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隆市信義區到府收購二手書。台62甲線是條很特別的道路,沿途經過很多昔日的煤礦礦區。這條線的起頭是四腳亭三坑的平和煤礦和永福煤礦,末尾的中正端則是二沙灣煤礦,而中間的孝東交流道則是至少有圓窗坑煤礦。這條道路的前世存在許多的煤礦。很多煤礦可以說不存在遺跡了,然而,還是希望可以找到。當我來到孝東路台62甲快速道路的下方的右側,一位中年先生指點我說,這裡是圓窗坑沒錯,但已經都因為道路而囤埋,如果要看煤礦,就要到三百公尺外的深澳坑路86巷。應當是指萬源煤礦和萬源一坑。告辭後,我還是走進一間舊門牌寫著孝東路32號的平房。這裡是山谷更深處的入口,主人不在,我不好走進庭院。退回來,走到了788公車圓窗口站牌。一位女士似乎是出生於民國五十年次之前。很熱心,解說圓窗坑煤礦的各項礦業建築的昔日所在。然而因為剛好是台62甲線的道路經過點,所以說,完全滅失了。
女士說:
{圓窗坑(窗嶺煤礦)剛好著路(62甲快速道路),是在孝東路南邊,舊深澳坑路32 巷,我們舊家就是在那裡。阿公阿嬤住在圓窗嶺坑煤礦靠北方的天車間。阿公食老在天車間往生。(我沒請教是否是窗嶺煤礦收坑後)當年柑仔店很大間,就在舊32 巷口,都讓圓窗坑的居民賒帳。那是一戶一本藍色本子,拿多少記多少有錢就趕緊自動付清。所有的礦業建築都因為道路施工而剷除(62 甲線)。 有應公祠也被往東遷移二十尺。我們是三代礦工直到我爸爸。我爸爸在我剛出生時,在瑞濱( 大福煤礦?)的煤礦發生事故。落磐而陷在卡大快一天, 其他的卡大有死也有傷。他很幸運被礦工救出,我爸爸醒來後,就到四腳亭找到新的挖煤工作。他都是從圓窗坑走路到四腳亭。礦工平常會喝酒聚會,交換礦坑情報,心裡早有礦坑備胎。爸爸很注意安全,搭火車總是不離門口太遠,迎媽祖時看布袋戲,歌仔戲或是路邊看電影不會擠在人多的所在(野台戲或是露天電影)。爸爸很有才情,很可惜日本時代礦工家庭無法栽培,注定一生白身軀,黑肉底的炭工。他所有坑內的事頭都會做。我媽媽則是做檯仔腳和燒焦炭,就在788 公車獅子園站(圓窗口站往基隆下一站)往基隆方向的右彎處,目前都蓋了房子。我五歲時就幫忙撿熟炭和揹或是搖藍。那搖籃也不知傳幾代了,草繩綁了又綁,木頭做的,都烏黑了。我就在媽媽身邊搖我的弟弟和揹後來的妹妹。圓窗坑孝東路在民國四十年代只是一條手臂寬的泥土路,兩側都是菅芒。圓窗坑很早就收起來,是李建和仔的。民國四十年代深澳坑往瑞芳市區或是往基隆市區;基隆市區往八堵,瑞芳,七堵,五堵,南港,汐止,松山都是礦坑,坐宜蘭線或是縱貫線基隆松山之間的都有煤塵,因為每個火車站本身也是煤炭集中地和轉運站。}
爸爸是很幸運的,躲過礦災。早期,礦工遇到災難,生還或是康復後幾乎都還是繼續入坑;安全意識比一般人高,那可能也是自保的方式。陳立夫先生畢業於美國匹茲堡大學研究所,曾經在史克蘭敦的匹茲堡煤礦公司工作他的老本行-煤礦坑。歷時六個月。經歷幾次生命危險的意外,待過三種煙煤礦中。他有一段回憶,或許也是這位爸爸的寫照:
{我曾經爲了別人擔心,連帶受過輕傷,住過醫院,但康復之 後,我又走入礦坑,我絕不放棄學習的機會,在所有來美學礦的同學中,我是在坑道内工作 最久的一人,坑道裏的撐木、通風、排水、裝運、鑽探、炸煤、裝電線、修鐵路,甚至駕駛地下電車等,我都親身學過和做過。
記得有一次收工的時候,我是最後一個離開坑道,還沒走到坑口,我就覺得好像有什麼東西忘了拿,於是又轉身走了回去,走了不久,就聽到砰然一聲,知道頂架倒塌了,如果我 剛才一直走向前去,正好被活埋在頂石下面,當時在坑外的同事,都以爲我必定已被壓死在坑道中,沒想到我一向注意坑道的太平門出口處,所以不一會兒,我竟然在漆黑的坑道中, 摸索到了一個小洞門鑽了出來,大家都驚訝不已,直到今日,我還是保有這種警覺性的習慣,例如在旅館、戲院,我總會先查看安全的出口,這都是由礦坑工作中得來的經驗,實在 說來,礦坑的工作實在是一項具有高度危險性的工作,那時安全設備又不夠,所以常造成很 多人的傷亡。如果沒有礦工工會的隨時抗議,資本家那裏會顧全礦工的安全,肯化錢在安全 設備方面呢!}(頁39,成敗之鑑,陳立夫,正中書局)
宜蘭線火車和縱貫線火車在北部的車站,在煤礦興盛時代,不少的站也是降煤出口站,那煤煙總是出現在東年先生等等作家的文章或是回憶錄裡。歷史可以上追清朝,日據到民國34年之後。陸葆瑛作家是長江口啟東縣出生,宜蘭女中肄業,北一女和中興大學畢業。她回憶北上到宜蘭所看見的窗外:
{一九四九年兩岸分裂歸鄉無路,我在海上漂泊了一年三個月,一九五〇年八 月八日,才自「培德輪」由基隆上岸,寄住在台北叔祖父施爾昌船長家。我要繼 續求學,父親同學王偃伯伯在「宜蘭高中」任教,就介紹我去在「蘭陽女中」任 教的俞仁溥老師家寄居。
九月八日父親帶我乘山線火車去宜蘭,沿途是礦區,開窗關窗,沾了一身 煤塵,到老師家飯菜豐盛,席間俞老師已將我求學、食宿安排妥當,有老師照顧 環境好,水準高,父親安心將我留下。}( 頁1、陸葆瑛 當我們同在一起)
近代許多知名人物來自礦工家庭,然而還是有不少埋沒者。底層人士傑出者多,只是無法如願發展,就像是陳立夫。他們常說沒辦法,為了吃飯,孩子和家庭。雷驤作家這方面是有很深的感觸的。北投街頭素描時,他有這段筆記:
{在我停留雞販舖前面描畫他們工作的時候,引來一二鄰人聚看。少頃,那畫中的男子感覺到了, 遂撇下工作,到我身後加入圍觀。他這不過是草圖而已,回去以後才仔細修正,或是根據這個作起大畫..…那個攤販向邊上看熱鬧的人解説。我轉頭問他:何以那麼在行?畫圖嘛,一向我最拿手的,一直到中學校, 都經常這麼到處寫生呢 現在,唉―爲了養那三 個孩子,還有什麼好說呢?}( 頁124, 生活,單色風景,雷驤)
李建和先生是瑞三礦業創辦人李建興的弟弟,他幾位哥哥都很辛勤,他在{省議會席上放歌}說:
.....
壯歲事墾殖
亦是勞工身
有兄皆佼佼
創業歷艱辛
基隆市志介紹說:{李建和:字子平,瑞芳人(瑞芳於日據時及光復初期一度屬 於基隆所轄),建興之五弟。經營煤炭業頗富盛名,而太夫人 愛國濟世之心訓迪諸子弟,漸漬至深。全力以拯災濟貧,扶助 地方。深獲政府榮褒。先生歷任台灣省議會議長,造福地方, 不忘庭訓。}( 頁47, 基隆市志藝文篇)
台灣煤田及主要煤礦分布圖,民國47年12月發行,經濟部煤礦探勘處台灣省地質調查所繪製,標誌為窗嶺坑煤礦,屬於田寮港煤田。基隆市志則說:{水車空、窗嶺坑:位在深澳坑路三十二巷一號,有應公廟旁邊。此礦坑在清代已開採,屬直井,有水車吊容器下去裝水或盛煤上來,故名水車空。戰後,李建和曾擁有此坑 的礦權,並將礦境名改爲「窗嶺坑」,本坑在民國五十二年停工。}林再生學者基隆煤礦史則說是窗嶺煤礦,民國39年開坑,民國52年收坑,總生產量51876 公噸。(基隆地區煤田煤帶及煤礦分布圖)。
只請教了五分鐘,她正在整理花草,而我必須抓緊時間出發到府收購舊書,也沒繼續了解爸爸的天分是甚麼,就鞠躬告辭了。改天再來請教這位女士和更深入走進舊深澳坑路32巷的最末端山丘,那裏還有快速道路未徵收的綠色山林,或許會有遺跡或是更年長者。
窗嶺煤礦:清朝以來的歷史沿革,礦區,煤質,降煤方式,礦權人,經營人,熱量等等改天再筆記和報告。
非常感謝愛書人,兩位先生女士。民國110年10月1日。樂伯敬於樂伯二手書店筆記。
附錄1:
顏雲 年與日人木村久太郎、近江五郎( 近江時五郎?)等人共同投資了「基 隆輕鐵株式會社」,由基隆鋪鐵道至三爪子(今 瑞芳一帶),主要也是為了載運龍潭渚的煤礦, 後來則因其地位重要,而被併入宜蘭線鐵道的 一小段,這條鐵路與 1923年「瑞芳輕鐵株式會 社」舖設瑞芳與金瓜石間的鐵路,共同奠定了 瑞芳交通樞鈕的地位。( 台灣的鐵道,戴震宇,遠足)
2:
臺北縣田寮港煤田
田寮港煤田亦由石底層組成,分佈於基隆以東之臨海山地,為一走向略近東西之煤 帶。東部與北部均臨海洋,其西北以基隆斷層與汐止煤田相鄰,其南界為田寮港及深澳坑兩斷層,斷層之南為四脚亭煤田。田寮港為一舊地名,用以概稱基隆以東及深澳以西之產煤地區。
本煤田之石底層呈一同斜構造,地層走向以北 70 至 80 度東至北 70 至 80 度西為主 ,傾向東南或西南,傾角在十餘度至二十餘度間。此一煤帶全長約八公里左右,向東延 伸至海底,構成臺灣全省最重要一海底煤田。此一煤帶復為若干南北向之橫斷層所切響 ,其中最重要者為八斗子橫斷層。
石底層在本煤田內有四可採煤層,為中煤層、本煤層、下煤層、及最下煤層。在中 煤層之上 29 公尺處有一上煤層,厚.2至0.25 公尺。以前僅調和煤礦曾經開採此煤層 ,現因煤層過劣而停止開採,故其煤量不予估計。 中煤層厚.2至0.3公尺,因煤質欠 佳,開採者亦不多。中煤層之下17 公尺處為本煤層,厚.7至一公尺,爲最佳煤層。 但在陸上部分已將近探盡,目前僅有海底煤田之本煤層可供開發。本煤層之下約38公尺 為下煤層,厚0.3至0.4 公尺, 為僅次於本煤層之另一優良煤層。其陸上部分亦所餘不 多,但海底及海邊部分供尚未開採。下煤層之下約一百公尺左右爲最下煤層,厚0.25至 0.35 公尺。此為開發歷史較晚之煤層,目前陸上所有各煤礦均以開採此一煤層為主,海 底部分尚未開發。
本煤帶東延至番子澳海邊,隨此海岬延伸入海底,構成本省經濟價值高而產量最大 之一海底煤田,現由建基煤礦經營。目前該礦以開採本煤層為主,其他煤層尚未在海底 開發。本煤層在陸上厚約 0.9 至一公尺,向海底延展,煤厚已減為07至09公尺。其煤 層走向亦由海邊之北40至50 度東向海外漸轉爲東東北或東西走向,此一轉向可使煤帶 移近位於其東南之深澳坑斷層。如此走向之轉動機積不變,海底部分之石底層煤帶在延 伸至一相當距離後,即將為深澳坑斷層所切斷,此將影響全區煤量至甚。
此次估計田寮港煤田石底層所含可採煤量為7116,820 公噸,較民國47年之估計數 字增加約一百七十餘萬公噸。此因海底部分根據新資料增加煤量甚多,但陸上部分則有 減少。此次海底煤量估計僅以本煤層爲主,向海外延長計算僅達25公里,因恐其有受 深澳坑斷層切斷之可能。如將石底層其他可採煤層之海底煤量亦加入估計,再將海底估 計長度增加,其全部煤量數字尚可增加不少。在全部可採煤量中,本煤層佔 3,806,621 公噸,下煤層佔 1,442,214 公噸,最下煤層佔1,617,396 公噸,中煤層佔250,589公噸; 但最後一煤層之煤量,可能甚少有真正開採價值,僅提出以供參考。( 頁13, 臺灣之煤礦資源)
3:田寮港煤田 煤礦:
12建基坑煤礦,13建山煤礦,14榮隆煤礦,15調和煤礦,16華南煤礦,17永源煤礦,18新豐源煤礦,19窗嶺坑煤礦,20通成煤礦,21信義煤礦
,(臺灣之煤礦資源,圖)
4:
(一)水車空、窗嶺坑:位在深澳坑路三十二巷一號,有應公廟旁邊。此礦坑在清代已開採,屬直井,有水車吊容器下去裝水或盛煤上來,故名水車空。戰後,李建和曾擁有此坑 的礦權,並將礦境名改爲「窗嶺坑」,本坑在民國五十二年
停工。
四)磚仔坑:指培德路十二巷底的礦坑。培德路十二巷是 一個東西向的坑谷,有溪流順坑谷而流,但現在溪流被舖蓋 起來。此礦坑坑口原來還可看見,近幾年來利用地方建設經 費把坑口給封起來。
(五)圓仔湯嶺、圓窗嶺:指今培德工商學校和美上美電子 公司所在的山嶺。此山嶺當地人稱爲圓仔湯嶺,附會一段神 仙老翁賣湯圓的民間傳說,後來雅化爲圓窗嶺
(六)流籠頭:指今美上美電子公司南側地方。日據時代, 深澳坑已經是一個產煤要地,其生產的煤礦即利用纜車吊到
這裡,故本地稱流籠頭
(七)流籠腳:在今信義國中附近一帶,日據時代是通往深 澳坑的「倒地流籠」車頭所在,因位流籠頭的山嶺下,故名 流籠腳。倒地流籠指流籠以機器帶動,貼地而行,而非吊在 空中。由流籠頭到流籠腳這段「流籠路」,即今培德路十四 。
八)火藥庫:指今培德路旁的軍營——韋昌嶺。日據時代這 裡是軍火儲藏所,故稱火藥庫。現在火藥已遷走,是普通軍 營所在地。( 頁27, 基隆市志)
5:
窗嶺39-52,51876 公噸。
(基隆地區煤田煤帶及煤礦分布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