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早上十一點。告辭愛書人,遵從指點,來到豐原客運豐原站搭乘十一點二十分207豐原-谷關公車,前往南勢,稍來坪。
豐原客運豐原站位於在豐原火車站右前方,繁華的街市中,矗立一座歷史建築,二樓起透天,【頂街警察官吏派出所】。商圈裡許多美食,滷肉飯等等商店客滿。
立冬了,虎頭蜂的分巢應當快結束。立秋到立冬,幾乎完全沒有趁著全台灣到府收購二手書,探找深山裡的金,煤,銅礦,畢竟這是虎頭蜂保衛家園最熱烈的季節。
上禮拜兩次到嘉義到府收書,離奮起湖火車站大約二十公里。最後還是沒去奮起湖,轉梅山鄉太和村農會旁,阿里山鄉來吉部落,尋找阿里山煤礦,除了時間太趕,也是擔心虎頭蜂。
這禮拜轉涼,虎頭蜂可能休息了吧?在山區,耆老們常跟我提醒留意虎頭蜂,來了一隻,馬上掉頭,千萬別想繞路,快跑前進,揮趕。
穿著過膝雨鞋,雙腳套上寬鬆白色長袖套,白色長上衣與淺色短牛仔褲。過膝雨鞋是為了避免溯溪,攀岩過程中滑倒,防水性強,也比較能防止水蛭。
應該穿長筒的,甚至是沉重的電工用長筒膠鞋。陽光炎熱,穿那種鞋子走在嘉義街上似乎有點怪異。
尋找礦址,向來搭大眾運輸系統或是徒步。礦業老師常在戶外的民間,這兩種方式最能有機會學習。
星期五的207公車,總站出發滿座,也站了擁擠的乘客。
雙排雙人座位上坐了一位女士,客家口音,矯健與年輕,是一位小姐陪同一起上車,她說,已經當曾祖母了。她指點我:
八仙山站到豐原站的機關車路上,似乎沒見過煤礦。
民國五十二年八仙山林場解散,就讀八仙山國小五年級。
八仙山出生,長大,直到十二歲才轉學東勢國小學。
八仙山國小每年級各一班,一班各約二三十個人。
八仙國民學校另外有佳保台分校,學生人數也是這麼多。
學生都是林業家庭。
爸爸是製材廠的內勤,媽媽是製材廠洗澡間的鍋爐燒水工。
爸爸讀過【漢塾】,懂得漢文,如果在世,一百多歲了。
日本人時代,爸爸認真學日文,日本戰敗,他又跟外省人勤學漢文。
光復時,八仙山林場以及八仙國小來了很多外省人,他們也很樂意幫助爸爸和本地人聽講寫識。
除了這兩種,爸爸更是懂得山地話(原住民語)。
當時的原住民族年輕輩都能講當時的國語-日語,溝通上本來就沒有問題。
然而,會講原住民族語更是能精準表達以及尊重原住民族。
八仙山農場工作期間,爸爸當選了幾任和平鄉的鄉長,任滿還是回到八仙山林場工作。
七個兄弟姊妹,全都是在八仙山過了童年。
八仙山的員工宿舍,兩房一廳一衛浴,大約二十來坪,木屋,屋頂是一層層的木板,很公平,員工住的都是相同坪數。
八仙山林場有機關車,也被稱為五分車,一節節,可以通往豐原,中間分別是翁子、半張、朴子、埤頭、石岡、九房厝、社寮角、林厝、梅子、學校裡、土牛、和盛,水底寮、馬鞍寮、麻竹坑、白鹿、久良栖等站。
十二歲之前,早上,下午各有一班載客機關車,自動的,不是人力推的,車體比一般火車來得窄,有車廂,純載客用。
載木頭的沒有車廂,親像是部隊載運卡車,坦克,四分之一指揮車的車皮,絕對禁止載客,怕危險。
每根木頭大約兩三三個人環抱的直徑。出入不是很方便。
有一次發生意外。爸爸抱著七歲的我,媽媽則是懷著五歲的弟弟,搭上了八仙山站到久良栖站之間的木材卡車。
這一段是平地,本來載木頭是不可以載人的,爸媽有急事外出,而且,林場幾乎常有類似情況。很像煤礦法規規定,礦坑內的運煤車不可以載礦工,可是若是等待載礦工車,這可是漫長的時間。
經常事故,卻經常載,不得已的違規。
那回是載運很長的木頭,兩台卡車,一前一後,分別牢牢綁住木頭的前與末端。
爸爸和我站外側,媽媽弟弟在中間,沒想到,後車的煞車失靈,後車往前追撞。爸爸緊緊抱著我跳得快,媽媽弟弟在內側就來不及,媽媽腰骨,弟弟右大腿都斷了,立即趕送省立台中醫院,獲得很好治療,祖先神明保佑,都有治好。
林場跟礦場一樣,是一碗很難捧的飯,常常流籠墜落,卡車失事,製材,鋸木,拖運木材等等引發的事故。
小學三年級,八仙山林場的流籠,超載,總共有十五個人,因為乘載過重而墜落,全部罹難,十五座棺木就擺在八仙山車站前,當時很害怕,上學不得不經過,幾乎是跑百米地跑離。
鋸木,拖木,製材廠的意外更是多,可以說,很多木頭是林工的血,汗,生命換來的。有如早期的魚,炭與黃金。林場工人也與漁夫,礦工類似,冒險與危險,只能放寬心與謹慎。必須很團結,八仙山的林工都很互助。一年三節之外,八仙山林場,沒有甚麼特別的重大的特殊節慶,家裡每個月的初一,十五照例慎重祭拜祖先與神明,感謝與祈求庇護。

三十分鐘後,小姐客語溫柔提醒女士,說該下車了。這時,才發現抵達豐原客運東勢站。與她們點頭和道謝。女士提醒我,山裡原始,注意安全。很多乘客下車,依然坐滿,剩下五六位是站著。

陳千武詩人陳千武詩人【林工的呻吟】隨筆裡,敘述了林工的危險性。1984年,他說,林場的工人們就是這樣賭生命賺錢的,差不多每週或是隔一週就有受傷的工人送到醫院來,服務於林場人事室,擔任人事管理員的陳千武,在文章裡提到了兩位躺在急救病床上的兩位受傷員工,{他倆眼睛要說的話我很瞭解,我點了頭給他倆最大的安慰。隨著主治醫師的手勢,他倆都會發出低低的呻吟聲。還好,能呻吟才有救。}(陳千武全集第十二集,頁85,台中市文化中心)

程兆熊學者【台灣山地日記】七月五日記載,上午八點半由台中經東勢,稍來坪抵達谷關,換乘電力公司工程車抵達達見,晚上在水文站過夜。稍來坪是和平鄉公所的所在。他在開卷說:{山行艱險,生命往往在呼吸之間,一有失著,即墮深谷中,不復能有生命。沉思至此,自只好一切放下,如此行能平安歸來,自更須謝天謝地。(民國四十七年,長光堂出版,程兆熊著)

三十分鐘,過了稍來坪,南勢。這裡是文獻上煤礦的地名所在。但是再兩站的【和平衛生所】的打鐵坑,吸引了我的注意的。猜想著煤礦,林場都該是需要打鐵師傅,或許這裡與煤礦有關,可以獲得稍來坪,南勢,黑田山等等煤礦的資訊。

基督教長老教會南勢教會建築典雅壯觀,幾乎是打鐵坑最美的建築。一旁的站牌鐵柱貼著和平福山宮三山國王的香條。馬路對面一位中年先生,正要騎著摩托車外出,指點我,不曾聽說有煤礦。
尋訪炭礦,就如同寫論文,一本書沒看到可引用的論據,繼續讀下一本。
隔壁一位耆老,正將一卡其滿的百香果,提上機車前踏板,袋子裡粗估有二十個透明塑膠袋,各裝了十顆百香果。
一提到南勢的煤礦。眼睛瞬間更亮的他說,他差一點是煤礦的交通(採買)工。耆老就如同剛剛那位女士,腳手俐落,讓人猜不出年紀,南勢的煤礦幾乎都是民國四十年代的往事,他這麼年輕,有可能嗎?指點我,今年91歲。心想,這可比陳千武年輕十歲,比剛剛女士長個十來歲,那是很有可能的。
擔心是客家人,我是以國語請教,很標準的國語回答我,但是沒有客家或是泰雅族腔調,以為他是渡海來台第 一代,或是平埔族。請教過程中,他的女公子來問其老農做事,是使用河洛話。
為何國語講得那麼好,他說,河洛話是爸母講的話,但也會講日語,淡薄仔的原住民話,國語是當兵時學的,部隊三年,講台語是會被罰的,因此學好了。
耆老以河洛話指點:
當兵回來時,朋友介紹給我認識一位煤礦頭家。礦坑位於烏筆坑溪的烏筆坑。站在和平鄉衛生所公車站牌往對岸(大甲溪左岸)看過去,就是烏筆坑,煤礦位於烏筆坑的坑心(中間點)的正邊。從福民國小公車站牌(黃九,黃十六公車站牌),接機關車路(八仙山林場五分車道)往前走七百公尺可以抵達第一條直下大甲溪的溪溝,這就是烏筆坑,再上爬五百公尺,煤礦所在。這座煤礦的坑口是平水坑,坑內沒有天車,坑外與山腳非常陡,無法使用台車,於是礦廠老闆建立了流籠,上下坑口與機關車軌道之間。機關車到這裡設有一個簡易降煤車站,方便這座煤礦的煤炭運出。當時,一階一階的泥階,行到礦坑口。兩座木板工寮,每座礦工寮跟一節電聯車長寬。每個房間很窄小,簡單,沒有八仙山林場的宿舍來得好。坑道我沒進去,很深,很窄,可以站立,感覺是天冷隧道的幾十倍長,行七公里。這樣不行,採買是很開時間的,而且是要到東勢市場。於是就放棄了。這座坑多少礦工,不曉得,開採了幾年,老闆沒有賺到錢,出產的煤炭也少。

耆老的女公子再次出來,建議我,改天再去,立冬了,天色暗得早,走路來回要五六個小時,太晚了。除非先搭207等等公車到天冷吊橋,再走路過去,可以節省一半的時間。公車路線通往谷關的很多。
耆老想了又想,突然說,現此時中午十二分,待會一點正,剛好有一班黃九公車,一天三四班,是免費計程車,可以到終點站福民國小。
好開心。鞠躬告辭,女公子進屋繼續忙,耆老上車。請教這百香果是要做甚麼?他說,放在別人的店裡寄賣。我立即跟他買了一袋,預備找完礦坑口再吃。鞠躬感謝並且目送。
果然有黃九計程車公車站牌。只是上面寫著必須前一天預約。準備放棄,十二點五十五分還是沒有其他公車。
耆老卻又再次出現,送好了百香果。我說,要前一天注文。他說,山裡人哪管這個。黃九,是為了更內山的居民,出來和平衛生所,或是到東勢看病用的。我說,這是給居民方便的,我可以搭嗎?他說,中午過後,搭的人少,要我上車。還有四分鐘,他站在站牌前(台八17公里附近)對岸(左岸),指點我,四棵檳榔樹中間望過去,就是烏筆坑,坑口就在山谷正中間,就在與大甲溪垂直的溪溝的正中央,很好找。黃九公車來了,他看著我上車才離去。
這是計程車,引擎蓋上貼著小黃公車的圖騰,可以讓四位居民乘坐。
直到終點站,還是我一人,我就無須中途讓座。稍為安心。向司機先生致謝與致歉。他說,原來你是要到更內頭?可能是我穿雨鞋,他誤會我是要作山吧?他跟我提醒,一點五十,三點三十,四點四十,各有一班公車,但是三點三十分是黃十六,往二十一號道路的。福興宮牌樓前下車,再走向大林國小,天冷福興吊橋到台八線天冷站牌。
終點是岔路。右轉是社區,左轉往機關車車路。既然,煤礦是在烏筆坑的坑心,而且右側似乎往山裡走,加上看似社區,可以再多請教幾位耆老,於是選擇右側。
美麗的社區,卻沒見到行人。十分鐘路程,見到一整個平野的葡萄,百香果等等的高架網水果作物。房屋就在果園裡。這裡是白毛台。平野有十來座足球場寬。遠看河對岸的和平,南勢,打鐵坑,東方是墨綠的中央山脈。右岸河谷中,有堆積的砂石與機器,看起來不像是砂金礦的重機器,一如宜蘭縣和平溪上游所見到的。大甲溪和平區的和平地方,風景秀麗,卻也是砂金的重要蘊藏地。
白毛台住家群,跟和平地方相仿,家戶門口植有各種少見卻又燦爛的小花。沒見到商店。黎明,趕時間,早上到中午 點三十分,只吃了一塊小七買的紅豆麵包。被包裡有百香果,但我不敢吃,怕口齒留下了氣味,待會山坑裡吸引了虎頭蜂。到府收書人是不怕餓的,習慣忙完再吃,倒也還好。又走了十分鐘,終於一位小姐從住家走出來。熱心問我要爬山嗎?指點我,立即回頭,深遠【隧道】是在機關車路的上方,而不是這麼高的白毛台。嫁來此地,並不曾走到隧道裡,但是聽先生聽過,似乎是礦坑,以前可以走到,後來有地主在路口建了民宅,沒辦法往上走,如果涉溪,千萬注意安全。
鞠躬感謝後,立即回頭。再五分鐘一棟住家居然又走出一位女士,證實了這個礦坑,而且肯定地說是煤礦。
根據兩位指點的小徑,我在回程第一條右轉岔路下切。途中的門牌寫著【新社區民福@@號】,大門緊閉。繼續下降,來到了大甲溪的機關車路。前進六百公尺左右,第一道毛筆一般地豎立的溪溝,貫入大甲溪。路牌寫著【民化@@號(一鄰)】。山坑的入口上升處,有一棟四十坪大的二樓鐵皮屋。沒有人回應。這裡是一路走來,唯一有空地的平地,大約一座籃球場寬。似乎很符合打鐵坑耆老的指點。溪河已經被整治,夾束成一.五公尺寬,兩側堤岸兩公尺高,堤岸寬約二十公分,必須很小心。
照例,先大吼幾聲,跟山豬通報有人類到了。這是宜蘭武荖坑溪的獵人耆老和一位小姐教我的。那次蠻妙的。從武荖坑溪公園入口走到武荖坑溪上游,三個小時後發現了關聖金礦的幾座平水坑礦坑。在去與回程中,見到兩次大型山豬的山豬在溪谷裡奔跑而過,懷疑是這招所致,避免了與牠們相遇的尷尬。不過,這反而吸引了獼猴群的靠攏。
將到府收書工具,手推車,百香果嚴密包在被包哩,全部放在這棟建築門口,被包上放上樂伯二手書店的名片,好讓回來的屋主知道誰從河道走到後方溪谷。
走到屋後,溪河右側是一道急斜坡,往上延伸三百公尺,寬約十公尺,等於是一個長方形的空地,像是在溪谷山林裡,被半直立放置的一根大鎮尺。空地上的荊棘草莽,高到大腿,其中並沒有路徑,踏著微微路痕攀爬而上。沒放過任何的崖壁,好不容易,爬上去看了,卻都沒有坑口蹤跡。還好沒有穿山甲的坑道,中華虎頭蜂很喜歡在廢棄穿山甲坑道築巢。可能是我早上吃的紅豆麵包,仍然有香氣,幾隻小蜜蜂放下咸豐草花,跑來探看。趕緊拿出衛生紙再將嘴巴抹乾淨,再次帶回口罩。幾步後,牠們宛如貓兒確定行人沒帶罐罐,沒趣味的走了。安心了,小蜜蜂群很容易吸引虎頭蜂前來掠陣。
兩百公尺後,堤岸沒了,是個右急轉,開始是溪床與岩石,確定天空沒有烏雲,不會突然下雨,開始溯溪。說是溯溪,不如是攀岩。乾涸的河床還蠻好前進的。再兩百公尺,居然是一片葡萄園,大吼幾聲,沒有園主應答。等了五分鐘還是。撤退。
下山走堤岸那一側。耆老說坑口在溪溝右邊,但我還是不放棄左邊。結局還是沒有。或許,爬得不夠高,或是,不是這一座溪谷。

鐵皮屋前立即檢查肩膀,雙腳,手臂有沒有水蛭沾黏或是嚙咬,都沒有。雙腳的袖套沾滿了鬼針草的種子,松針似的密密麻麻。清理一番後繼續前進。
下到機關車路,再前行,三十公尺,一座溪谷,它是在所走的山谷的背後,隔著山稜線,似乎比較寬大。溪河則是被約束在左側。兩條溪被靠著背。兩點五十分了,不允許再登上。回到福民國小站牌的途中,一位後中年先生指點,這裡沒有煤礦。煤礦坑口在大甲溪更上游,只是大部分的被土石草莽給掩蔽了。他是騎車被我發問而停下,很熱心,但不敢多請教,怕打擾他太久。

太開心了,匆忙間,忘了請教是那些地方?也包括黑田山,谷關嗎?宛如,耆老指點時,沒有請教新社區烏筆坑煤礦是拖龍坑,還是輕便台車坑?

這個煤礦坑口很接近黑田山,似乎是開源煤礦,而且不只一個本坑口。【臺灣東勢煤田探勘告】是民國47年【經濟部煤礦探勘處】發表,說:

黑田山煤礦為本調查區開採最盛之一煤礦。煤層位於白冷層中。礦
區位於本區東緣八仙山林場鐵道以南山溝内,交通運輸有鐵路之便,頗稱利捷。煤露頭分見於黑壁坑及
其上游山嶺黑田山及臭頭山一帶,分佈範圍頗廣。就黑壁坑溝内所見煤露頭之分佈情形,此一帶煤可
分爲三層,各煤層相距自25至40公尺不等。上中煤層煤質至劣,多炭質頁岩,且厚薄變化特甚,均無
價值。最下一煤層厚自 10 至40 公分,平均可達20公分,上下均係黑色堅頁岩,煤質較佳,似仍多雜
質,價值亦低。本區地質構造至爲複雜,煤層受若干小斷層割切,被分爲數小段,各不相連,其走向及
傾角亦多變化,常受各斷層所限,無一定則。本區一般煤層多作北東走向,傾向東南,傾角常甚大。但
煤層走向傾角之局部變化特多,未能詳述。黑田山煤礦由開源煤礦經營有年,最初在黑壁坑出口靠近林
場鐵道處沿煤層開本坑數處,曾產少量原煤,旋以煤層變化過甚產量稀少而停止探進。現聞主要探礦工
程已轉移至黑壁坑上游一帶,顯然因該處煤露頭較佳之故。但掘進後是否仍維持原狀,尚難預知。

(頁40,臺灣東勢煤田探勘告,民國47年經濟部煤礦探勘處)

回程搭上黃十六公車,猶原是親切的黃九司機先生。再三致謝與致歉。我說,這種小黃公車對老人家出入以及看醫生很方便。他指點,這是很好的政策,只是時間比較多限制。他又再次指點我,如何走到天冷公車站,不要貪看美景,今天是周五,而且快四點了,谷關遊客,學生放學,公家下班,車子會很擠。
還是景緻羈絆人,耽擱不少的時間。和平地區的住民都好溫柔,福興橋下,一位中年先生正溫婉地客語與路過的女士聊著天。果然是乘客更多,往豐原火車站的昔日機關車路更是塞車。

抵達豐原後,趕緊撥開百香果,香甜,扎實,連吃三顆,好感謝耆老。
2023年11月11日。台中市豐原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老書。非常感謝愛書人,耆老,女士,黃九司機先生,小姐,先生們。

(頁40)臺灣東勢煤田採勘极告,民國47年經濟部煤礦探勘處

以下是舊筆記兩則: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一切都要放下的職業。八仙山林場與陳千武詩人,程兆熊教授與和平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樂伯二手書店 的頭像
    樂伯二手書店

    負責人親自每天全台灣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藝術書學術書0958571502樂伯二手書店(立立二手書店)

    樂伯二手書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