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書人割愛了珍藏的胡適先生研究書籍,讓給樂伯二手書店以及另一家同業先進。
很開心。
只能停留一小時,無法向教授請教與學習。
教授專門研究胡適先生,讓人好尊敬。
教授的指點中,提到了台南永福國小是胡適幼嬰時期的故居,後來跟著家人搬到台東。
今天很遺憾,無法到永福國小,就像上個月到台東,向另外一位中文系教授受讓書,也是沒有前往胡適一家人的故居,以及利吉利吉這兩個地方。
胡適的爸爸跟瑞芳很有淵源,四次抵達視察,胡適的爸爸胡鐵花先生也是開明派,在是否開放給人民開採黃金砂的【開採派】,【禁採派】中,屬於開採派。
胡鐵花對九份,金瓜石金礦山以及基隆河砂金是有很大的功勞的。等級等同在台灣很多廟宇裡所供奉的【老大爺】,【前賢】,是對開發大有功績的。
我這九份人,到了台南,台東到府收書,卻都沒去走走。
李敖先生對胡適在台南,台東的過往,有深入的敘述:
{....胡適生下來的第64天,他的父親就被派到台灣。光緒19年(1893)2月26日(4,8),胡適的母親,四叔介如,二哥嗣秬,三哥嗣秠和胡適自己(還有老媽子)一同到了台南。那時候胡適不到一歲四個月。先住在台南。住了九個月又十一天。住的地方是台南【道署】附近。就是現在台南市中區永福路北段永福國民學校。他作夢也沒想到在七百一十八個月以後,他居然遊子歸來,在面目全非的舊居旁邊,做了無限的感慨。小時候的胡適由台南移住台東,在光緒十九年十二月。那時候已經是1984年1月了。胡適在台東共住了一年零十八天。這天是1895年2月7日,是他見父親最後的一面,那時候,他正是三歲一個月零二十一天。和台南訪舊一樣,胡適在58年以後,從台南飛到台東,重溫他當年那模糊的舊夢。}
{{民國25年日本人前島信次說:{在中國掀起一大波瀾的胡適氏的學問,其實是在台南台東兩地,以天真的小手握住筆管,慢慢地練習的數百字奠定了基礎的。.....。}。}}
{這日本人描述下的小孩子,當時生了半年大病,所以在體力上非常衰弱;但在智力上,他卻能以不到三歲零兩個月的年紀,認識了七百多個方塊字。57年以後,台灣老學者黃純青,帶著驕傲的心情宣布-
{台灣確是胡適博士之識字發祥地。}
{台灣確是名聞天下權威學者胡適博士之識字發祥地。}}
{黃純青宣布後38天,胡適在台北,在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歡迎會上演說,自稱他是半個台灣人,並且說:{黃先生說我是台灣人,的確台灣是我的第二故鄉,幼年時我曾在台灣住過一年又十個月。.....。}。}(註一)
胡適似乎是溫厚重感情的,一生最後的貢獻第-南港-的居民給他五星級的送行。
記得一位錦興煤礦的耆老,今年應當七十三歲了,他指點我說:
{我爸爸是改修工。我是舊莊國小畢業的,見過胡適來學校來領獎狀,他就像一個上台接受表揚的模範退休礦工,歡喜中有淡薄仔的歹勢。現在回想他的面型,他真的是古意人,很單純。}
中央研究院和胡適先生與南港煤礦有很深的淵源。
研究院路本身就是以前的臺車道路,研究院的周圍就有舊莊大坑,四分子和往六張犁等等地區的煤礦,主要的比如說:南大(金龍),錦興,順興,錦山,新豐,豐源,裕豐,華德,新富,共和,和光煤礦等等將中央研究院半月型環繞。(註三)
胡適是世界巨星,但是沒忘記中央研究院所棲身的台北縣南港鎮。比如說,他和台北縣長戴德發醫師,教育部長劉真先生和南港選出的李福人議員等等共同催生舊莊國小,並且捐獻五千元給這所剛興辦的小學; 為南港地方爭取公路局台北南港專線等等。
而南港人民給他的回報是,當胡適過世後,靈柩移往中央研究院時,南港居民幾乎家家戶戶一桌鮮花素果,為胡適路祭,和,縣議員李福人捐地提供中央研究院闢建為胡適紀念館及胡適公園。(註四)
大坑和四分子產煤地區是屬於南港煤田。日本時代初期就已經開採。(註三)
胡適可以說,晚年所看的南港,是一個煤礦山城。而胡適似乎也認同,底層辛苦人的薪水,應當不輸給學者。
民國49年12月7日,胡適談起紐西蘭 碼頭工人的薪水比大學教授都高,美國也是如此。因而又談說起美國礦工工會會長路易斯(John L. Levis)的為人,說:
{煤礦的工人是很苦的。
路易斯改良礦工的生活,做了不少事,因此工人都佩服他。
他在紐約是個有力量的人了。
在美國,女兒到了成年人時,父母就要為她開一個舞會,叫做Coming out。
路易斯有一個女兒到了十六,七歲時,他為這個女兒開了一個舞會。
那天凡是在紐約有身分有地位的人都送花籃,這些花籃都是很貴的,就有一千多隻。
光是他這樣的舞會,你就可以知道它的規模之大了。
這個礦工工會很有錢,他們有力量捐款幫人競選總統。
這次甘迺迪的競選,工人是幫他的;但尼克森還能得到這麼相近的票數,實在不容易。
美國在1933年以前,美國政府還不承認工人有集體的組織。
那時歐洲早已有了工人種種的保障了。一直到羅斯福在1933年實行新政後,才承認工人有集體的組織。
路易斯的勞工運動,對工人的生活幫了很大的忙。於是有安全保險,老年保險,失業保險,從此美國工人的生活改善了。這個羅斯福總統的新政對美國的貢獻是很大的。
工人的薪水提高了,碼頭工人的待遇比大學教授高,路易斯薪水比美國總統高得多。}(註二)
胡適的血液裡似乎有他的爸爸善良特質。
甲午戰爭前一年是1894 年。當年臺灣煤礦業正蓬勃開展,胡適的爸爸胡傳(鐵花,鈍夫)先生是熱忱於國計民生的官員。
他是臺東州的長官。到了轄下的利基利吉社考察煤礦。黃嘉謨學者說:
{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春,臺灣煤務又受到地方官員的注意。
當局先是考慮把原由官辦的基隆煤礦交由華商公司承辦, 條件是官方需購煤炭, 每噸只付償銀二元零五分,(每噸較市價減低一元左右),而遷延未能定議。
同時,臺東知州胡傳於請購輪船以利後山與臺南,臺北間的交通後,復親赴州屬利基利吉社勘察煤礦,惜也未及定計開採。
同年五月以後,中日朝鮮事起,清廷密諭臺灣籌防。}(註五)
上原是日本時代臺東廳臺東郡卑南庄的【大字名】;
更早期是臺東廳卑南區利吉利吉社。
清朝時期屬於卑南撫墾局利吉利吉社。
戰後,稱為利吉村。
不曉得,胡傳先生所說的利基利吉社,是否現在的利吉村?
就當作是好了,期待下次台東到府收購二手書,可以到這裡走走。胡傳曾經四次到了新北市瑞芳區龍潭堵,並且在禁採,開放採的爭論中,主張開採黃金。
胡傳(1841-1895)字鐵花,號鈍夫,曾經在台任官三年半,胡適說他{面容紫黑,兩眼有威光},在{鈍夫四十七歲小景}(1886年)相片,果然是。
吳齊仁學者{從鈍夫年譜看胡適的父親}一文中說,胡鐵花短短的五十五歲的生涯中,逃難佔去四年。二十歲到二十四歲都在逃中度過。力氣大,高壯,十五歲即可日行六,七十里,逃難中,始終擔負著重任。(胡適作品集,四十自述,遠流出版)這樣的體格,或許,這也是胡傳當年在台灣可以維持健康的原因之一吧?胡傳的著作裡,他的幾位隨員不適應台灣,很不幸,因而犧牲性命。
胡傳先生在12月初二【覆胡虎臣(寶鐸)書:】說:
{此次遍歷臺疆,往來於炎天熱日之中,瘴雨蠻煙之內,六閱月之久,從者三人先後死亡已盡,…..。}
9月28日【致邵班卿書】中也說:
{…..弟於台澎建城置官設險駐兵之處,業已遍歷其境,......。弟自渡台以後,往來於炎蒸瘴炙之中,首尾凡六閱月;從者三人先後告病,死亡已盡,只剩孤身。…..。}
蔣師轍先生【臺游日記】同年6月的記載也說;問過胡鐵花,經過的地方都是蠻煙瘴雨,隨從三人,兩人病死,一人病倒,而他卻一身泰然康健,真是鐵漢。
胡傳先生身體的底子真好。
只是,胡適剛出生時,似乎沒有繼承到這點。
胡適,胡傳與瑞芳(龍潭堵)各有淵源。
胡適與台北縣長戴德發縣長,合作開創新局,巧的是,後者是瑞芳執業出身的醫師。
胡傳的好友張經甫 (字煥綸)先生也是受到巡撫的邀請,剛在同年同月1日創辦 金沙局,經理局務並且起草章程。
與張經甫先生友好,共遊學過龍門講舍的蔣師轍 先生也正好接受巡撫之聘,於三月間抵台,襄校台南,台北的試務。
這三位在台期間,交往密切。
光緒18年前後在台的文武官員,對於此項設局抽釐開採砂金之議,分成兩派看法。贊成採金與反對者恰好可以從胡傳先生的【臺灣日記與啟稟】以及蔣師轍先生的【臺遊日記】兩本書為代表。
也是很特別,開放採金是經過一番鬥爭的。
幼年成長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礦山的台灣史與礦業史專家-唐羽先生,更進一步說,金沙局;在當時屬於基隆廳的龍潭堵(瑞芳)設立總局。之下設龍潭堵,暖暖,六堵,七堵,四腳亭,頂雙溪等分局。
胡傳先生的【臺灣日記與啟稟】裡提起了前後四趟來新北市瑞芳區;
第一趟是;
同年的三月17日,與張經甫先生坐火車到八堵;換轎至煖煖(原文是煖煖)街;會晤張劍臣,章惜卿,鄭伯玨,黃圃生,郭梅岑等人士。用餐完畢繼續走,五里至碇內,又五里至四腳亭,又八里,天已昏暗,龍潭堵。
18日,偕同張經甫先生沿石碇溪(基隆河)而上,行四里至瑞芳店。過溪而南,四里至苧子潭,又五里至半林莊。過溪而北,復東行二里至九芎橋,再十里即三貂嶺。
這條路線也是陳俊先生編著的【臺灣道路發展史】所說的清代基隆通往宜蘭的三條陸上道路之一。里程數,站名與道光9年(1829)姚瑩的東槎紀略接近。陳俊先生說這條道路可追溯到西班牙時期,乾隆年間有白蘭(平埔族)者開鑿窄道,以利通行。
後三趟則是他在三月19日接任全臺營務處總巡委員之後,直到8月19日陳請銷差,8月26日獲准之前為止。結束全台灣的行程的當中。是公務上路過,或者專門來瑞芳區巡閱。
最後兩趟是:
(一):同年的八月初七日:
{由基隆廳代雇夫六名赴宜蘭;記程二站半,每站每夫洋銀七角。這一趟住宿在瑞芳店金沙釐局,賞廚夫洋2元。}
(二):然後8月16日再由宜蘭起程;18日回抵基隆廳所屬之瑞芳店,四腳亭,煖煖街等處,巡閱這地區的銘字副營前哨,左營前哨,右營左哨,他說,這些都是{金沙釐局及彈壓礦丁}的部隊。
關於全台防務如何?在呈給巡撫,道等長官的稟稿裡充滿憂慮與不安。這不是今天的主題就不多扯了。
胡傳先生所記載的瑞芳區地名除了【半林莊】(懷疑是待查外,其他還在使用中。
半林莊-會不會指的是光復里,三爪子的柴寮子旁邊的坪林?會這樣聯想是因為,或許因著胡傳先生因著音譯而記錄?他在【台灣日記與啟稟】將瑞芳店三字寫成【瑞馨應】,四腳亭寫成【四角亭】,…..暖暖寫成【煖煖】。
胡傳的氣勢不輸給兒子胡適。
胡傳在同年的九月初一獲委為提調臺鹽務總局兼辦安嘉總管。當天晉謁唐景崧巡撫。初二就在機器局拜訪張經甫與蘇治生兩位先生。
初五,蘇治生先生設餞招飲。
胡傳先生宴後,寄贈了一闕詞給主與客們:
華嚴世界,任憑我踏遍雲山千疊。瘴霧蠻煙,籠不住磨牙吮血。試問當年,英雄幾輩,學班超探穴?寒光射斗,看來辜負長鋏。
只當竹杖芒鞋,尋常遊覽,吟弄風和月。圓嶠,方壺都在望,無奈海天空闊。浪拍澎湖,秋涵鹿耳,應笑重來客。哪堪驪唱,正逢重九時節。
【臺灣日記與啟稟】由胡適先生整裡交由台灣銀行印行。寫序的毛子水先生說:
{….這雖然是一位地方官的日常生活和公事的記錄,但從這記錄裡 ,非特可以看出清末政治和軍事一部分的情形……,以及一個實事求是的讀書人對於改進政治的措施。….}。
而胡適先生寫給黃純青先生的書信中說:
{這些公牘與私函都是割台之前三,四年中(光緒18年到21年)的難得史料。…是最詳細,最切實的全台遊記與全台兵志。….。}
對我這淘金區的子民來說,何嘗不是最好的淘金斷代史?1892年的二月到八月,九份山下基隆河上的淘金熱。
胡鐵花先生幾度從瑞芳區越過三貂嶺住宿雙溪區然後抵達宜蘭。算起來也是礦區的先行者。這讓人深感榮耀。
非常感謝台南與台東的兩位教授,期待再次讓書給我們樂伯二手書店,到時候一定要去走走。也很感謝同業的幫忙。
2024年9月11日。台南到府收購二手書。
註一:文星叢刊。李敖。胡適評傳。民國53年。
註二:胡適之先生晚年談話錄。胡頌平編著。民國73年聯經出版
註三:( 詳附錄: 頁350,頁355臺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臺灣之煤礦資源。)(台灣煤田及主要煤礦分布圖。民國47年12月,經濟部煤礦探勘處台灣省地質調查所。)。(詳附錄,臺灣之煤礦資源)
註四:( 詳附錄:頁,146,108,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特刊 (5),遠路不須愁日暮,胡適晚年身影,編者/楊翠華,龐桂芬,出 版 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發 行 者/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董智森先生,南港設鎮(區)五十週年紀念南港回顧)
註五:(原註:胡傳:臺灣紀錄兩種,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印行,上册,家傳,頁五;又,日記,頁六六。又, 參見下冊稟啟, 頁47。)( 頁244,民國七十一年中央研究院 專刊(2) 近代史研究所。甲午戰前之臺灣煤務,編著者:黃嘉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發行)
註六:台灣省通志疆域篇冊四
註七:台灣礦業聚落的興衰-以瑞芳鎮為例。指導教授:陳文尚。研究生:吳海獅。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地理組碩士學位論文。台灣採金七百年:唐羽著:台北市錦綿助學金基金會印行。The Island of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BY JAMES W, DAVIDSON:(第464頁) (南天書局:民國77年影印。臺灣日記與啟稟:胡傳著:台灣文獻叢刊第七一種。臺遊日記:蔣師轍著: 台灣文獻叢刊第六種。全臺遊記: 池志澂著: 台灣文獻叢刊第八九種。小琉球漫誌:朱仕玠: 台灣文獻叢刊第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