墟
本山六坑東側溪溝有一座石柱條
本山六坑西側豎井
右側上山。注意安全,小心墜落與毒蛇
黃金瀑布
無極索道
黃金瀑布上方懷疑是煤礦坑口。待考
本山六坑
黃金瀑布
黃金瀑布右前方濂洞溪水圳橋
黃金瀑布
本山六坑和無言的山丘在左上角
溪溝一公尺路面下方有四條臺車鐵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