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盛興煤礦歷史悠久,可以上溯1908年(明治41年),遼闊,位於【南八分寮煤田】,該煤田大約十八平方公里。廣義來說,盛興煤礦的前身與後世,依然存在有許多遺跡,比如【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二坑益興社區大湖炭礦,天星煤礦風坑,億山煤礦事務所,.坑口,東榮煤礦等等。是台灣重要的原料煤煤礦之一。
盛興煤礦,1908到2001年,八十年來的分分合合,子孫繁衍,開疆拓土,有非常多的礦主,礦山名,也收納了鄰近煤礦,成為一個大面積的煤場。礦主王振東,.....,劉明,劉傳來等等女士先生,都是受到敬重的人士。更多的是,許多礦工的犧牲與奉獻。
盛興煤礦周遭,以二號橋與一號橋為中心點,上下游曾經存在,大湖炭礦(二坑,大湖,義興社區)東山炭礦(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億山煤礦,東慶煤礦,盛興煤礦,天星煤礦….…以及上方的東榮煤礦。(南八分寮煤田開艽計劃及礦區調整方案圖)
全都是風景優美,古道多,一個白天可能無法走遍。
盛興煤礦解說牌設在一號橋靠溪的舊橋下。
一號橋望向右岸,很明顯有兩道鏽黃水流灌入東勢坑溪。東山炭坑的老寮坑礦業生態園區的入口處也有。這是指引,或許是昔日廢棄的坑口所湧出。站在橋上觀察,莽樹茂密,沒見到坑口。
解說牌旁沒有任何小徑。為了通往兩條鏽黃水的上方,荊棘林草間攀爬,陡坡,沒有路痕。像山羌一樣踏土而上,上升一百公尺,見到一條水泥石子的平行蜿蜒路。寬約一公尺,懷疑是昔日的台車道,長滿咸豐草花,紫花藿香薊,高到膝蓋右走一百公尺,在山稜處似乎斷了。
回走到剛剛上來的所在,左走,路面只有厚厚的落葉,踩下去有聲響,見到平台,那是小徑的東側,壘石墊高三十公分的護堤,堤面是軟土,似乎曾經是溼地,如同貢寮區田寮洋濕地,野薑花,和水草佈滿,懷疑是坑口前的出坑台地,但是沒見到坑口,也沒看到水源。一個籃球場寬。
回到小徑,往左再一百公尺,很開心,見到下方三十公尺有一箱形水泥建築,懷疑是通風口設施。果然是。
海拔261公尺,坑口朝東前進。
正方形,每邊各約一點五公尺,三側各一個圓孔,直徑1.5公尺,厚約二十公分。
箱涵深又漆黑。箱涵下方外側是水泥坑口,長寬高各約兩公尺,城門造型。坑口鏽黃水像是沒關緊的水龍頭,量不多地奔出。
這裡幾乎與河面垂直,落差五公尺。退回小徑,再一百公尺抵達民宅。
沒有找到其他坑口,兩條鏽黃溪水的來源山壁都被泥土填埋。
可能天冷,沒有虎頭蜂,水蛭,蛇等等出現,只有小徑往右走一隻山羌相逢,看到我,悠然轉身離去;小蜜蜂一兩隻跟著我,直到我離開右側小徑,咸豐草花一整片的末端。
東勢坑站牌慶福宮,寫著東慶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林玉董事長等等捐贈。
盛興煤礦解說牌詳盡而且搭配大菁農場王國緯老師的相片,這是台灣難得的用心。開頭說:
「盛興炭礦(1940)-盛興煤礦東勢坑(1946)-盛興煤礦(1962)->天星煤礦(1968)-億山煤礦(1972)-東慶煤礦(1988),1940年已出現「盛興炭礦」礦名(鑛區番號983),礦權人為基隆醫生王塗盛。」
盛興煤礦的血統很有來歷。
【昭和十八年臺灣鑛區一覽】記載昭和十七年單獨稱為盛興炭礦,鑛區番號,分別是983,1029。礦業人王塗盛,代理人陳紂。
(頁27,昭和十八臺灣臺灣鑛區一覽)
這兩個番號,1925年(大正十四年)「臺灣炭礦誌」列為臺灣的重要煤礦。分別是
1,983
鑛區番號:983與791共稱東勢坑大湖炭礦,鑛主劉崑崙,劉宗金志,經營者守滿亦八
2,1029,1037,1098合稱東山炭礦,礦主頂雙溪炭礦株式會社,王振東,
983,1029取得日期明治41年。(臺灣炭礦誌鑛)
3,昭和五年礦區番號983,791,1029合稱鼎成炭礦,昭和三年98年生產520000斤煤礦。鑛業人劉崑崙外一名。(昭和五年臺灣鑛頁志,頁18)
4,昭和十四年1029與983合併,稱為隆惠炭礦,礦業人:江文通,劉崑崙,劉盛厚。其他番號是1037仍然由臺陽礦業擁有。(昭和十五年臺灣鑛區一覽,頁18)
5,1940年(昭和十五)出現盛興炭礦福興炭礦,鑛區番號983與1029(1037,1098則是仍然由臺陽鑛業株式會社為鑛業人。)礦業人王塗盛與江圳。(頁22)
5,昭和16年1029與983同列永全炭礦盛興炭礦,礦業人王塗盛,江圳。(昭和十六年臺灣鑛區一覽,頁23)
6,【昭和十八年臺灣礦區一覽】記載1943年(昭和十七年)單獨稱為:
盛興炭礦,983,1029。
礦業人王塗盛,代理人陳紂。
983,臺灣炭礦誌記載:
東勢坑大湖炭礦:
暖暖驛二哩
礦主劉崑崙,劉宗金志
大正十四年守滿亦八承包
鑛區番號791,983
水平坑
積出驛暖暖
坑所自動索道降下,輕鐵到暖暖。
(頁202)
關於1029,即是荖寮坑礦業生態園區的東山炭礦。請卓參樂伯前天的筆記東勢坑炭礦(東山坑炭礦)。
東榮煤礦的礦權,民國五十年代歸併給盛興煤礦。東榮煤礦沿革:
1東勢坑炭坑:鑛區番號860,設定礦權大正二年(1913)張文禮,張貴林 (昭和三年臺灣鑛區一覽)
2,昭和十四年粗坑炭礦,暖暖四腳亭45000坪,860,張貴林,高世德(昭和十六年臺灣鑛區一覽,頁21)
3,昭和十五年860,粗坑炭礦東榮炭礦,(昭和十七年臺灣鑛區一覽,頁26)
4,礦區番號3174暖暖東勢坑四腳亭浦田彥次郎150956坪昭和十五年核准。(昭和十六年臺灣鑛區一覽)
5,暖暖四腳亭860粗坑炭礦東榮炭礦
6,昭和十七年,3174,鑛區面積150956坪,東榮炭礦,周垤源,浦田彥次郎;860,45000坪,粗坑炭礦,東榮炭礦張貴林,林上郡,高世德(昭和十七年臺灣鑛區一覽,頁30)
7,昭和十八年,鑛區番號3174,東榮炭礦,礦區番號860,有道榮治(昭和十八年臺灣鑛區一覽,頁31)
日本時期,983,1029,791,1037生產,休鑛與合併的部分資訊:
大湖炭礦的791鑛區番號,是明治1907年(明治39年)取得,鑛業人柯文理,大正元年生產1200000斤。
大湖炭礦礦區番號983,明治43由山本彌三郎取得,大正元年與1029共生產3900000斤,(同前註,頁10)
2,大正13,791,983,鑛業人劉崑崙,劉宗鋕,大正十一,十二年年生產2050000,1950000斤(同上註)
這時期,1029,1037,1098被列為【休】。(同前註,頁24)
3,昭和七,791,983,1029,合稱鼎成炭礦,劉崑崙
1037,1098合併,分別稱為東山炭礦,東山炭坑鑛業人岡本秀一,代理人石田榮次(同前註,頁17)
民國五十四年【南八分察煤田下部系煤層開發計劃】,介紹了盛興煤礦所在的南八分寮煤田的現況,並且惋惜盛興煤礦:
盛興煤鑛:暖暖區暖東里礦業字999,2211,劉傳來,斜坑,至第五片,52年停業
東榮煤鑛:暖暖東勢坑,801,劉傳來,至第3.5片52年停業
豐美煤鑛:瑞芳區上天里粗坑,828,蔡塗,合夥,至第七片52年停業
瑞大煤鑛:上天里粗坑,2184,許來,至第三片。
地質調查區域爲西自西勢坑起,東經盛興煤礦(原註,以下都是:現已停工),東榮煤礦(現已廢坑,其礦業權已讓予盛興煤礦承受),豐美煤礦(現已廢坑),瑞大煤礦(原爲成德煤礦)及瑞祥煤礦各礦至八分寮止,東西延長約9公里,南北寬度沿着所謂【草濫逆斷層】 線以南約2公理,總面積約達18平方公里。
上述所謂盛興煤層,曾經盛興煤礦,東榮煤礦,豐美煤礦(原名篇豐產煤礦),瑞大煤礦(原名為成德煤礦〉等礦場從事開採,而爲臺灣原料煤的重要產煤區。但其中除瑞大煤鑛一礦,現仍繼續開探中而外,其餘盛興煤鑛,東榮煤鑛,豐美煤礦等三礦由於數年來經營不善及煤況不佳,受虧損負債所累,因此於51及52年中相繼停業,迄今已歷3至4年,尤盛興煤彍在停業之前,坑内重要機件如鋼骯,鋼管,排水機,捲場機,電機等均未取出,而置於坑内,任其淹没。又在坑外礦場一切設備機件,亦未設法妥善保護,礦場殆成荒廢,誠可惜。(經濟部,南八分察煤田下部系煤層開發計劃)
關於億山煤礦:
基隆市東勢街地方
礦業字:227,801,828,999
臺濟採2811,2812,3027,2810
185公頃
億山煤礦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四十八年陳秋雄設定礦權
五十一年轉豐美煤礦公司承受
五十五年移轉上坑煤礦
五十七年移轉天星公司承受繼續開採
六十一年天星公司讓與億山煤礦公司
卡車四公里運到暖暖車站
民國六六生產16836公噸,六七年14358,六八年14263(臺灣鑛業史續一,頁234)
【台灣光復後各礦場產量累計】盛興煤礦(振山),生產500258公噸,出口站暖暖,並且註明後來歸給東慶煤礦,開坑35年,中休一年。產量在大基隆地區在近兩百家中,是三十名左右。(臺灣的煤鑛,頁184,賴克富,劉英毓,謝嘉榮)
東榮煤礦周垤源(瑞芳鎮粗坑)後來也歸併給東慶煤礦。出口站暖暖,後東慶(頁165,基隆煤礦史,林再生。台灣的煤礦頁184)
東勢坑地方人士很有心,讓人很敬佩,勝興煤礦沿革解說牌,.....東山礦業生態園區等等,為台灣煤礦業留下珍貴印記。以下是樂伯二手書店部落格關於勝興煤礦的4則:
1,
對礦工與礦主最好的禮敬與紀念。基隆市暖暖區淡蘭古道暖東古道,荖寮坑古道,東勢坑
4,
2023年11月25日星期六。基隆市暖暖區到府收購二手書舊書長輩書學術書。非常感謝東勢坑小姐女士先生與愛書人
附錄,東勢坑一號橋盛興煤礦沿革牌原文如下:
{{盛興炭礦(1940)-盛興煤礦東勢坑(1946)-盛興煤礦(1962)->天星煤礦(1968)-億山煤礦(1972)-東慶煤礦(1988)
11940年已出現「盛興炭礦」礦名(鑛區番號983),礦權人為基隆醫生王塗盛。坑口朝北,在東勢坑公車站牌上方的東勢寮位置,即從舊慶福宮旁山徑進入的山區,事務所在東勢1號橋下游右岸
的路旁。
1946年盛興煤礦開坑(礦業字第999號),坑口朝西即東勢坑溪西岸,礦權人盛興煤礦有限公司(即振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明),礦山名「盛興煤礦公司東勢坑」。
1952年經營人為劉傳來,1962~1963年併礦業字第2211號,礦權人振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礦山
名「盛興煤礦公司」,1967年最大年產14,401公噸。1968年天星煤礦經營人李天生坑口在東勢1號橋右岸溪旁,朝東方向開採,天車間在坑口對岸。1968年併礦業字第801號(原東榮煤礦區),
礦權人天星煤礦公司,礦山名「天星煤礦」,1970年最大年產32,663公噸,1971年公司解散。
1972年礦權讓與億山煤礦有限公司(經營人楊麗生)。億山煤礦時期往東開採已至四腳亭豐美煤礦
(以卡車運到暖暖車站),兩者煤種皆屬原料煤,1972年公司 解散。
1988年礦權經由法院拍賣,移轉予東慶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玉)。東慶礦業接手後原坑口
持續挖掘,另在東勢1號橋上游左岸朝西挖掘新坑口,為沿煤 層水平開挖的平峒,長約2公里,
出口位在西勢水庫上游支流處,儼然變成一條隧道;該坑越溪後仍朝西持續開挖至七堵長隆煤礦而止,無向下開採的斜坑與分坑,可能受暖暖水庫集水區禁採令所限,東慶煤礦1993年收坑,
2001年公司解散。文轉載自陳坤松老師田調及台灣鑛業史、照片提供/大菁農場王國緯老師。)}}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